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步骤以求降低患者的痛苦并且降低疾病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病概率。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8例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临床资料,对这78例患者均采用了治前的常规护理,患者在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病史、其他并发症、精神病史等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对这78例患者进行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疗程,观察患者的各项临床反应情况,记录相关数据以便结果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疗程,患者在身体健康程度上、各项生理指标以及满意度水平上均呈现良好结果。护理明显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及其他并发症的概率。结论对ICU患者进行ICU护理措施,建立患者的人工呼吸通道,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痛,减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能够为临床治疗带来显著成效,值得大量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的发病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措施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01月~2014年12月以来,在我院PICU进行呼吸及机械通气治疗患儿102例。其中,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32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7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发病因素。并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法对患儿进行临床治疗,统计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的通气时间、昏迷持续状态以及误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对比的差异性较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儿有效率达78.1%。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因素同通气时间、白蛋白水平、昏迷持续状态以及误吸率等有关,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症状。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也称CVC,属于血管内管的一种,放置于大静脉中,在临床中,中心静脉导管一般用于危重症疾病的紧急抢救,在临床治疗的用途很多,比如,测量中心静脉压、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长期肠外营养和长期抗生素注射等等。在临床治疗中,中心静脉导管大多数应用于输液,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功能,长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很容易产生病菌细菌,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为主,也是医院内部感染病菌的主要原因。血液感染是疾病感染的主要途径,而在血液感染中又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为最主要的感染方式。为了降低病毒感染率以及因感染而造成的病死率。在临床护理中,需要护理人员开展一些防护措施,降低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面部痤疮与月经不调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三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0例女性月经不调的面部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的面部痤疮情况及其月经周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其进行月经不调状况的临床治疗,然后并对比分析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面部痤疮情况。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面部痤疮情况明显好于接受治疗前,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在月经前的面部痤疮情况均有明显加重。结论女性面部痤疮情况与自身月经不调状况呈明显正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本研究采集在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82名使用呼吸机的肺炎患者,并实施了定制化的护理措施。其中包括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进行彻底的口腔护理、执行严格的无菌程序、防止误吸以及胃酸倒流。通过这一系列护理干预评估护理效果,并从中提炼出有效的护理实践经验。结果:在82名患者中,通过痰液培养检测出了104株细菌,其中86株是革兰阴性菌,占据了总菌株数的82.69%,而革兰阳性菌有18株,占17.30%。结论:在呼吸内科中对于需要通过建立人工气道并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的患者,采取的定制化护理措施证明了其在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面的有效性,带来了积极的临床结果。
简介:目的:分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炎性反应、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OPD患者125例,其中急性加重期61例(急性组),稳定期64例(稳定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25例,其中吸烟60例(吸烟对照组),非吸烟65例(非吸烟对照组)。比较各组的吸烟指数、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介素(IL)-6、ADAMTS-1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急性组、稳定组、吸烟对照组吸烟指数逐渐下降[(54.0±25.5)、(40.8±18.3)、(29.5±15.3)年·支],而急性组、稳定组、吸烟对照组和非吸烟对照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逐渐递增[(41.5±14.9)%、(52.1±11.5)%、(82.2±12.4)%、(96.6±11.4)%,(48.9±11.1)%、(59.4±10.5)%、(76.3±7.6)%、(87.5±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稳定组、吸烟对照组和非吸烟对照组纤维蛋白原、CRP、IL-6、vWF逐渐下降[(3.9±1.3)、(3.1±1.0)、(2.5±0.8)、(2.0±0.7)g/L,(19.4±4.1)、(4.8±0.9)、(2.6±0.6)、(1.3±0.6)mg/L,(12.8±2.1)、(4.6±1.4)、(2.8±0.8)、(1.7±0.4)ng/L,(12.5±2.1)、(9.8±1.8)、(5.5±1.7)、(3.6±1.4)ng/L],而ADAMTS-13逐渐增高[(271.4±62.8)、(397.5±76.5)、(671.4±144.3)、(911.4±141.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ADAMTS-13与纤维蛋白原、CRP、IL-6、vWF均呈负相关(r=-0.374、-0.032、-0.418、-0.683,P<0.05)。结论长期存在炎性反应可造成COPD患者的ADAMTS-13明显下降,而ADAMTS-13的降低又可导致vWF升高从而加重了COPD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简介:目的探讨成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贫血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成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根据年龄分成中青年(〈65岁)组(43例)及老年(≥65岁)组(29例);应用Logistic分析探讨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在72例成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中,47例(65.3%)出现贫血,中青年组贫血发生率为55.8%(24/43),老年组贫血发生率为79.3%(23/9),老年组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0年,OR=1.23,95%CI1.12~1.95,P=0.001)、糖尿病(OR=1.34,95%CI1.14~1.89,P=0.013)及大量蛋白尿(OR=1.11,95%CI1.05~1.76,P=0.011)是总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贫血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治疗前年龄(每增加10年)、糖尿病及大量蛋白尿是成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