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非肿块样强化良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0例,均对其应用磁共振诊断,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的诊断效果。结果:经病理检查,良性病变例数为19例;恶性病变例数为11例;经MRI检查结果显示,良性病变例数为18例,准确率为94.73%,恶性病变例数为10例,准确率为90.90%,MRI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的检出率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RI检查可以有效鉴别乳腺非肿块样强化例患者的良恶性病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研究从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本科室收治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核对入组以及排除标准,选择66例患者纳入研究样本,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有33例患者,对照组33例接受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环乳晕切口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其观察指标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表明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腺瘤,术后瘢痕较少,美观度高,患者接受程度以及满意度较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整体疗效较为满意,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普外科 2017年 2月 -2018年 8月收治的 104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 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手术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需要的时间、瘢痕 VSS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患者的乳房外观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需要的时间以及瘢痕 V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乳房外观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96.15% VS 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切除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手术需要的时间较短,瘢痕 VSS评分较低,患者对乳房外观的满意度较高,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4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手术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需要的时间、瘢痕VSS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患者的乳房外观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需要的时间以及瘢痕V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乳房外观的满意度显著提高(96.15%VS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切除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手术需要的时间较短,瘢痕VSS评分较低,患者对乳房外观的满意度较高,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8年01月-2019年01月时期)收治以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为诊断的患者总计166例,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83例)与实验组(8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入路方法,实验组患者采取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治疗。对照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手术外观满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外观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1.2%)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外观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1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乳腺多发纤维腺瘤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手术外观的满意度,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