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年龄≥60岁)急性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调节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特点的研究,探究其可能具有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住我院的首次确诊老年急性系白血病患者计52例以及老年健康志愿者计52例、中青年健康志愿者计52例。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收集三组共计156份外周血标本,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标本的CD4+细胞及CD4+CD25+CD127-调节T细胞的表达水平。给予足疗程常规化疗后,再次收集老年急性系白血病组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术测定标本中调节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三组被试外周血中CD4+CD25+CD127-调节T细胞的表达水平以其所占CD4+T细胞比例作为标准,其中老年AML组、老年组、中青年组的CD4+CD25+CD127-调节T细胞分别为7.913±1.692%、6.804±1.315%、5.734±1.036%;老年AML组指标高于老年组及中青年组,中青年组指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化疗敏感的AML患者计17例,其中CR后复发的患者计10例;化疗敏感的AML患者较难治AML患者的外周血调节T细胞水平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R后复发患者的表达水平较长期CR患者高,获得长期CR患者的外周血调节T细胞水平与正常老年对照组相当,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的表达水平与疾病的的发展和预后存在一定联系,可作为临床对于预后及疗效评价的标准之一。

  • 标签: 老年患者 急性髓系白血病 调节性T细胞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和外周血B淋巴细胞内免疫抑制因子在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中的表达意义。方法抽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IM患儿462例作为IM组,并以1∶1配比抽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6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对象的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死亡受体-1(PD-1)、程序死亡受体-1配体(PD-L1)水平。比较IM组与健康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B淋巴细胞内免疫抑制因子水平,比较IM组中不同病情时期、不同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ALY%)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B淋巴细胞内免疫抑制因子水平,分析其相关。结果IM组CD3+、CD8+、CTLA-4、PD-1、PD-L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CD4+、CD4+/CD8+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M组急性期CD3+、CD8+、CTLA-4、PD-1、PD-L1水平高于恢复期,CD4+、CD4+/CD8+水平低于恢复期(P<0.05)。IM组中ALY% ≥10%患儿的CD3+、CD8+、CTLA-4、PD-1、PD-L1水平高于ALY% <10%患儿,CD4+、CD4+/CD8+水平低于ALY% <10%患儿(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CD3+(r=0.671、0.647)、CD8+(r=0.685、0.598)、CTLA-4(r=0.694、0.612)、PD-1(r=0.671、0.712)、PD-L1(r=0.682、0.685)和病情时期、ALY%呈正相关(P<0.05),CD4+(r=-0.469、-0.512)、CD4+/CD8+(r=-0.501、-0.567)和病情时期、ALY%呈负相关(P<0.05)。结论IM患儿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和外周血B淋巴细胞内免疫抑制因子异常表达,并与疾病时期、ALY%密切相关,可据此评估病情进展和严重程度,指导临床制定针对治疗方案。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T淋巴细胞亚群 外周血B细胞 免疫抑制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转移非小细胞肺癌(mNSCLC)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海南省儋州市人民医院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34例成年mNSCLC患者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开始治疗前2周内和ICI治疗后2周血液学检查结果与预后的相关。结果对ICI治疗有反应患者的基线中位单核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无反应患者[(0.52±0.09)×109/L比(0.60±0.12)×109/L,(4.27±0.87)×109/L比(5.39±1.02)×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72、-2.727,均P<0.05)。对ICI治疗有反应患者的单核细胞计数与反应时间呈负相关(r=-0.507,P<0.05)。单核细胞计数>0.70×109/L患者的中位反应时间短于单核细胞计数≤0.70×109/L的患者(8周比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2,P=0.041)。单核细胞计数与反应持续时间、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之间均无相关(r值分别为-0.214、0.182、0.232,均P>0.05)。对ICI治疗有反应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22%,高于无反应患者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给药后中性粒细胞计数截断值为4.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2×109/L患者的反应率高于>4.2×109/L患者[86.7%(13/15)比36.8%(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7,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对mNSCLC患者ICI治疗反应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肾生血汤对急性系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骨髓抑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6月-2020年3月北京市隆福医院血液科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益肾生血汤。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观察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治疗期间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注射次数及输血量,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Ⅳ度骨髓抑制出现时间[(5.07±0.87)d比(3.83±1.15)d,t=4.695]晚于对照组(P<0.01)、持续时间[(7.20±0.76)d比(10.03±1.30)d,t=10.305]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重组人G-CSF注射次数[(7.2±0.8)次比(10.0±1.3)次,t=10.305]少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悬液[红细胞(2.5±1.5)U比(4.7±1.5)U,t=7.749]及血小板[(1.70±0.54)U比(3.13±0.86)U,t=5.879]输注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1、2周症状、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8.208、15.129,P值均<0.01);观察组化疗后感染、出血、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7.500、10.000、4.286,P值均<0.01)。结论益肾生血汤有助于延缓骨髓抑制的发生时间,可促进骨髓抑制的恢复,减少骨髓抑制期的不良反应,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骨髓抑制 化疗反应 益肾生血汤 药物相关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标是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关节肌肉抑制的状况,并探讨早期干预在改善此现象方面的效果。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了早期的股四头肌康复训练,其中实验组在训练后进行了30分钟的冰敷治疗。我们在术后的第1个月、第3个月和半年时对受试者进行了测试,包括大腿周长、股四头肌等速收缩峰值力矩以及肌电图信号。结果:实验组在所有测试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术后的第一个月,实验组的大腿周长为50±5cm,等速收缩峰值力矩为60±10N·m,表面肌电信号为30±5μV;到了半年时,这些指标分别提高到54±3cm,80±8N·m和40±4μV。而对照组在这些指标上的改善则较为有限。结论:早期冰敷治疗有助于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股四头肌关节肌肉抑制现象。我们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提供了实证依据,支持在康复训练中加入冰敷环节,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四头肌,关节源性肌肉抑制,早期干预,冰敷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膜间充质干细胞(AMSC)移植对创伤脑损伤(TBI)大鼠炎小体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SD大鼠,分为4组,TBI模型组、生理盐水组、AMSC移植组、假手术组,通过立体定向的方法,将AMSC移植到TBI大鼠损伤周围区域,移植1周后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TBI大鼠损伤周围区域炎小体蛋白复合物组分:NLRP1、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活性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aspase-1)的表达,以及下游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损伤局部的过氧化物酶(MPO)和单核/巨噬细胞抗原1(ED-1)的表达,测定各组损伤局部的炎性反应强度。通过改良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mNSS),分析AMSC移植对大鼠TBI的治疗作用。对各组炎小体组分及促炎因子表达水平的组间比较采用采用单向方差分析,移植术后各组间神经功能评分采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的组间比较采用LSD的方法;NS组与AMSC移植组炎性反应强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TBI模型组损伤周围区域NLRP1和NLRP3炎小体复合物各组分及下游促炎因子表达均明显升高:NLRP1(0.98±0.06比12.50±2.00,F=53.547,P<0.05)、NLRP3(0.99±0.08比12.56±1.93,F=61.324,P<0.05)、ASC(1.00±0.07比11.07±1.95,F=52.320,P<0.05)、Caspase-1(1.01±0.09比11.59±1.89F=52.306,P<0.05)、IL-1β(1.00±0.04比6.77±1.28,F=35.365,P<0.05)、IL-18(0.98±0.06比9.64±1.74,F=44.510,P<0.05)、TNF-α(0.98±0.06比7.26±1.57,F=38.755,P<0.05)。而与生理盐水组比较,AMSC移植可降低炎小体复合物各组分及下游促炎因子表达:NLRP1(12.55±1.80比8.06±1.97,F=53.547,P<0.05)、NLRP3(12.87±2.18比8.76±1.22,F=61.324,P<0.05)、ASC(12.22±2.25比5.88±1.15,F=52.320,P<0.05)、Caspase-1(12.43±2.28比6.73±1.33,F=52.306,P<0.05)、IL-1β(6.98±1.26比3.87±1.12,F=35.365,P<0.05)、IL-18(9.25±1.82比4.06±1.26,F=44.510,P<0.05)、TNF-α(8.35±1.42比4.09±1.12,F=38.755,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AMSC组可降低损伤周围区域的炎性反应强度。与生理盐水组比较,AMSC移植可促进TB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结论AMSC移植对NLRP1和NLRP3炎小体的抑制作用是其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从而促进TBI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炎性小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系白血病(AML)初诊患者外周血辅助T细胞17(Th17)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2例初诊AML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期住院的缺铁性贫血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CD3+ CD4+ IL-17+)占CD4+ T细胞比例(简称Th17比例)及IL-17A浓度,分析二者与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染色体核型等指标的相关及意义。结果初诊AML患者外周血中Th17比例为(2.74±0.85)%,高于对照组的(1.02±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97,P<0.01);AML组患者血清中IL-17A浓度为(3.16±1.54)pg/ml,低于对照组的(2.22±0.2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6,P=0.002)。骨髓原始细胞比例≥0.50的AML患者外周血中Th17比例及IL-17A浓度高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0.50的患者。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高危组AML患者外周血Th17比例和IL-17A浓度均高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危组和中危组间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ML患者外周血Th17、IL-17A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危险度有关,定期检测Th17和IL-17A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免疫状态监测以及预后判断,并为AML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17A 流式细胞术
  • 简介: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多核SoC系统的低功耗上电复位电路,并根据冷复位、暖复位、看门狗复位、软件复位等复位的类型设计了一种多核SoC系统的复位管理电路。复位管理电路提供了多核SoC系统处理器、片上总线及片上各个IP模块的复位信号,并都进行了相应的异步复位、同步释放处理。结果表明,设计的多核SoC系统的复位管理电路能够正确控制SoC芯片复位及复位释放后的多核SoC系统正常运行。

  • 标签: 多核SoC系统 复位管理电路 上电复位 异步复位
  • 简介:1月16日,中国领先的ICT产品和服务分销商佳杰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成为英特尔全线软件产品的中国和香港地区分销商,面向全国200多城市,近5500家经销商、系统集成商和行业代理商提供英特尔公司包括英特尔C++和英特尔Fortran编译器、英特尔VTune性能分析器、英特尔线程分析工具、英特尔数学核心函数库、英特尔群集工具包等领先的开发工具。

  • 标签: 英特尔公司 软件产品 代理商 FORTRAN编译器 多核 系统集成商
  • 简介:摘要为了进一步减小多核处理器中处理器速度和主存储器速度之间的差距,多核处理器中的多级高速缓存(Cache)已成为多核处理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从Cache的一致协议、Cache的共享、以及高速缓存线的缺失替换等三个角度,对多核处理器中的多级高速缓存的历年申请趋势、发展脉络进行了分析,为产品的后续研发提供参考。

  • 标签: 多核处理器 多级Cache 一致性 Cache共享 高速缓存线
  • 简介:随着SAR成像向高分辨率、大测绘带发展,ωK算法应用越来越广。Stolt插值作为ωK算法核心,运算量大同时对计算精度要求高,传统的DSP已很难满足实时处理要求,多核多DSP并行处理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介绍了一种基于TMS320C6678通用信号处理平台,该处理器内置8核,定点、浮点处理能力强,并以此平台论述了Stolt插值多核多DSP并行实现。程序同时采用了DMACHAIN技术来实现数据存取,降低了数据存取时间,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实时

  • 标签: SAR成像 TMS320C6678多核处理器 Stolt插值 并行实现
  • 简介:为了解决工业远程控制设备的软件更新带来的成本和效率问题,在研究了以TMS320C6670为核心的DSP系统的结构和程序启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以太网的DSP程序远程加载方法。该方法主要基于BOOTP协议的广播和以太网UDP协议实现。实践表明,该加载技术灵活可靠,为远程控制系统的调试和更新提供了便利。

  • 标签: 多核DSP 以太网 程序引导
  • 简介:新的地震采集方式可每天产生30TB的巨大数据,迫切需要并行计算技术支撑资料处理,而并行模式的复杂化(如MPI、OpenMP和CUDA等)导致程序设计的复杂化,尤其当系统软硬件资源变化时,必须反复修改源程序。为简化复杂的地震并行软件开发,提升地震处理并行效率,本文在分析各种并行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地震处理多核异构并行计算通用框架,将各种并行模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地震处理软件的多核异构并行模式自动匹配,提高了地震处理软件在多核异构环境下开发的可行和并行效率。基于该框架研发的GPU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软件,与CPU串行算法相比,计算精度等同,但并行效率提高20倍以上,且随GPU节点增多呈线性增长趋势。

  • 标签: 地震处理 多核异构 并行模式 通用框架
  • 简介:摘要:有效的图像安全检测功能和方法,是对汽车仪表盘液晶屏安全的一种可靠保证。基于硬件异构多核的图像安全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当正常显示图像崩溃时,依旧可以支持基本的图像显示,同时系统可决定是否做复位重启,而不是被动的让用户发现显示图像崩溃或异常。

  • 标签: 液晶屏 主核 副核 数据 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与体外受精胚胎多核形成之间的关联,旨在提供理论基础以改善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的病例。方法:选取在此期间接受体外受精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所有样本均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染色体分析,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胚胎细胞核形态。此外,对所有参与者的胚胎进行了高通量测序以评估基因组稳定性。设定三个主要观察指标:染色体异常比例、胚胎多核发生率以及临床妊娠成功率。结果:在120例样本中,染色体多态出现的比例为37%。染色体异常的样本中,胚胎多核形成的发生率为65%,而染色体正常的样本中该比率仅为28%。对于临床妊娠成功率而言,染色体多态样本组达到了42%,相比之下,非多态样本组为59%。结论:染色体多态显著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的多核形成,且与较低的临床妊娠成功率相关联。研究表明,染色体多态是体外受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染色体异常的筛选和干预可能有助于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效果。

  • 标签: 染色体多态性,体外受精,胚胎多核形成,荧光原位杂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细胞外囊泡(sEVs)对实验自身免疫葡萄膜炎(EAU)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并培养人脐带MSCs,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MSCssEVs。采用Nanosight分析sEVs粒径,透射电子显微镜下鉴定sEVs形态;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EVs表面标志物CD9、CD81和CD63蛋白的表达。取48只SPF级7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651-670 (IRBP651-670)注射法制备EAU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sEVs治疗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每组24只。sEVs治疗组小鼠于EAU造模后第11天尾静脉注射MSCssEVs 50 μg,PBS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同体积PBS。造模后第8天各组分别随机选取6只小鼠扩瞳后检眼镜下观察眼底炎症情况,隔日1次,并进行炎症评分。造模后第18天采用颈椎脱臼法各组处死6只小鼠,立即摘取双眼眼球制作眼球石蜡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眼底病理炎症评分。各组分别随机选取6只小鼠,于造模后第18天颈椎脱臼法处死,立即摘取双眼眼球,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眼球组织中辅助T细胞1 (Th1细胞)、Th17细胞浸润情况;于造模后第14天各组分别颈椎脱臼法处死6只小鼠,立即分离脾脏及引流淋巴结中的T细胞,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检测终质量浓度为0、1、10和20 μg/ml IRBP651-670条件下T细胞增生情况。另选取3只正常小鼠,采用磁珠阴选法分离脾脏初始T细胞,分为sEVs处理组和PBS对照组,根据分组加入10 μg/ml的MSCssEVs或等体积PBS进行共孵育,分别在Th1/Th17细胞分化条件下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初始T细胞向Th1/Th17细胞分化情况。结果分离的人脐带MSCssEVs直径平均为(102.4±33.6) nm,透射电子显微镜下sEVs呈双层膜囊泡结构,sEVs中CD9、CD63和CD81蛋白呈高表达。造模后14、16、18、20和22 d,sEVs治疗组眼底炎症评分均低于PBS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18 d,sEVs治疗组小鼠眼球组织病理评分明显低于PB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8 d,sEVs治疗组小鼠眼球组织中Th1、Th17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5.55±2.03)%和(15.67±2.15)%,明显低于PBS对照组的(21.35±0.72)%和(20.90±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8、5.31,均P<0.01)。在IRBP651-670质量浓度为20 μg/ml条件下,sEVs治疗组T细胞体外增生能力显著低于PB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Vs处理组初始T细胞分化为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28.15±1.32)%和(11.60±2.23)%,明显低于PBS对照组的(31.58±1.75)%和(23.52±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3、10.26,均P<0.05)。结论尾静脉注射人脐带MSCssEVs可明显减轻EAU小鼠眼底炎性反应,其机制与抑制初始T细胞向Th1和Th17细胞的分化,减少眼球中Th1和Th17细胞浸润有关。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小细胞外囊泡 外泌体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龋牙髓炎疾病时应用氢氧化钙糊剂活保存法的价值。方法:纳选对象为2022.01至2023.07在院治疗的70例龋牙髓炎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均分2组,在活保存中对照组采取丁香油氧化锌糊剂,观察组采取氢氧化钙糊剂,比对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氢氧化钙糊剂实施活保存治疗,可尽快缓解患者疼痛感的同时,还可起到提升临床治疗成功率的作用,建议推广。

  • 标签: 龋源性牙髓炎 活髓保存 氢氧化钙糊剂 疗效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氢氧化钙糊剂活保存在龋牙髓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展开探讨。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7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为龋牙髓炎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治疗方案:氢氧化钙糊剂活保存治疗(观察组,n=35),氧化氢丁香油糊剂盖髓治疗(对照组,n=35),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展开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97.14%(34/35)高于对照组患者82.86%(29/35),(p<0.05);治疗后,针对患者进行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且治疗后复查结果显示,血常规、尿常规结果正常。结论:围绕龋牙髓炎患者的治疗,氢氧化钙糊剂活保存治疗方案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恢复患者口腔功能方面作用明显,值得应用。

  • 标签: 氢氧化钙糊剂 活髓保存 龋源性牙髓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连素对脂多糖(LPS)刺激下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表达及分泌促凝和纤溶抑制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AECⅡ细胞株RLE-6TN,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黄连素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根据半数抑制浓度(IC50)确定药物浓度范围。将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使用DMEM培养基常规培养;LPS组在培养基中加入5 mg/L的LPS刺激细胞;黄连素预处理组先分别加入20、50、80 μmol/L黄连素预处理1 h后,再加入5 mg/L的LPS共培养。LPS刺激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蛋白和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活化蛋白C(APC)、Ⅲ型前胶原肽(PⅢ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含量。结果根据抑制率曲线计算得出黄连素对RLE-6TN细胞的IC50为81.16 μmol/L,故选择20、50、80 μmol/L作为黄连素的干预浓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刺激24 h后RLE-6TN细胞表达及分泌促凝和纤溶抑制相关因子异常,表现为TF、PAI-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TFPI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同时细胞上清液中APC、ATⅢ含量均明显降低,而PⅢP、TAT含量均明显升高。给予黄连素预处理后,LPS刺激诱导的RLE-6TN细胞表达及分泌促凝和纤溶抑制相关因子异常情况得到纠正,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以80 μmol/L时作用更为显著;与LPS组相比,黄连素80 μmol/L预处理组细胞中TF、PAI-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TF蛋白(TF/GAPDH):0.45±0.02比0.55±0.03,TF mRNA(2-ΔΔCt):0.39±0.08比1.48±0.11,PAI-1蛋白(PAI-1/GAPDH):0.37±0.02比0.64±0.04,PAI-1 mRNA(2-ΔΔCt):1.14±0.29比4.18±0.44,均P<0.01〕,TFPI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FPI蛋白(TFPI/GAPDH):0.53±0.02比0.45±0.02,TFPI mRNA(2-ΔΔCt):0.94±0.08比0.40±0.05,均P<0.01〕;同时细胞上清液中APC、ATⅢ含量明显升高〔APC(μg/L):1 358.5±26.0比994.2±23.1,ATⅢ(μg/L):118.0±7.4比84.4±2.7,均P<0.01〕,而PⅢP和TAT含量则均明显降低〔PⅢP(μg/L):11.2±0.4比18.6±0.9,TAT(ng/L):222.1±2.8比287.6±7.0,均P<0.01〕。结论黄连素可以剂量依赖抑制LPS刺激下大鼠AECⅡ细胞促凝及纤溶抑制相关因子表达和分泌,促进抗凝因子表达和分泌,有望成为有效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泡过度促凝和纤溶抑制的新靶点。

  • 标签: 黄连素 大鼠 肺泡上皮细胞,Ⅱ型 RLE-6TN细胞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凝血/纤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