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的给药途径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价值和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划分为空腹口服、舌下含服和阴道给药途径的治疗组,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对人工流产疗效的影响。结果:米索前列醇的舌下含服方法在软化宫颈、扩大张力、减缓疼痛、出血记忆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明显显著的优势作用。结论:舌下含服途径具有较多优点,在临床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作用。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人工流产 给药途径
  • 简介:据止血手术方式将产妇分为两组,Bakir组(n=56)行Bakir球囊填塞,B—Lynch组(n=56)行B—Lynch缝合。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产后相关指标、止血成功率。结果Bakir组手术时间(46.73±8.21)min短于B—Lynch组(5824±9A8)min(脚.868,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2h及24h出血量、均少于B—Lynch组(t=-9.055,9.961,12.167,P〈O.05)。Bakir组患者的输血量(1.86±051)u少于B—Lynch组(2.89±0.76)u(t=8421,P〈0.05)。两组住院时间、产后感染、子宫复旧不良、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Bakir球囊填塞、B-Lynch缝合止血成功率及安全性相当,但目的探究Bakir球囊填塞、B.Lynch缝合对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12例为研究对象。根Bakir球囊填塞操作时间更短,出血量、输血量均较少,止血快,对产后出血的应急控制效果要优于B—Lynch缝合。

  • 标签: Bakir球囊填塞 B-LYNCH缝合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与口腔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口腔癌组织标本中MMP-9、VEGF及MVD的表达。结果:伴随着口腔癌的病情恶化,癌细胞中MMP-9、VEG和MVD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P〈0.001)。结论:通过检测口腔癌组织中VEGF、MMP-9及MVD的表达,可为临床判断口腔癌恶性程度和侵袭能力的提供依据,同时为患者的术后治疗和治疗效果评定提供参考。

  • 标签: MMP-9 VEGF MVD 口腔癌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cystatinM在乳腺癌及转移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108例乳腺癌标本、30例转移癌标本及24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ystatinMmRNA表达水平,分析cystatinM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标本中cystatinM在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中表达较高,而在Ⅲ/Ⅳ期乳腺癌患者中表达较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意义;cystatinM在5cm以下肿瘤中表达较高,而在5cm以上肿瘤中表达较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意义;乳腺癌标本中cystatinM表达量与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乳腺癌标本中cystatinM表达量与转移癌标本的差异也无统计意义;乳腺癌标本中cystatinMmRN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组织学分级、病理学类型无关;乳腺癌标本和转移癌标本中cystatinMmRNA表达水平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雌激素受体状态及孕激素受体状态无关。结论CystatinM是否为监测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可靠指标仍需探讨。

  • 标签: 乳腺癌 CYSTATIN M MRNA表达 转移
  • 简介: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种参考。方法:我院2011年4月至7月,共发生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检测所有患儿的血小板(PLT)值。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经过7天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小板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患儿血小板升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指数随着患儿缺血缺氧病情的加重而呈不断下降趋势,舒血宁注射液具有有效防止血小板聚集而增加血液中的血小板指数,达到提高患儿脑血流量,改善脑部微循环,减轻脑损伤,保护脑神经组织的作用。

  • 标签: 舒血宁 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小板指数
  • 简介:乳腺癌的预防仍然是世界难题。以流行病危险因素和基因分析为基础的个体乳腺癌危险评估模型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危险评估模型可以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复查监控,以期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对特定高危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降低乳腺癌发病率;通过改变危险因素参数而降低发病率。1乳腺癌危险预测模型研究概况乳腺癌危险预测模型是一种统计学工具,用来预测带有特定危险因素的妇女未来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测模型 发病风险
  • 简介:目的评估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催经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月经延期1周内的80例妇女,给米非司酮150mg口服,48小时后复诊,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观察阴道出血、不良反应、阴道是否有排出物等。结果80例中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hin,HCG)阳性51例(51/80,63.75%)为妊娠组,其中45例(45/51,88.24%)完全流产;2例(2/51,3.92%)出血时间超过10天,行清宫术,刮出组织送病理检查证实为蜕膜组织;4例(4/51,7.84%)无出血,10天后B超诊断为宫内妊娠,行负压吸引术。血清和尿HCG均阴性29例(29/80,36.25%)为非妊娠组,给米非司酮后48小时,15例(15/29,51.72%)出血,给米索前列醇72小时后,12例(12/29,41.38%)出血,累计27例(93.10%);2例HCG阴性,观察至45天后出血。结论药物催经是减少手术流产的一项可供选择的补救方法。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催经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宫内合并宫外妊娠的发病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IVF-ET术后5例宫内合并宫外妊娠患者的受孕方式、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IVF-ET术后第12~14天测尿或血β-hCG及阴道超声确定宫内合并宫外妊娠,其中腹痛4例,阴道出血4例,晕厥、休克1例。1例合并宫角妊娠,4例合并输卵管妊娠。输卵管切除5例,部分宫角切除1例。术后阴道出血或腹痛明显改善后定期产前检查,现2例已足月分娩,2例继续妊娠中,1例术后第1天宫内妊娠自然流产。结论B超检查可及早发现宫内合并宫外妊娠,手术为其首选,早诊断、早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宫内合并宫外妊娠 诊治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宫颈LEEP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市密云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门诊接受LEEP治疗CIN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后病理与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理,以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LEEP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占65.5%,术后级别下降者占24%,上升者占10.5%。22例切缘阳性,其中1例为CIN2,20例为CIN3,镜下早期宫颈浸润癌1例。随访的192例中有7例未愈患者,6例CIN3持续存在,1例进展早期浸润宫颈癌,7例中5例切缘阳性,2例切缘阴性,7例均是HPV持续感染。结论LEEP锥切术是诊治CIN的理想手段,但对于术后有病变残留、复发的患者应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活检 LEEP锥切术
  • 简介:目的:探讨表面激素吸入治疗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我院门诊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共62例,并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另外一组为观察组,其主要给予表面激素吸入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常规、症状记分以及X光胸片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痰培养、x光胸片以及血常规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N时在临床症状评分来看,观察组为(3.4±1.4)分,对照组为(12.2±1.34)分。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表面激素吸入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哮喘 表面激素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TNM分期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并手术病理证实的42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TNBC患者98例,其余331例为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患者。按照IUCC/AJCC第6版乳腺癌TNM分期标准两组患者进行分期并对比分析。病理生物学行为和TNM分期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影响TNBC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本组TNBC占同期乳腺癌的22.84%(98/429),NTNBC占77.16%(331/429)。TNBC组与NTNBC组比较,在肿瘤组织学分级(Ⅲ级41.84%比21.45%)、组织病理学分类(浸润性导管癌73.47%比59.82%)、术后肿瘤局部复发(27.55%比13.29%)、肿瘤大小(直径〉5cm,41.84%比25.08%)、区域淋巴结转移(56.12%比39.88%)和远处脏器转移(25.51%比12.69%)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50)。在TNM分期中,TNBC组与NTNBC组比较,Ⅰ期(8.16%比16.01%)、Ⅱa期(17.35%比26.28%)、Ⅱb期(17.35%比26.89%),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0);而在Ⅱa期(24.49%比15.71%)、Ⅱb期(12.25%比6.04%)、Ⅲc期(9.18%比3.93%)和Ⅳ期(11.22%比5.14%),TNBC组所占的比例高于NTNBC组(P〈0.050)。TNBC组与NTNBC组比较,5年总生存率(76.53%比89.73%)和5年无瘤生存率(63.27%比74.32%)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0)。TNBC组的中位生存期为54.08个月(95%CI48.880—59.283),NTNBC组为59.00个月(95%CI51.515~63.849)。影响TNB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中的Ⅲ、Ⅳ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是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

  • 标签: 乳腺肿瘤 三阴性 TNM分期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8—26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症的健康妇女1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常规行羊膜腔内穿刺术,于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100mg,同时顿服米非司酮100mg;B组为对照组50例,单纯用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内注射。结果:米非司酮对宫颈的质地、颈管长度和宫口位置有明显的作用,对宫颈有软化和扩张的作用;米非司酮组平均引产时间(注药至宫缩时间)为(36.10±9.50)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米非司酮组完全流产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米非司酮组在引产后1h内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作为中期妊娠引产用药,能明显提高引产的有效性,减少引产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米非司酮 依沙吖啶 中期妊娠引产
  • 简介: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分类诊疗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且资料完整的218例G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资料包括临床基础数据、影像检查、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效果,并采用字2检验分析3种类型(难治型、肿块型和脓肿型)GM棒状杆菌阳性率及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患者均为非哺乳期育龄妇女,年龄为(33.5±3.9)岁,于宝宝离乳后(3.6±1.6)年发病,其中63郾8%(139/218)患者有不同程度哺乳障碍史,97.2%(212/218)患者表现为乳房肿块.根据首诊临床表现分为肿块型41例、脓肿型126例和难治型51例.有96例患者可取得脓液标本,其中脓肿型GM61例,难治型GM35例;脓肿型和难治型GM相比,棒状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意义[9.8%(6/61)比8.6(3/35),X^2=0.025,P=0.900].3种类型GM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X^2=22.280,P〈0.001),其中,难治型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比肿块型和脓肿型患者高[58.8%(30/51)分别比17.1%(7/41)和27.0%(34/126),X^2=16.487、15.944,P均〈0.017].类固醇激素在GM的治疗中占95.9%(209/218).21.1%(46/218)患者采用了抗生素及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中位随访时间15.8个月(6.0-32.0个月),所有患者的总复发率为11.0%(24/218),其中,肿块型复发率最低,为2.4%(1/41).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因不明,类固醇激素为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部分患者对抗生素或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有效.肿块型患者治疗效果最佳.

  • 标签: 肉芽肿 乳腺炎 诊断 外科手术 类固醇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配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宫颈病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有宫颈病变且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患者56例及健康女性38例(其配偶分别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38例),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对其男性配偶的阴部进行HPV检测。结果研究组HPV检查阳性率37.5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16%(P〈0.05)。研究组21例HPV阳性者中夫妇双方有相同HPV亚型感染者11例(52.38%)。其中58型占首位。结论宫颈病变患者配偶HPV感染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部分配偶感染相同HPV亚型,故对其配偶进行HPV检测和健康教育有利于宫颈病变的预防。

  • 标签: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配偶
  • 简介:ElenaMusat在最近的欧洲癌症杂志(EuropeanJournalofCancer)上发表一篇题目为“Qualityassuranceinbreastcancer:EORTCexperiencesinthephaseⅢtrialonirradiationoftheinternalmammarynodes”的文章。本文就其主要内容作一简单介绍。

  • 标签: EORTC Ⅲ期临床实验 内乳淋巴结 INTERNAL QUALITY 质控
  • 简介:目的探讨ERβ和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09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的11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ERβ和PTEN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ERβ和PTEN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方法,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分析两者的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ERβ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2.7%(69/110),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9.1%(65/110)。ERβ和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6,P=0.003)。ERβ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1.766,P=0.003;χ2=9.919,P=0.007)。PTEN的表达也与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9.014,P=0.011;χ2=12.201,P=0.002)。患者随访时间为8~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Rβ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具有更好的5年DFS(χ2=7.707,P=0.005)。PTEN的表达也与较好的5年DFS有关(χ2=7.057,P=0.008)。笔者将ERβ和PTEN组合起来分为ERβ阳性PTEN阴性组(48例)、ERβ阴性PTEN阳性组(17例)、ERβ阳性PTEN阳性组(21例)以及ERβ阴性PTEN阴性组(24例)4个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6.790,P〈0.001),ERβ阴性PTEN阴性组患者5年DFS显著低于ERβ阴性PTEN阳性组、ERβ阳性PTEN阴性组、ERβ阳性PTEN阳性3个组(χ2=4.162,P=0.041;χ2=4.835,P=0.028;χ2=12.640,P〈0.001)。结论ERβ和PTEN表达均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两者联合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判断预后的分子标记。

  • 标签: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Β PTEN磷酸水解酶 预后
  • 简介: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术后并发症也日趋增加,我们不仅要考虑近期并发症,尚应想到其远期影响,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incisionendometriosis,AIEM)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1~5年,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由于妊娠各期的蜕膜均有种植能力,可发生于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它虽不危及生命,但周期性腹部包块增大和经期疼痛,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个别严重的还需切除病灶.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多发 远期影响 近期并发症 远期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容(PCT)四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不同肝病患者56例及同期门诊正常体检者100例,对其进行血小板四项参数进行测定。结果:不同肝病患者与正常体检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结果显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小板参数与正常体检人群比较发生了显著变化,PLT及PCT减低,MPV及PDW升高,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时,血小板参数会随时病情的发展发生相应的变化,监测并分析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肝病患者病情发展,在肝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 血小板
  • 简介: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德阳旗中医院施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人工流产术1162例为观察组,同期同孕周施行人工流产术未用镇痛药物27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中、手术后疼痛感与出血情况及复经后月经情况;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的麻醉诱导时间、恢复时间和手术前、手术中及恢复时的生命体征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受术者意识消失时间为(43.65±4.56)s,停药后意识恢复时间为(198.45±23.56)s,下床行走离开手术室时间为(8.76±1.67)min,术中血压、呼吸变化不大,无需特殊处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无疼痛经历,术后明显疼痛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及复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 标签: 异丙酚 芬太尼 麻醉 人工流产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