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德国音乐学家海因里希·贝塞勒(HeinrichBesseler,1900—1969)的听赏类型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内容,是以欧洲的音乐历史发展为背景的。它探讨了从文艺复兴的16世纪到浪漫主义的19世纪音乐风格的变化,和与之相对应形成的不同的音乐听赏方式。音乐与听众关系类型论是音乐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的分类理论。贝塞勒首先提出了“交际音乐”和“表演音乐”的分类,之后德国音乐学家康拉德·尼曼(KonradNiemann)又补充了“转播音乐”的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划分大致概括了西方音乐历史上音乐与听众关系的不同状态,它的理论意义是使人们更全面历史地理解音乐的不同社会存在状态,而不应总是局限于我们今天熟悉的“表演音乐”类型的音乐。这种建构于西方音乐上的类型的理论,对于整个音乐学也具有理论意义。
简介:本文从学术方法与研究关系角度,探讨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不同时期的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所起的重要作用与历史贡献。从“国学”到音乐学、从史料到田野考察、从音乐本体到文化、从单一实证到多元论证、从历史事件到学科发展,这一学科的研究视角、基础、范围、方法、地位等学科建设的每一次蜕变,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都起到了直接的推动和催化作用。目前学科内部细化而缺乏彼此联系与整体观照,局限于西方专业艺术史理念而缺乏中国文化艺术史特质,受制于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判断而缺乏客观与公心的历史观,过度强调文献史料而缺乏史事为历史学服务的意识,学科性质认识不足而缺乏学术争鸣和高品质研究成果。我们应该关注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不落窠臼,使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促进这一学科深化发展。
简介:本实证研究借鉴了体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测量筇竹寺五百罗汉泥塑,以获得系统准确的五百罗汉造像数据。通过这组数据与造像量度经、云贵川地区男子人体比例、达芬奇的人体比例所陈述的人体测量数据相对比,寻找其间的相关关系、相似之处和相异之点。据此,比较分析传统泥塑艺术创作过程中作品与现实生活人群人间的量化关系。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复杂微妙而深刻的内在关联性。艺术与现实生活不能“一一对应”,又不是“互不相关”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或许通过筇竹寺五百罗汉泥塑与现实人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而略显端倪。本文强调通过人体体质特征的比较来阐明泥塑罗汉造像的人体结构本质,进而揭示筇竹寺五百罗汉造像量度的独特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