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为了探讨高效快速鉴别三七质量的方法 建立HPLC法测定三七中的5种主要有效成分,根据1批疑似田七样品,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的三七标准方法鉴别本品,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本品中的 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e、Rb1,结果显示,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e分离不是很明显,达不到很好的鉴别效果,为了提高三七质量控制标准,保证结果真实可靠,建立了HPLC法检测三七中的5种主要有效成分,结果显示 ,HPLC法中三七对照药材、三七总皂苷对照品、1批疑似田七样品和2批三七样品的指纹图谱中有5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 0. 99 ,三七皂 苷 R1、人参皂苷 Rg1、Re、Rb1、Rd分别在0.030~0.149 mg/ml、0.116~0.581mg/ml、0.015~0.073mg/m、 0.121~0.607mg/ml 和0.031~0.155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8.1%、99.2%、99.5%、98. 2%、98.0%,RSD 值 分 别 为 1. 1%、1. 2%、1.2%、1. 3%、1. 1%。结论 该方法高效、快速、准确,能够有效地评估和保证三七药材的质量标准,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可用于三七的质量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标准化沟通制度的连续性居家远程探视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疫情时代(下称后疫情时代)严重烧伤患者探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2—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9例严重烧伤患者及其69名家属纳入本研究。根据探视模式的不同,将2020年2—6月入住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的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实施完全限制性探视的33例严重烧伤患者及对应的33名家属纳入常规探视组,将2020年7—12月入住BICU的实施基于标准化沟通制度的连续性居家远程探视的36例严重烧伤患者及对应的36名家属纳入远程探视组。常规探视组家属只能通过电话与责任护士沟通,而远程探视组患者和家属通过微信视频通话与责任护士、责任医师、康复治疗师、营养治疗师共同沟通。比较患者入住BICU时2组患者及2组家属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结果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患者入住BICU第2周及转出BICU时2组患者及2组家属HAMA评分,患者转出BICU时2组患者及2组家属探视效果评价量表评分、2组家属重危患者家属满意度量表中文修订版(C-CCFSS)评分,患者转出BICU 1周内2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调查评价量表评分。对数据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远程探视组患者中男29例、女7例,年龄为48(34,53)岁;家属中男15名、女21名,年龄为45(30,48)岁。常规探视组患者中男24例、女9例,年龄为49(38,54)岁;家属中男9名、女24名,年龄为44(35,48)岁。患者入住BICU时,2组患者和2组家属HAMA评分均相近(P>0.05)。远程探视组患者、家属在患者入住BICU第2周(Z=-3.195、-3.018,P<0.01)及转出BICU时(Z=-2.118、-2.380,P<0.05)HAMA总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探视组。患者转出BICU时,2组患者探视效果评价量表各维度评分相近(P>0.05);远程探视组家属探视效果评价量表中患者安全信息、诊疗质量信息、心理支持信息3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探视组(Z=-2.372、-2.209、-2.174,P<0.05),仅家属探视感受维度评分与常规探视组相近(P>0.05)。患者转出BICU当日,远程探视组家属C-CCFSS评分为99(98,108)分,明显高于常规探视组的98(97,100)分(Z=-2.545,P<0.05);患者转出BICU 1周内,远程探视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调查评价量表评分为99(98,100)分,明显高于常规探视组的96(94,98)分(Z=-5.213,P<0.01)。结论在后疫情时代对严重烧伤患者探视管理应用基于标准化沟通制度的连续性居家远程探视模式,可提高探视效果及满意度,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相比于标准护理方法,以药用蜂蜜为敷料能否缩短PICU患儿1~3期压力性损伤的愈合时间。设计多中心开放式平行分组随机对照试验。场所和研究持续时间三级医院PICU,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对象纳入发生压力损伤(1~3期)且年龄在2个月~17岁的危重症患儿;排除使用两种以上正性肌力药物、有急性伤口感染征象、伤口直径>5 cm或已知对蜂蜜过敏的患儿。干预措施将患儿随机分为药用蜂蜜敷料组或标准(常规)伤口护理组,以治疗压力性损伤。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主要结果是伤口愈合时间,干预组采用麦卢卡或活性钩吻蜂蜜敷料/凝胶,随访纳入患儿至死亡或出院。共纳入99例患儿,干预组51例,标准护理组48例。组间包括营养状态在内的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面罩接触点的骨隆起。干预组和标准护理组的中位痊愈时间分别为7 d(95%CI 6~7)和9 d(95%CI 7~10)(P=0.002,对数秩检验)。在任意时间,干预组患儿的压力性损伤愈合可能性是标准护理组的1.9倍(风险比1.86,95%CI 1.21~2.87)。干预组未发生过敏反应或继发伤口感染。结论药物蜂蜜敷料的使用减少了危重患儿压力性损伤愈合时间。无患儿发生过敏反应或继发性细菌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相比于标准护理方法,以药用蜂蜜为敷料能否缩短PICU患儿1~3期压力性损伤的愈合时间。设计多中心开放式平行分组随机对照试验。场所和研究持续时间三级医院PICU,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对象纳入发生压力损伤(1~3期)且年龄在2个月~17岁的危重症患儿;排除使用两种以上正性肌力药物、有急性伤口感染征象、伤口直径>5 cm或已知对蜂蜜过敏的患儿。干预措施将患儿随机分为药用蜂蜜敷料组或标准(常规)伤口护理组,以治疗压力性损伤。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主要结果是伤口愈合时间,干预组采用麦卢卡或活性钩吻蜂蜜敷料/凝胶,随访纳入患儿至死亡或出院。共纳入99例患儿,干预组51例,标准护理组48例。组间包括营养状态在内的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面罩接触点的骨隆起。干预组和标准护理组的中位痊愈时间分别为7 d(95%CI 6~7)和9 d(95%CI 7~10)(P=0.002,对数秩检验)。在任意时间,干预组患儿的压力性损伤愈合可能性是标准护理组的1.9倍(风险比1.86,95%CI 1.21~2.87)。干预组未发生过敏反应或继发伤口感染。结论药物蜂蜜敷料的使用减少了危重患儿压力性损伤愈合时间。无患儿发生过敏反应或继发性细菌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护士标准化病人(NSP)的精神科护理学临床见习和客观结构化考核(OSCE)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7级护理本科生260名为试验组,在临床见习教学过程中应用临床真实病人和NSP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采用NSP参与的客观结构化考核进行临床见习技能的考核;2016级护理本科生286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见习教学和考核方法。考量试验组考核的区分度和难度;比较两组护生的考试成绩、护生对考核形式的认可度、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最终试验组247名、对照组280名护生完成研究。考试难度系数及区分度符合考核要求;两组护生见习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CE考核后,两组护生对OSCE考核模式认可得分分别为对照组(3.22±0.64)分,试验组(4.17±0.58)分,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总分分别为对照组(278.29±25.66)分,试验组(289.53±35.43)分,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思想开放性、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4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NSP的精神科护理学临床见习和OSCE体系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可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50例来我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术后大量出血(>500ml)患者20例,正常出血(≤500ml)30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排除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应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PT进行测定,并采用P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及INR报告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PTR、IN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24h大量出血患者的PT、PTR、INR均明显高于术后24h正常出血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能够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因此我们建议各基层医院应据此作为观察指标,并视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医疗制度的改革,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医院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激发行政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医疗,提升医院管理效能,与患者平等沟通与交流,从而使医院能够在新形势下取得新的突破与发展,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医院在日常的运营与管理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医院的管理制度也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明晰医院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够促进医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