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动导向法对提高急诊护士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招聘的72名急诊科新护士为研究对象,选取方式为便利抽样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招聘的36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招聘的36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行动导向法,比较两组护士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结果观察组护士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P<0.05)。半年的培训结束后,观察组护士的操作技能及理论考核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P<0.05)。结论动导向法对提高急诊护士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疏经调脏法作用于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及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施以针灸疏经调脏疗法,对比分析2组临床作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24%,总有效率96%;对照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12%;总有效率52%。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9.51,P<0.01)。结论采用针灸疏经调脏疗法疗法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脏腑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文拉法辛与舍曲林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首发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文拉法辛、舍曲林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6周、8周、26周末评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两组治疗前后HAMD总分比较和两组间抗抑郁显效时间比较。结论文拉法辛与舍曲林的抗抑郁作用在治疗2周后均显效,两种抗抑郁药物的临床疗效肯定,总体临床疗效相当;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文拉法辛抗抑郁作用起效时间早于舍曲林,在治疗前4周文拉法辛抗抑郁作用的临床疗效优于舍曲林,更能较快控制患者抑郁症状。
简介:(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分院江苏无锡214105)摘要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在我院治疗的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文拉法辛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MAMA)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接近,但文拉法辛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少于帕罗西汀。结论文拉法辛是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接肌肉刺激法在神经肌肉疾病电生理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120例,将其按照111比例平均分为精神源性疾病组、肌源性疾病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将其检测定量肌电图与直接肌肉刺激法先后进行治疗,现对于直接肌肉刺激法进行观察比较三组患者肌肉刺激、神经刺激、神经与肌肉刺激三种波幅对比。结果肌肉刺激法下波幅参数肌源性疾病组患者与神经源性疾病组患者,以及肌源性疾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剩下三个参数在三组患者之间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肌肉刺激法能够有效区分肌肉的肌源性或神经源改变,为神经肌肉疾病生理诊断中技术的相对有益性补充。
简介:摘要目的为检测miR-124在甲状腺乳头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iR-12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的相关功能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4月在我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50例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新鲜组织,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原发灶组织、其对应的30例转移淋巴结癌组织,以及50例甲状腺腺瘤肿块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方法检测miR-124,ELISA法检测检测IQGAPl在无转移甲状腺组织、有转移甲状腺癌原发灶、转移灶组织、腺瘤肿块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real-timePCR检测在腺瘤肿块旁组织、无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灶中miR-124的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O.01)。ELISA法检测IQGAPl结果显示无转移PTC癌组织、有转移PTC原发灶、PTC转移灶腺瘤肿块旁组织中IQGAPl表达依次增加。结论miR-12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中低表达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灶中更为明显,提示miR-124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rc6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方法首先构建Birc6的腺病毒干扰表达载体,利用定量PCR及Westernblot的方法验证其干扰效率。将上述载体转染至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中,利用定量PCR检测自我更新相关基因(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另外,将转染后的细胞在含有不同浓度的5-FU培养液中培养48小时,利用MTT的方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在HCT116细胞系中敲低Birc6的表达,抑制了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水平(P<0.05);HCT116细胞系在含有不同浓度5-FU的培养液中培养48h后,敲低Birc6的表达增强了5-FU的细胞抑制率(P<0.05)。结论在HCT116细胞中敲低Birc6的表达,抑制了自我更新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增强了其对5-FU的敏感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p-STAT3、Bcl-2、MMP-7三种蛋白在慢性胆囊炎以及胆囊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三种蛋白的表达与胆囊癌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方法将本院从2000年1月至201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癌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取病理样本进行检测,同时在该时间段内选取行胆囊切除治疗的慢性胆囊炎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同样取病理样本进行检测。借助免疫组织化学SP对两组患者p-STAT3、Bcl-2、MMP-7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借助统计学方法对三种蛋白在两组患者表达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p-STAT3蛋白在胆囊癌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2.81%(53/64),Bcl-2表达阳性率为79.69%(51/64),MMP-7表达阳性率为81.25%(52/64),对照组对应为10.0%(1/10),20.00%(2/10),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三种蛋白在胆囊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胆囊癌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癌转移情况存在一定联系,差异具备统计学意P<0.05。与患者年龄等方面无较大联系,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从三种蛋白表达上的联系可以发现,p-STAT3蛋白与Bcl-2蛋白表现为正相关,同时Bcl-2与MMP-7蛋白也表现为正相关,p-STAT3蛋白与MMP-7蛋白也表现出明显正相关的关系。结论p-STAT3、Bcl-2、MMP-7在与胆囊癌的发展存在着一定联系,p-STAT3蛋白可能具备对Bcl-2、MMP-7表达调控的作用,促进胆囊癌的发展,而Bcl-2、MMP-7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对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采用喹硫平、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治疗的115例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的不同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62例)行喹硫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者(53例)单纯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HAMD与BPRS分值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及精神症状,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