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制一种适合于经跗骨窦切口经皮插入的跟骨微创钢板,探讨其在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经跗骨窦切口入路,采用跟骨经皮插入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8例(40足),其中SandersⅡ型22足(Ⅱa型6足,Ⅱb型14足,Ⅱc型2足),Ⅲ型18足(Ⅲab型7足,mac型10足,Ⅲbc型1足)。根据X线片对手术前后跟骨高度、宽度、氏度及跟骨Btihlers角和Gissanes角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临床功能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3—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X线片示术后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6hlers角和Gissanes角均获得满意矫正,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显示:优32足,良6足,可2足,优良率95.0%。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经跗骨窦切口跟骨插入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性骨折不仅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而且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 钢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胃管插入长度对新生儿洗胃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1月~2023年4月时间阶段内收治的需进行洗胃的咽下综合征足月新生患儿30例做样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执行传统的胃管插入方法进行洗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插入长度为鼻尖-耳垂-剑突再插入3~6cm。探究不同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洗胃时间、洗出胃原液量及拔除胃管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洗胃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传统胃管插入长度的基础上延长相应插管长度能有效提升新生儿洗胃效果,缩短洗胃及拔除胃管的时间,综合效果突出。

  • 标签: 胃管插管 胃管长度 洗胃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对脐带插入位置异常产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行中孕期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为脐带插入位置异常的产妇中80例,对比产前诊断结果和产后确诊结果,统计不良妊娠结局。结果:检出帆状胎盘41例(95.35%),漏诊率2例(4.65%);检出球拍状胎盘35例(94.59%),漏诊率2例(5.41%),两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76/80)。脐带插入位置异常组产后出血14例(17.50%),胎膜早破14例(17.50%),胎儿宫内生长迟缓3例(3.75%),早产7例(8.75%),高于健康对照组[产后出血4例(5.00%),胎膜早破5例(6.25%),胎儿宫内生长迟缓1例(1.25%),早产2例(2.50%)](P<0.05)。结论:中孕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脐带插入位置异常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有利于提高检出率,为高危产妇和胎儿提供救治时机,积极改善妊娠不良结局。

  • 标签: 脐带插入位置异常 产前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对脐带插入位置异常产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行中孕期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为脐带插入位置异常的产妇中80例,对比产前诊断结果和产后确诊结果,统计不良妊娠结局。结果:检出帆状胎盘41例(95.35%),漏诊率2例(4.65%);检出球拍状胎盘35例(94.59%),漏诊率2例(5.41%),两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76/80)。脐带插入位置异常组产后出血14例(17.50%),胎膜早破14例(17.50%),胎儿宫内生长迟缓3例(3.75%),早产7例(8.75%),高于健康对照组[产后出血4例(5.00%),胎膜早破5例(6.25%),胎儿宫内生长迟缓1例(1.25%),早产2例(2.50%)](P<0.05)。结论:中孕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脐带插入位置异常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有利于提高检出率,为高危产妇和胎儿提供救治时机,积极改善妊娠不良结局。

  • 标签: 脐带插入位置异常 产前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小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时间、排气排粪恢复时间、日均减压引流量、气液平均消失时间、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时间为(73.20±7.96)h、排气排粪恢复时间为(76.40±10.36)h、日均减压引流量为(725.60±136.40)ml、气液平均消失时间为(7.60±2.10)d,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67%,常规组护理满意率为80.00%,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急性小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小肠梗阻患者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抽取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6月,地点为我院,诊断结果均为胫骨远端骨折,病例数量58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为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于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6个月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后消肿时间、骨性愈合时间以及无痛负重活动时间等均为观察组较短/较少P<0.05;术后并发症率比较中,观察组3.45%,对照组20.69%,P<0.05;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中,观察组96.55%,对照组82.76%,P<0.05。结论: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手术创伤小、并发症率低、术后恢复快,且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术 并发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起始-截止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观察对象50例,均为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观察组(n=25)实行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一组对照组(n=25)实行鼻胃管减压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中患者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日均引流量、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 粘连性小肠梗阻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背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已是临床常用方式,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对能否改善桡骨远端骨折的预后存在争议。目的:探讨经旋前方肌插入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84例(男30例,女54例)。经旋前方肌插入锁定接骨板治疗的患者76例,中途因关节面或骨折断端显露不满意而改部分切开旋前方肌治疗8例(计入总例数84例)。通过手术时间,术中复位指标(桡骨高度、关节面、掌倾角、尺偏角),术后疼痛时间及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前臂旋转功能,腕关节功能等指标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止血带下顺利完成手术,78例(不切开旋前方肌72例,部分切开6例)患者获得8~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左右。手术时间38~72min,平均50min;术后累计疼痛时间约18.5h;疼痛程度(WHO5级分度)0度10例,1度68例,2度6例;术后次日X线检查示,桡骨掌倾角8°~14°,平均11°,尺偏角16°~22°,平均21.8°,桡骨高度8~13mm,平均11mm,关节面完全恢复81例,3例关节面有台阶,台阶<2mm;临床骨折愈合时间6.8~12周,平均约7.9周;术后8个月前臂旋转功能测定为旋前50°~60°,平均57.8°,旋后78°~88°,平均84.5°。末次随访时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大鱼际部位麻木,无手指屈曲受限,拇指背伸活动受限2例,骨折复位轻度丢失3例。根据Dienst标准评分评价疗效,优66,良12,可6,优良率为94%。结论:经旋前方肌插入锁定接骨板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并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存在优势。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旋前方肌 锁定接骨板
  • 简介:目的应用数字技术模拟单髁术中定位过程找出国人股骨侧髓内定位杆的插入点,并进行尸体标本实验证实可行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性依据。方法成人股骨标本60根,来源于复旦大学医学院,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单髁置换术,数字组30根,对照组30根。数字组模拟单髁术中定位过程通过三维反求技术,找出股骨侧髓内定位杆的插入点,进行股骨侧定位截骨。对照组采用牛津微创置换(MP)操作手册推荐的方法找到插入点,即股骨钻孔位置必须在股骨前缘前方1cm处,且紧贴股骨髁间窝内壁内侧,进行股骨侧定位截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股骨假体内外翻角(FCVA),胫骨假体后倾角(FCPSA)。测量统计数字组的插入点与股骨髁最高点水平线的距离来确定国人单髁置换中股骨侧髓内钉定位杆的插入点的理想位置。使用软件SPSS19.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数字组和对照组术后的FCVA分别为(1.9±1.1)°和(2.5±1.4)°(t=-2.115,P〈0.05),FCPSA分别为(8.4±0.7)°和(6.8±2.0)°(t=4.414,P〈0.01),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数字组的FCVA及FCPSA更接近0°和10°,并且离散度小,更加精准。插入点的理想位置应在髁间窝最高点与髁间窝内侧缘中间距髁间窝水平线前方1.46cm左右的位置。结论应用数字化技术找出股骨髓内定位杆插入点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稳定的股骨假体力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5年 2月 -2017年 2月我院收治 47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 24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对照组 23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观察组行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行鼻胃管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评分。

  • 标签: 经鼻插入型 肠梗阻导管 粘连性小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由5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保证术后安全,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术 胫骨远端骨折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入组对象为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案分设两组。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5例,设对照组;MIP-PO术治疗45例,设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缩短/减少(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KSS、FAAM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并发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IP-PO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满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闭合复位 经皮钢板内固定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HLA-G基因3’非编码区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Science、EMbase、CBM、CNKI、WanFangData、VIP,收集2012年5月以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妊娠妇女及其配偶、后代HLA-G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子痫前期组父亲与子代的HLA-G+14bp基因单倍型频率以及父亲+14bp/+14bp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子代HLA-G14bp基因单倍型频率低于正常妊娠组。其合并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42(1.10,1.84)、1.54(1.25,1.90)、2.00(1.19,3.38)、0.67(0.54,0.82)。子痫前期组子代+14bp/+14bp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bp/14bp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OR=1.75,95%C(I1.11,2.77);OR=0.57,95%CI(0.41,0.81)]。子痫前期组,母(-14bp/-14bp)/子(-14bp/-14bp)基因型配伍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OR=0.52;95%CI(0.31,0.85)],而母(+14bp/-14bp)/子(+14bp/+14bp)基因型配伍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OR=3.77;95%CI(1.40,10.11)];父(-14bp/-14bp)/子(-14bp/-14bp)基因型配伍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OR=0.33,95%CI(0.15,0.75)]。结论父亲和子代HLA-G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存在相关性,母子基因型配伍分析可为子痫前期病因研究与临床诊治提供新线索。

  • 标签: 子痫前期 HLA-G 多态性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预成纤维或可塑纤维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 90 例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段为 2016 年 8 月 ~2017 年 8 月。将选取的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 45 例患者。观察组采用预成纤维或可塑纤维修复,对照组采用金属 修复。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95.6% ( 43/4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71.1% ( 32/45 ),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X²=9.3254 ; P < 0.05 )。根据对两组患者疼痛度的调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 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P < 0.05 )。结论: 预成纤维或可塑纤维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均较好,治疗的有效率高,采取 预成纤维对患者造成的疼痛度较低,缓解了患者的不适,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 ]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口腔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玻璃纤维与铸造金属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 174例牙体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修复材料不同分成 A组(玻璃纤维)和 B组(铸造金属),对比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修复 1年后, A组的修复成功率 95.0%高于 B组 84.8%, P< 0.05;且 A组患者对患牙修复的满意度高于 B组, P< 0.05;两组修复前、修复 1年后的牙周探诊深度差异不明显, P> 0.05。结论:玻璃纤维在牙体缺损修复中有利于维持牙周健康,提高修复成功率,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玻璃纤维桩 铸造金属桩 牙体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成纤维与可塑纤维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桩冠修复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9例,观察组采用预成纤维修复,对照组采用可塑纤维修复,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所需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每棵纤维安装时间为(64.89±9.3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0.52±10.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成功率为100%(59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32%(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1%,明显高于对照组5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可塑纤维相比,预成纤维安装时间短,能够显著提高桩冠修复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桩冠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脑出血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时间范围为1997年1月至2009年1月。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纳入ACE基因I/D多态性与脑卅血的病例对照研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采用RevMan4.3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汉族人群携带至少一个D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脑出血危险性的合并OR值为1.42[95%CI(1.13,1.78)]。携带DD、II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脑出血危险性的合并OR(95%CI玢别为1.9f1.32,2.74)和0.80(0.63,1.01).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我国人群脑出血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脑出血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成纤维或可塑纤维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2019年到我院接受诊疗的所有口腔修复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此次分析对象,按照不同修复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共50例,均接受金属修复治疗,试验组共50例,均接受预成纤维或可塑纤维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结果:修复时间、修复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均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试验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预成纤维或可塑纤维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修复时间短,成功率高,同时并发症少,也获得了患者的高度满意,可以作为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口腔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成纤维或可塑纤维在口腔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84例进行调查研究,对所选患者均使用纤维修复材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预成纤维)和对照组(可塑纤维),对比两组患者的咬合力评分、咀嚼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咬合力评分和咀嚼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口腔修复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