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及护理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步骤以求降低患者的痛苦并且降低疾病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病概率。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8例确诊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临床资料,对这78例患者均采用了治前的常规护理,患者在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病史、其他并发症、精神病史等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对这78例患者进行ICU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疗程,观察患者的各项临床反应情况,记录相关数据以便结果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疗程,患者在身体健康程度上、各项生理指标以及满意度水平上均呈现良好结果。护理明显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及其他并发症的概率。结论对ICU患者进行ICU护理措施,建立患者的人工呼吸通道,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痛,减少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能够为临床治疗带来显著成效,值得大量推广。

  • 标签: ICU 呼吸机相关肺炎 护理方法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我院8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予以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机械通气后循证护理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并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循证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的发病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措施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01月~2014年12月以来,在我院PICU进行呼吸及机械通气治疗患儿102例。其中,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32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7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发病因素。并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法对患儿进行临床治疗,统计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的通气时间、昏迷持续状态以及误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对比的差异性较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儿有效率达78.1%。结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因素同通气时间、白蛋白水平、昏迷持续状态以及误吸率等有关,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症状。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发病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也称CVC,属于血管内管的一种,放置于大静脉中,在临床中,中心静脉导管一般用于危重症疾病的紧急抢救,在临床治疗的用途很多,比如,测量中心静脉压、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长期肠外营养和长期抗生素注射等等。在临床治疗中,中心静脉导管大多数应用于输液,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功能,长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很容易产生病菌细菌,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因素为主,也是医院内部感染病菌的主要原因。血液感染是疾病感染的主要途径,而在血液感染中又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为最主要的感染方式。为了降低病毒感染率以及因感染而造成的病死率。在临床护理中,需要护理人员开展一些防护措施,降低感染率。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因素 临床 护理
  • 简介:摘要: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是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声门下滞留物与 VA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机械通气患者声门下技术的吸引对 VAP的影响、方式、气囊压力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声门下技术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要及发展的现状。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持续声门下吸引 间歇声门下吸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即吞咽障碍,该症状约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28-67%,且调查发现多数存在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常发生误吸现象。均临床多次研究证实,脑卒中吞咽障碍易使患者多项并发症,比如卒中相关肺炎、心理障碍、营养不良以及脱水等。一旦患者发生卒中相关肺炎,可对其神经功能恢复产生严重的影响,或致其死亡,因此需重视并加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卒中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护理。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卒中相关性肺炎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据近年数据统计,医院绝大多数危重症患者在相关诊治过程中需要进行机械通气。而由于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气管需要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所以非常容易出现院内感染,并且该类被称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并发症,常常伴随着呼吸衰竭、脓毒血症、全身性感染等其他高致死率疾病。通过合适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联合护理对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抽取94例肿瘤化疗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加以联合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联合护理优势确切,能优化护理质量水平,减少患者恶心呕吐情况,能改善患者负性心理,使患者保持化疗期间良好心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 化疗 联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本研究采集在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82名使用呼吸机的肺炎患者,并实施了定制化的护理措施。其中包括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进行彻底的口腔护理、执行严格的无菌程序、防止误吸以及胃酸倒流。通过这一系列护理干预评估护理效果,并从中提炼出有效的护理实践经验。结果:在82名患者中,通过痰液培养检测出了104株细菌,其中86株是革兰阴性菌,占据了总菌株数的82.69%,而革兰阳性菌有18株,占17.30%。结论:在呼吸内科中对于需要通过建立人工气道并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的患者,采取的定制化护理措施证明了其在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方面的有效,带来了积极的临床结果。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发生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分析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炎性反应、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方法选取COPD患者125例,其中急性加重期61例(急性组),稳定期64例(稳定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25例,其中吸烟60例(吸烟对照组),非吸烟65例(非吸烟对照组)。比较各组的吸烟指数、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介素(IL)-6、ADAMTS-13、血管血友病因子(vWF)]。结果急性组、稳定组、吸烟对照组吸烟指数逐渐下降[(54.0±25.5)、(40.8±18.3)、(29.5±15.3)年·支],而急性组、稳定组、吸烟对照组和非吸烟对照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逐渐递增[(41.5±14.9)%、(52.1±11.5)%、(82.2±12.4)%、(96.6±11.4)%,(48.9±11.1)%、(59.4±10.5)%、(76.3±7.6)%、(87.5±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稳定组、吸烟对照组和非吸烟对照组纤维蛋白原、CRP、IL-6、vWF逐渐下降[(3.9±1.3)、(3.1±1.0)、(2.5±0.8)、(2.0±0.7)g/L,(19.4±4.1)、(4.8±0.9)、(2.6±0.6)、(1.3±0.6)mg/L,(12.8±2.1)、(4.6±1.4)、(2.8±0.8)、(1.7±0.4)ng/L,(12.5±2.1)、(9.8±1.8)、(5.5±1.7)、(3.6±1.4)ng/L],而ADAMTS-13逐渐增高[(271.4±62.8)、(397.5±76.5)、(671.4±144.3)、(911.4±141.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ADAMTS-13与纤维蛋白原、CRP、IL-6、vWF均呈负相关(r=-0.374、-0.032、-0.418、-0.683,P<0.05)。结论长期存在炎性反应可造成COPD患者的ADAMTS-13明显下降,而ADAMTS-13的降低又可导致vWF升高从而加重了COPD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血栓形成倾向 回顾性研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溃疡患者采用参苓愈疡汤与抗Hp四联疗法联合治疗发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我院就诊的64例Hp相关胃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下,均分成32例单一组和联合组。给予单一组抗Hp四联疗法治疗,给予联合组参苓愈疡汤联合抗Hp四联疗法治疗。后期随访1年,比较两组Hp根除率。结果随访6个月、1年,联合组与单一组相比,Hp根除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Hp相关性胃溃疡 抗Hp四联疗法 参苓愈疡汤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成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患者贫血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2例成年ANCA相关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根据年龄分成中青年(〈65岁)组(43例)及老年(≥65岁)组(29例);应用Logistic分析探讨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在72例成年ANCA相关血管炎患者中,47例(65.3%)出现贫血,中青年组贫血发生率为55.8%(24/43),老年组贫血发生率为79.3%(23/9),老年组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0年,OR=1.23,95%CI1.12~1.95,P=0.001)、糖尿病(OR=1.34,95%CI1.14~1.89,P=0.013)及大量蛋白尿(OR=1.11,95%CI1.05~1.76,P=0.011)是总体ANCA相关血管炎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NCA相关血管炎贫血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治疗前年龄(每增加10年)、糖尿病及大量蛋白尿是成年ANCA相关血管炎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 血管炎 贫血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