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元稹的悼亡共有33首。其中《遣悲怀三首》声名最著。下面这首《井》,一直不大受人重视。然而它却是一首内容和艺术均佳的好诗。

  • 标签: 悼亡诗 高原 咸阳 深井 作者 元稹
  • 简介:据2004年8月24日《海峡都市报》记者李坚报道,在“甲申中法马江海战120周年纪念大会”上,来自福州、广东的福建船政后裔向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捐赠数件船政文物。其中有一幅自画像,乃清朝水师扬武舰练童(初级军官)黄季良后裔捐赠之物,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曾为这幅自画像题诗三首。见《人境庐诗草》卷八,题为《题黄佐廷尉遗像》,均为七绝。黄遵宪在“序”中写道:

  • 标签: 黄遵宪 《题黄佐廷赠尉遗像》 作品评论
  • 简介:李商隐写有大量,晏几道写有大量词。他们将大量生活场景写入梦中,而人生遭遇的相似使他们写之作都呈现出凄迷、哀婉的感伤色彩。但由于二人秉性气质的差异和诗词两种文体的不同,他们的写之作表现出一些不同之处:李内涵丰富,晏词内涵单一;李多用典寄托,晏词多直书其事;李少叙述,晏词多叙述。

  • 标签: 李商隐 梦诗 晏几道 梦词
  • 简介:钱钟书先生曾于1985年断言,从英文译成中文的第一首是美国诗人朗费罗的《人生颂》。在过去的20年当中,这一论断一直作为权威的结论被人广泛引用和转述。本文根据最新发现的材料,试图论证,迄今为止我们所知最早的汉译并非朗费罗的《人生颂》,而是英国诗人弥尔顿的《论失明》。这个结论必将改写海内外所有的中国翻译史。

  • 标签: 弥尔顿 《论失明》 文学翻译 英国 翻译文本
  • 简介:《红楼》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悲寂寞》是小说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回文字。联的时间是贾宝玉十五岁那年的中秋之夜;地点在大观园小山之下,藕香榭附近,作为凸碧山庄之退居的水边景点凹晶馆的卷篷底下;人物是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个客居贾府的寂寞少女,由于"热闹是他们的,我们什么也没有",于是,她两坐在湘妃竹墩上,一边近水欣赏中秋月色,一边联句抒发悲寂情怀.

  • 标签: 《红楼梦》 中秋 原作者 贾宝玉 大观园
  • 简介:古代尺牍,即今天的书信(私人书信)。与尺牍相同或相近的概念有书、柬、帖、简、简札、简帖、小简、小札、简书、书简、简牍、札翰、书札、启札、书翰、书牍、手札、手迹、墨翰等。明代,"尺牍"这一概念用得最为普遍,故可用之统称明代的书信。明代特别是万历以后,尺牍创作盛极一时,作者多,名家多,作品多,质量高,影响大。明代尺牍的大量辑与传布,是当时一大文化景观,很有系统梳理和评述的必要。

  • 标签: 尺牍 明代 传布 文化景观 书信 概念
  • 简介:<正>自从柏拉图将宇宙现象二分,认为诗人所模仿的是变动不居、没有永恒价值的外部世界的幻象,从而将诗人逐出理想国以后,无数诗人曾以为媒介思考和探索在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本身成为诗歌的永恒主题之一。进入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运动,这一主题在美国最重要的现代诗人之一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Stevens1879—1955)的创作中得到最集中的表观。史蒂文斯的作品围绕着一个终极思考——现实与想像的关系,以及作为二者中介的诗人

  • 标签: 史蒂文斯 超级虚构 艺术想像力 感觉经验 现代主义 美国文学
  • 简介:<正>第一章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奔腾而下,淹没了巴拉瓜苏河谷地里的钻石矿矿坑。工头儒斯迪诺和矿工们抬着一具尸体来到热尔曼诺上校的住所,报告洪水的情况,并说在洪水中淹死的人是领班赖蒙多。

  • 标签: 钻石 警察局长 资助人 石头 油灯 临时工
  • 简介:纳博科夫用作画的方式书写小说,将小说视作绘画。这一书写特征可从三方面把握:一是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画家画作,它们帮助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二是作家常刻意将故事的讲述融入绘画的框架内,让小说的情节模仿画中的场景,达到“以入画”的效果。最后,纳博科夫视理想的创作与阅读为绘画,自觉地用五彩的文字进行着如画般的书写。画入入画、即画,生动地诠释了纳博科夫小说中“如画”的书写特征。

  • 标签: 纳博科夫 画入诗 诗入画 诗即画 “诗如画”
  • 简介:以数字入,也是作诗一法。因为近体诗讲究"对",所以往往在五言的出句和对句的第三字上、七言的第五字上,巧妙地嵌入一个数字,形成数对,以增加的韵味。如"梅萼三冬绿,榴花四季红"。(周必大《胡元之提刑迂途相过宠示二,次韵为,兼简赵再可经略、张君量运使》)梅花的傲寒铁骨,榴花

  • 标签: 数字 范成大 周必大 七言诗 五言诗 嵌入
  • 简介:<正>我的书斋有一怪名:避斋。曾请友人镌一章:避斋主人稻粱谋士。取的是龚自珍夫子名诗中的二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境界不太高,这是性情使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能躲则躲,当避则避,虽然很窝囊,但常常"忽动慈悲不与争",其实还是因为骨子里的懒惰。

  • 标签: 龚自珍 劳德 玛尼 玛瑙石 我爱 我将
  • 简介:<正>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这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旁休

  • 标签: 宗喀巴 平整光滑 蜿蜒曲折 学佛 佛教圣地 东南沿海
  • 简介:<正>偶然不期而至的事常常使人欣喜。人的心情其实也很像一件艺术品,譬如说,一幅画吧,设色布局,皴擦点染,都安排得妥帖了,然而仔细看去,灵境之飞动,究竞还欠一点。想到了还欠一点,却总也想不出所欠一点为何。这时你得等,有时是等灵感,但是很不可靠;有时则是外界的一点启示。这一点既落,全局顿时生动,一切都仿佛活起来,运用之妙,又如勾兑美酒时最后那微小的一滴。有一次在课堂上,白头发的教授在讲叶芝。叶芝一直是我偏爱的诗人,那天的讲课内容也好,正讲到《驶向拜占廷》。听着那诗句,感觉上拜占廷就是一个遥远的仙岛,鸟儿存枝头鸣唱,海里的年轻气盛的鲑鱼,据叶芝讲它们是繁

  • 标签: 叶芝 白头发 拜占廷 一幅画 讲课内容 独自一人
  • 简介:我爱的身边,总带着一只小响铃。那只小铃铛,是在我俩尚未相爱相恋时,我无意中送给他的。从此,小响铃一直陪伴着他,直到他离我而去。高中二年级的修学旅行中,我跟他结识了,我俩都是各自所在班级的旅行委员。我们每个班都沿完全不同的路线去旅游,只在新干线上同一段路。新干线下车分手时,我们俩站在台上戏笑着握手言别。当时,我忽然想起我制服口袋里装有一只从我家的猫咪身上掉下的小铃铛,就当饯别礼送给了他。他笑着摊开手掌收下,并郑重其事地把它包到手帕中,举动十分自然,没有丝毫的造作。不

  • 标签: 花影 言别 我爱 修学旅行 我们俩 对我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书是清初学者查慎行穷毕生精力编撰而成,编次上首开苏轼集50卷之规模,又开清人补注苏之先河,广征博引,注释详明,解释旨,考辨题,保存苏自注,功绩尤甚。在宋元以来注释苏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查慎行的注释中,补录了新刻本中删削的施、顾原注,并驳正了分类注中的大量讹误,同

  • 标签: 苏诗 补注 顾原 诗旨 广征博引 开清
  • 简介:理查德·科里每当理查德·科里向街市上走来,我们这些人总站在人行道上看他:面目长得清秀,身材纤瘦但气派,从头到脚透着一股绅士的光华。而且他总是一副爽洁素净的打扮,讲话的时候总有温文尔雅的风范;但是他说声早晨好还是引起人们脉跳加剧,①走路时全身带着光芒。...

  • 标签: 理查德 卡其布 古人声 白费劲 今文学 底比斯
  • 简介:1歌颂战争、将军与帝王,歌颂修建的城邦、结义的联邦,多么高贵的事呵,我卑微的笔墨比称不上:

  • 标签: 歌颂 帝王
  • 简介:本书是清初学者查慎行穷毕生精力编撰而成,编次上首开苏轼集50卷之规模,又开清人补注苏之先河,广征博引,注释详明,解释旨,考辨题,保存苏自注,功绩尤甚。在宋元以来注释苏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查慎行的注释中,补录了新刻本中删削的施、顾原注,并驳正了分类注中的大量讹误,同时对史籍中有关苏轼的舛误之处,也做了驳正。同时,该书保存了大量的募轼自注。查氏阐释旨,考辨题,注释所涉人物与地名,尤为翔实。查慎行的注释,还在系年、补遗、辨伪方面,取得了重要实绩。

  • 标签: 苏诗 补注 查慎行 广征博引 注释 初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