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用于自然分娩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实施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的产妇55例作为改良组,并选择同期实施常规会阴侧切低位产钳术助产技术的产妇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满意度;产时和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分娩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结果改良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产时和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相近,P>0.05;两组新生儿并发症相近,P>0.05;改良组产妇分娩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用于自然分娩效果确切,可减少产妇并发症,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加速术后康复,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产妇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整形外科难治创面的应用方法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难治创面患者48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每组患者各24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提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并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在VAS评分、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整形外科难治创面患者时,通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为难治创面患者提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并结合优质护理,可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愈合时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中共选择疑似乙肝患者121例参与试验,安排所有患者在早晨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血液标本采集工作,将血液标本离心处理后,分别采用ECLIA和ELISA检测方式对其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经过对比研究,ECLIA和ELISA在检测HBsAg、HBsAb、HBeAg和HBcAb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ECLIA在检测HBeAb方面明显优于ELISA检测方式(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ECLIA和ELISA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而ECLIA在HBeAb检测中具有更高的检出率。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治疗手和足踝部的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63例严重手足外伤骨外露患者,对感染皮肤缺损先行清创及VSD治疗1~3个疗程,后期应用皮神经营养岛状皮瓣逆行移位修复手足部的皮肤缺损骨外露。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骨外露创面有部分肉芽生长,其余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触之易出血,行细菌培养均阴性,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后,1例皮瓣远端1/4坏死伤口感染外,其余均无感染发生,皮瓣均成活,恢复大部分感觉。结论封闭负压吸引可以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皮神经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条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能为手足部皮肤缺损提供很好的覆盖,具有良好的修复与感觉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引导下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其中采用三维重建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未采用三维重建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及椎体中心高度。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积分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椎体中心高度变化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采用CT引导下三维重建技术更加省时、安全,精准性高,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确诊鼻咽癌的早期患者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调强放疗技术。结果26例鼻咽癌患者,其中实验组13例,对照组13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放疗比较,实验组放疗反应(口干、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较对照组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控率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结论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与常规调强放疗技术比较,在保证肿瘤局部控制率基础上,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改善了患者口干、口腔黏膜反应、提高了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技术特征。方法选择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CTA)50份,作为CT扫描数据,了解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开颅价值。结果AC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4.9-54.9mm,平均(45.2±3.8)mm,95%CI经测定为43.4-45.9mm;AB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3.8-54.7mm,平均(44.3±4.7)mm,95%CI经测定为43.3-45.2mm;BC长度范围为2.7-14.7mm,平均(6.2±2.0)mm,95%CI经测定为5.7-6.6mm。对安全跟离测量,即AC与颈静脉孔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1.2-12.9mm,平均(5.4±2.0)mm,95%CI经测定为4.9-5.7mm。结论在行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时,应用颅骨表面标志与CT重建联合定位,具较高准确性,可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淋巴结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与其标准化操作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96例患淋巴结的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观察组患者通过标准化的淋巴结组织采取苏木精-伊红染色片穿刺的免疫运用于组织化学上的染色,对照组患者未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片穿刺,比较各组免疫组化的染色切片上相关请况。结果观察组切片的优良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切片优良率(54.17%),P<0.05对比差异存在明显。结论通过病理组织运用免疫组化穿刺技术,可明显地提高染色切片整体优良效果,提供更可靠的诊断参考,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常规内镜诊断为食管黏膜病变的患者80例,分别使用窄带成像技术和碘染色技术对患者的病变形态、范围和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在食管病变程度和范围方面,窄带成像技术和碘染色技术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和碘染色技术对于食管病灶的检出率都非常高,两种检测方式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时,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技术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都非常高,可以使用窄带成像技术代替碘染色内镜对食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
简介:摘要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呈现出了对高职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其专业办学形式和内涵有待深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其师资队伍提升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全国50所高职院校中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兼职教师队伍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共(86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2月10日,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结果观察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时间(50.15±1.21)min、术中出血量(120.15±2.01)ml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酯酶和唾液酸酶、过氧化氢联合测定技术在细菌性阴道病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315例疑为细菌性阴道病病患为实验对象,收集阴道异常分泌物进行联合检测法和Amsel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315例疑为细菌性阴道病病患中,Amsel法检测有53例阳性,联合检测法检测有51例阳性,联合检测法敏感度为90.57%,阳性预测值为94.12%;Amsel法检测有262例阴性,联合检测法检测有264例阴性,其中有5例假阴性,联合检测法特异性为98.85%,阴性预测值为98.11%;Amsel法和联合检测法检测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酯酶和唾液酸酶、过氧化氢联合测定技术在细菌性阴道病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联合检测方法简便、快捷、结果稳定,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直肠癌患者160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1、2、3、4组,每组分别40例。1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2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3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4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对比四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恢复情况方面,3、4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1、2组;3、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高于1、2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2组为15%,3组为12.5%,4组为12.5%,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VSD技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植皮术联合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深度烧伤提供新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烧伤科接诊的74例深度烧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患者意愿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取VSD技术和植皮术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6例)在植皮术后使用一般敷料包扎使创面封闭。治疗后,总结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对比分析两组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以及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4.15±1.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级别优良率为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阳性率(7.89%)明显低于其对照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43,P=0.0007);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7.89%vs4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410,P=0.0003)。结论修复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采取VSD技术和植皮术结合的方法比传统的植皮术后使用一般敷料包扎使创面封闭的方法疗效显著,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时间,缩短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并且植皮存活率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血液流动力学监测与床旁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按照平行的原则将这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多参数无创监测,观察组患者应用床旁超声与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血液动力学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图像、检测指标与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超声图像特征差异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AP、PaO2/FiO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HR与EVLW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血液流动力学监测与床旁超声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应用心肌自动分区运动分析(A-SMA)技术检查左心功能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病毒性心肌炎36例患儿,根据患儿年龄分为A、B组,选取同时期在医院体检的正常儿童36例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采用A-SMA技术检测心功能相应的指标,并对比分析。结果A组EDV、ESV值均高于对照a组,差异显著(P<0.05),B组EDV、ESV值均稍高于对照b组,无明显差异(P>0.05),各年龄段的患儿EF、nPFR、nPER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MA技术可有效的检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左心功能,有助于帮助医生对患儿的诊疗,利于预后,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