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提高手足口患儿家长疾病知识知晓度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选取本社区现有的上级医院住院的手足口患儿家长66例(每例患儿选取1名家长名额),根据均分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等两个不同组别,各组别家长例数均为33例,分别由专业人员于社区内给予两组家长系统健康教育与常规健康教育,观察并对比两种不同健康教育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家长手足口疾病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患儿家长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儿家长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于社区内对手足口患儿家长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其疾病知识知晓率,并降低其SAS评分,健康教育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气囊尿管作为营养管置入远端小肠造口,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途径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1例小肠双腔造口患者,采用16号硅胶尿管置入患者远端小肠造口,总结其置管方法、置管后导尿管及造口袋底盘固定方法,置管后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的护理体会。结果 患者均顺利置入管道,成功建立营养支持途径,管道与底盘均固定妥善,未发生渗漏,营养状况逐渐改善,未出现电解质紊乱。结论 通过将气囊尿管置入远端小肠肠管内,妥善将其与造口袋联合固定,为患者建立起肠内输注途径,有效解决了患者的营养问题。导尿管不但柔软,不会损伤肠管,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叙事护理在膀胱癌患者腹壁造口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3月,本院收治 76例行腹壁造口书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将 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n=38)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 n=38)术后行叙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焦虑评分、术后抑郁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膀胱癌行腹壁造口术后,给予叙事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生理、心理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接纳现状和自动思维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17年 8月至 2019年 8月我院收治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 2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接纳问卷 (SAQ)和自动思维问卷 (ATQ)评估术后 1, 3, 6, 12个月患者自我接纳水平和自动思维,并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接纳水平与自动思维呈负相关 (P< 0.05)。结论:术后 1年内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接纳与自动思维间呈负相关,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地判断自动思维,疏导其负性情绪,缓解不良心理,使其尽快接纳自我,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形式健康教育对尿路造口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科实施尿路造口手术患者8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实验组44例。对照组在尿路造口术后实施常规的床边口头健康教育,实验组实施常规的床边口头健康教育+每周一次集中健康教育+视频播放+发放书面健康教育手册+微信平台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对尿路造口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换袋技能、排泄习惯、心理状态等进行比较分析术后生活适应水平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尿路造口术后患者生活适应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形式健康教育降低了尿路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造口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帮助患者适应生理改变、养成乐观生活态度等方面有较好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在膀胱造瘘口尿液渗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膀胱造瘘口尿液渗漏的住院患者,并且将选取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2例患者实施一件式尿路造口袋护理模式,对照组32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舒适度、渗漏尿液的收集效果、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结果对比分析,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由此得出结论在膀胱造瘘口尿液渗漏患者护理中运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对于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有很好的作用,个性化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和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估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在手足口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7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样本,分别检测其的EV71 IgM抗体、肠道病毒核酸、EV71特异核酸,观察在手足口病早期(1-5d)三种诊断方式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手足口病实施EV71 IgM抗体检测,可以在感染首日取得65.38%的阳性检出率,2d检出率为70.59%。3d检出率为79.82%,4d检出率为84.38%,5d检出率为92.00%,6d检出率为91.78%,而肠道病毒核酸方式需要在3d才能够进行一定检出,检出率为32.11%相对较低,峰值为5d检出率为80.00%,EV71特异核酸检测则需要在4d才可以大规模的检出阳性,检出率为60.94%,检出峰值为82.00%。结论:在手足口病早期发病中,第一日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即可检出,且检出峰值超过90%,是早期手足口病诊断的良好参考标志物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于临床压力性损伤预防与治疗工作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探究其积极影响。方法:从我院病例系统中随机抽取55例具有压力性损伤高风险的患者(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探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临床资料登记顺序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28例、B组(观察组)27例,对A、B两组分别施以普通护理和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方案,实验结束后综合评估分析两种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满意度(92.59%)明显高于A组(78.57%),且B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2例,7.41%)明显低于A组的(6例,21.43%),P<0.05。结论:对压力性损伤患者而言,合理应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方案有助于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性,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救护中对癫痫大发作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癫痫大发作患者,共计62例。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院前救护治疗使用开口器,观察组院前救护治疗使用口咽通气管。并对两组患者救护后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救护有效率,观察组为93.55%(29/31),对照组为74.19%(23/3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292)。结论:癫痫大发作患者院前救护过程中,使用口咽通气管的干预效果好于使用开口器,对于提高患者院前救护成功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