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患者蛋白尿的发生率、类型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39例尿蛋白检查阳性的系统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项尿蛋白定量检查较常规尿蛋白定性检查的敏感性高;肾小球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与肌酐清除率下降的关系较肾小管性蛋白尿更明显。结论系统性硬化患者肾小球性蛋白尿较肾小管性蛋白尿发生率低,但伴有肾小球性蛋白尿者更易发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

  • 标签: 系统性硬化症 继发性肾损害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内生肌酐清除率 混合性蛋白尿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探讨天麻首乌片对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的脑动脉硬化患者86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天麻首乌片治疗,分析比较两组动脉硬化患者治疗效果的优劣。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使用的天麻首乌片,对脑动脉硬化患者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使用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麻首乌片对治疗脑动脉硬化有明显作用,可以有效改善脑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化验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天麻首乌片 脑动脉硬化症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在长期临床及实验室工作中发现,糖尿病伴有肾动脉硬化的患者,血糖与尿糖的结果不一致。一般血糖在10.64±0.56mmol/1以下时尿糖呈阴性,这是肾动脉硬化提高了肾糖阈的结果。因此利用肾动脉硬化时肾糖阈的这种改变可间接诊断肾动脉硬化

  • 标签: 肾糖阈 肾动脉硬化症 氧化酶法 间接诊断 生化试剂 葡萄糖试剂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盐酸氟桂嗪治疗脑动脉硬化效果。方法:从本院2021年1月~2021年8月内的病患资料库中,选出80例患者研究。结合双盲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各组40例。B组常规治疗,A组增加盐酸氟桂嗪,分别治疗相同时间后,从疗效、血流流变、不良反应等三个层面加以对比。结果:首先,B组有效率70.0%,A组92.50%,P<0.05。其次,治疗后血液流变学都有明显改善,但A组改善更明显,P<0.05。最后,则是关于不良反应率,A组5.0%、B组22.50%。P<0.05。结论:使用盐酸氟桂嗪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状况,且效果理想;此外,此方法出现不良反应较少,证明其安全可行,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盐酸氟桂嗪 脑动脉硬化症 不良反应 有效率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82例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及愈后。结果82例经积极治疗有效73例,无效9例,有效率89%。结论生长抑素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可充分发挥其各自的药理作用,明显提高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率。

  • 标签: 肝硬化 出血 生长抑素 奥美拉唑
  • 简介:摘要不良的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通过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反应、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失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VCD)的发生。通过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可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目的。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心理因素 双心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在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腔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连续收治并接受DCB治疗的慢性股腘动脉闭塞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腔内操作的围手术期并发发生率、术后12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一期辅助通畅率、二期通畅率、免于临床症状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freedom from clinically-driven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F-TLR)、大截肢率以及全因死亡率。结果83例患者(95条下肢)接受了DCB治疗。其中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50条(52.6%),平均病变长度为(18.35±10.61)cm,中重度钙化病变24条(25.3%)。一期补救性支架植入率29.5%。中位随访时间17.5个月。术后12个月全因死亡率6.0%、大截肢率为4.3%、一期通畅率60.6%、一期辅助通畅率72.4%、二期通畅率83.4%、F-TLR为77.0%。中重度钙化是影响DCB术后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C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的血管腔内治疗手段。

  • 标签: 动脉硬化 血管成形术 药物球囊 股腘动脉 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动脉硬化闭塞在介入手术室的应用研究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涉及参组人员一共为90例,所有参组人员的入院治疗时间在2016年9月~2017年10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出现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发生率为20.0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分数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加大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能从多个方面降低不良事件的诱因,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介入手术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乙肝肝硬化患者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检测结果差异。方法以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诊治的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以及健康体检者各60例作为乙肝组、酒精组和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的免疫功能指标。结果乙肝组患者和酒精组患者的Ig水平较对照组健康者显著更高(P<0.05);乙肝组患者Ig水平较酒精组患者显著更高(P<0.05);乙肝组C4水平较对照组健康者明显更低(P<0.05);并且酒精组患者C4水平较对照组健康者显著更低(P<0.05);乙肝组和酒精组C3水平较对照组健康者显著更低(P<0.05);乙肝组与酒精组患者的血清IL-2、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健康者明显更低(P<0.05);乙肝组、酒精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病人免疫功能相对于乙肝肝硬化者更差,一方面应确保对酒精性肝硬化病人及早发现并及早诊治,另一方面也应加强对乙肝肝硬化病人的关注。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酒精肝硬化 免疫功能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对肝硬化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肝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入院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的粪便样品各12例,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并制备菌液。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HC组)、肝硬化模型组(LC组)、模型组+健康人菌液(FMT-HC组)、模型组+患者菌液(FMT-LC组)。造模同时用菌液灌胃处理小鼠,持续12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探针检测肠黏膜屏障损伤,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荧光检测肠黏膜屏障和肝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结果FMT-LC组小鼠的结肠中黏蛋白-2和闭合蛋白-2的表达量低于FMT-HC组(0.36±0.21比1.00±0.36,t=4.659,P<0.01和0.61±0.42比1.00±0.17,t=2.596,P<0.05),外周血中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和脂多糖的浓度高于FMT-HC组[(9.32±2.24) μg/ml比(5.23±1.34) μg/ml,F=15.118,P<0.01和(88.55±10.50) ng/ml比(76.48±10.13) ng/ml,F=5.47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MT-LC组小鼠的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3.39±2.67比0.95±0.12,t=2.744,P<0.05)等多种促纤维化因子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量高于FMT-HC组,肝损伤加重。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降低肝硬化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肝硬化发展。

  • 标签: 肝硬化 肠道菌群 DNA测序 肠黏膜屏障
  • 简介:摘要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最终可进展至肝硬化、肝癌和肝功能衰竭。脂肪性肝病曾被认为是隐源性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MAFLD新定义的提出,表明MAFLD相关肝硬化不再是一种隐源性肝硬化,两者隶属两个不同概念,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肝脏和肝外不良结局。现就MALFD相关肝硬化和隐源性肝硬化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方便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研究效率,使临床医师和患者获益。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隐源性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30例酒精性肝硬化(AC)与260例肝炎后肝硬化(V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结果经比较得知,AC组患者的血清GGT明显升高,AC组患者在胆囊炎、脂肪肝、胰腺炎、胆石的发病几率上明显高于VC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的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差异显著,GGT是诊断酒精性肝硬化临床特征的重要指标,早发现、早治疗可有助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更快康复,改善预后。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 临床观察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酒精性肝硬化和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并总结其防治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32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作为酒精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32例作为肝炎组。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的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差异经分析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肝炎组,临床特征中肝肿大、黄疸、肝掌、蜘蛛痣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肝炎组,脾肿大、腹水发生概率明显低于肝炎组,肝炎组患者GGT、AST/ALT、ALP均明显低于酒精组,两组患者的胆石、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情况明显高于肝炎组,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肝炎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酒精性肝硬化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时,需结合二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的差异针对性的采取防止措施,缓解患者疾病进展,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乙肝肝硬化 临床特征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一旦发生大量呕血及便血可导致出血性休克,诱发肝昏迷,威胁生命;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准确及时地抢救和处理,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成功的保证;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也很重要,病人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配合临床治疗及疾病的康复起着促进作用。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并发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