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三级质量控制对提高护理文书质量的成效。方法根据我院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素质以及具体配置等情况,对2014年前实施的二级质量控制进行改进,实施三级质量控制措施,观察病历实施三级质量控制措施前后的质量。结果对比2014年实施三级质量控制措施前后的病历质量,实施三级质量控制措施后,病历优良率明显优于实施三级质量控制措施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三级质量控制措施后,病历优良率明显得到提高,充分发挥了三级质量控制措施的主动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并且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二级综合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探讨手术部位感染的分析方法,为临床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监测对象为2011年5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疝缝术、骨科内固定术、食管癌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并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1241例,所有监测手术患者均由院感专职人对其进行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自患者手术当日开始到患者出院为止。结果1241例监测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患者39例,感染率为3.1%。清洁手术感染率1.1%,清洁—污染手术感染率3.7%,污染手术感染率5.8%,感染手术感染率13.6%。表浅切口感染率76.9%,深部切口感染率20.5%,器官/腔隙感染率2.6%。伤口分泌物或引流液病原微生物检查送检率30.8%,病原菌检出阳性共11株,革兰氏阴性菌占45.5%,革兰氏阳性菌占54.5%。结论本次监测分析揭示了我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一般规律,能够为有效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提高有力的参考依据。
简介: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指标的研究,形成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指标,并利用指标探索对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方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与规范性文件等进行指标筛选,并通过头脑风暴法初步形成具体指标。制作调查问卷下发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及部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疗机构与卫生监督机构对初步形成的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指标达成共识,可利用指标对上海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日常医疗质量管理进行评价,保障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结论:上海市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指标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构建上海市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不仅为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管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卫生监督管理的内涵和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乡镇级医疗系统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方法本次临床实践研究主要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对12所乡镇医院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病例研究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调查的1200例外科手术患者中,共发生手术部位感染32例,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几率为2.66%。通过调查研究和病例分析能够看出,乡镇级医疗系统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主要为切口类型、手术时机、住院时间、手术持续时间等。结论乡镇级医疗系统手术中,患者切口类型、手住院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性质、手术时机等等均会直接造成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需要在重点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避免手术部位感染问题的发生,为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情况,为促进临床静脉输液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对全院58个护理单元的全部住院患者进行为期1月的输液情况调查,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日住院病人输液率92.42%;输液工具的选择,留置针、头皮钢针、PICC、CVC、输液港的使用率分别为46.04%、39.84%、10.15%、3.93%、0.03%;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65%;留置针、头皮钢针、PICC、CVC、输液港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92%、1.37%、0.18%、1.66%、0%。结论静脉输液在临床应用普遍,应加强专科培训和质量管理,合理应用静脉输液,规范选择静脉输液导管,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级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偏瘫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科接诊脑卒中偏瘫病患6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三级康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ADL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ADL评分,研究组干预后(78.65±4.18)分,比对照组(69.53±3.79)分高,P<0.05。针对FMA评分,研究组干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