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实验组(25例,应用常规护理)、对照组(25例,应用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结果经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证实,实验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可观,可以全面优化急救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患者的检查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比较与分析使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心率失常的检测差异。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心率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检查中,动态心电图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应用,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结果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问卷实验组得分平均为82.75±1.93分,高于对照组平均60.75±1.73分(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平均8.85天,少于对照组平均10.25天(P<0.05);实验组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测评分数也显著提高(P<0.05),三组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缩短住院天数,提高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心肌梗死 围术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可宁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为今后此病诊疗积累经验。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8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应用心可宁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对两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4.3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DH、AST、CK-MB比对照组变化更显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应用心可宁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LDH、AST、CK-MB水平降低更明显,值得借鉴和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心可宁胶囊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评分,并比较干预后二次心肌梗塞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前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评分均得到改善,但干预后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干预后二次心肌梗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中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管内科治疗 人性化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后TNF-α及IL-6在急性心肌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ICU治疗的5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TNF-α、IL-6及CK-MB、cTnT水平,分析TNF-α、IL-6与CK-MB、cTn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NF-α、IL-6、CK-MB、cTn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IL-6与CK-MB、cTnT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后TNF-α及IL-6在急性心肌功能损害中有重要的作用,能够评估心肌损害严重程度,为临床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心肌功能损害 TNF-&alpha IL-6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到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6.67%,无效率为1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无效率为25.00%;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效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具有应用价值,可以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案的分组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溶栓情况发现,应用瑞普替酶治疗的试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尿激酶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方面的临床症状,应广泛推广。

  • 标签: 瑞替普酶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心脑静颗粒剂对血流动力及心肌缺血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对照的研究方法,从而得出心脑静颗粒剂与血流动力及心肌缺血之间的正负影响,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予医学工作者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给医学界一定的作用。

  • 标签: 心脑静颗粒剂 血流动力学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采取随机实验法,将我院收治的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体位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干预施。结果经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体位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体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胸痛中心制定和优化预见性护理措施,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实施预见性护理1年期间(观察组)对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情况,同时选取优化前一年(对照组)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胸痛中心制定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照组是常规的急救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首份心电图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检出时间,门-球时间,溶栓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检出时间和门-球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基于胸痛中心制定预见性护理流程能够更好地缩短心电图、肌钙蛋白检出时间,提高效率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比伐芦定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分析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术前给予普通肝素60U/kg静脉注射,观察组50例术前给予比伐芦定0.75mg/kg静脉注射,手术开始后给予1.75mg/(kg?h)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至少30min。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后24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及术后出血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ST段完全回落和部分回落患者明显增加,无回落患者明显减少(P<0.05);同时,术后观察组ST段完全回落和部分回落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回落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严重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伐卢定相比于普通肝素应用于STEMI患者的PCI治疗中效果显著,是有效的、安全的。

  • 标签: 比伐卢定 肝素 ST 段回落 出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次电话回访在诊断AMI患者行PCI术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行PCI术的患者共142例,患者病例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用健康教育知识卡进行出院健康教育,并于出院后第1周电话回访1次,并在第6个月再电话回访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4个月、第6个月再进行4次电话回访。出院第1周和出院第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食欲、精神、睡眠、疼痛、对冠心病的认识、医嘱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评分对比,观察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多次电话回访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AMI患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但需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交流,并加强电话沟通能力。

  • 标签: 多次电话回访 PCI术后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院前急救采取常规院前护理,观察组患者31例采取个性化院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诊时间(48.7±16.4)s、急救时间(20.1±4.8)min均短于对照组的出诊时间(95.3±16.4)s、急救时间(39.4±5.7)min,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3.55%,对照组抢救成功率77.4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出诊时间和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出诊时间 急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通过特定的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训练,三个月治疗结束后,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疼痛发生情况,评价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疼痛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9.89,P<0.05)。结论核心肌群康复训练治疗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方面具有较显著作用。

  • 标签: 核心肌群 稳定性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及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介入的治疗时间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对实验1组发病6小时以内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实验2组发病6小时以后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1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VI、LVEF、LVESVI等左心功能指标与实验2组患者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1组患者的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3.33%)与实验2组患者(10.00%)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越早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越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及预后情况。

  • 标签: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0名患者,针对对照组的70名患者实施一般的护理干预举措,而针对研究组的70名患者实施单独的、特殊的护理干预举措。分别采用抑郁自量表和焦虑自量表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在采取护理干预前后30天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测量两个指标,分别是心绞痛发生率和不良情绪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在就接受护理治疗之后都在两种自量表的得分方面都明显降低,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研究组的病人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后其抑郁自量表和焦虑自量表的得分明显比对照组的低,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进行了护理干预之后,仍然都有心绞痛的状况发生。对照组出现40例,占总人数的57.14%,研究组出现21例,占总人数的30.00%。结果发现,研究组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取针对性的特殊护理干预的举措,能够减少心绞痛的发生,同时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上,黄芪注射液联合干扰素α—2b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以本院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所接收的100例VMC患儿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VMC患儿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每组人数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以VMC常规治疗为治疗方法,治疗组患儿则是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采取黄芪注射液治疗为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之后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90.0%,由此可知,在治疗效果方面,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使用黄芪注射液治疗VMC疾病的治疗要更加的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VMC 黄芪注射液 干扰素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