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泮托拉唑钠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治疗的效果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使用随机、单盲法进行平均分组,每组43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泮托拉唑钠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实验对比,常规组治疗有效率是79.07%,观察组是9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泮托拉唑钠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上。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入选对象选自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患儿入院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以数字量表法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前者给予氨溴索治疗,观察组采取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在治疗新生儿肺炎中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不仅能够尽快缓解患者病情,还能够减低不良反应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春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与地屈孕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60例病例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青春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将纳入的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屈孕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患者雌激素水平改善良好,最终发生的用药不良反应较少,组间结果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春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及时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进行治疗,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高,能够及时改善患者的雌激素水平,提高止血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SV)能否通过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子1(SIRT1)调控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进而改善脓毒症肠道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方法①体外实验:培养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并分为正常组(完全培养基培养48 h),脂多糖(LPS)组(完全培养基培养24 h后加入2 mg/L的LPS处理12 h),RSV低、中、高浓度组及SIRT1抑制剂(EX-527)组(完全培养基培养24 h后加入2 mg/L的LPS处理6 h,随后再分别加入RSV 10、20、40 μmol/L或EX-527 10 μmol/L处理6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8、IL-1β)等炎性因子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P3、SIRT1、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及凋亡相关点样蛋白(ASC)的蛋白表达。②体内实验: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6 h组、CLP 24 h组及RSV干预组(CLP术后6 h、12 h腹腔注射RSV 20 mg/kg),每组6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道中NLRP3、caspase-1及ASC表达情况。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经LPS处理后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水平升高,SIRT1蛋白表达降低,NLRP3、caspase-1及ASC蛋白表达升高。与LPS组相比,不同浓度RSV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增加SIRT1活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下游产物caspase-1、ASC的表达,其中40 μmol/L高浓度RSV作用最为明显〔TNF-α(ng/L):8.77±0.43比12.66±0.81,IL-6(ng/L):1.35±0.20比1.93±0.09,IL-1β(ng/L):1.05±0.04比1.31±0.07,IL-18(ng/L):519.50±11.16比622.70±30.69,SIRT1/β-actin:0.80±0.05比0.58±0.02,caspase-1/β-actin:0.55±0.06比0.78±0.06,ASC/β-actin:0.78±0.08比1.04±0.15,均P<0.05〕,而SIRT1抑制剂EX-527的作用则相反。正常组、LPS组及RSV低、中、高浓度组和EX-527组间细胞凋亡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7.03±0.57)%、(9.67±0.55)%、(9.57±0.70)%、(9.30±2.15)%、(9.87±0.97)%、(9.07±0.93)%,F=2.590,P=0.082〕。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比Sham组,CLP 6 h组、CLP 24 h组及RSV干预组大鼠肠道上皮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及下游产物caspase-1、ASC表达增加。而RSV干预组肠道上皮中ASC表达的阳性面积所占百分比较CLP 6 h组显著减少〔(15.22±2.73)%比(19.88±2.67)%,P<0.05〕,NLRP3及caspase-1表达的阳性面积所占百分比较CLP 24 h组显著减少〔(9.31±1.37)%比(13.19±1.92)%,(19.57±3.92)%比(27.28±6.33)%,均P<0.05〕。结论在体内及体外脓毒症肠道损伤模型中,高浓度RSV可通过激活SIRT1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进而降低下游caspase-1及ASC的表达,发挥抑制炎性因子分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及其他临床资料,对比上述临床指标在T2DM伴或不伴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的差异,探讨其对D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 946例T2DM患者,根据T2DM是否合并DN分为DN组及糖尿病无肾病(nondiabetic nephropathy,NDN)组,进一步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UACR)将DN组分为微量蛋白尿组(UACR 30~300 mg/g)和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 mg/g)。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25(OH)D、和RBP-4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DN组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RBP-4、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于NDN组,25(OH)D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NDN组(P<0.05)。DN患者中大量蛋白尿组的RBP-4高于微量蛋白尿组,年龄、25(OH)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微量蛋白尿组(P<0.05)。在DN组中控制年龄、性别和病程后进行偏相关分析示,25(OH)D与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呈正相关,与RBP-4、UACR呈负相关(P均<0.05)。UACR与RBP-4、总胆固醇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均<0.05)。eGFR与RBP-4、总胆固醇、UACR呈负相关(P均<0.05)。对T2DM合并DN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病程、糖化血红蛋白、RBP-4、超敏C反应蛋白为T2DM合并DN的危险因素,25(OH)D为T2DM合并DN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清25(OH)D降低和RBP-4升高使T2DM合并DN的风险增加,而且在DN患者中血清25(OH)D降低和RBP-4升高与蛋白尿增加及肾功能恶化相关,并且25(OH)D与RBP-4之间存在负相关。因此临床上要加强对T2DM患者血清25(OH)D和RBP-4的监测以及维生素D的补充,以预防和延缓DN的发生和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复方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口服或经阴道给药在中孕期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于永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行复方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的85例孕13~16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的临床资料,根据米索前列醇给药方式分为口服给药组(口服组,44例)和经阴道给药组(阴道组,41例)。记录两组引产相关指标(引产成功率、胎盘胎膜残留率、胎儿排出时间、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引产前后血红蛋白(Hb)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月经恢复情况,并比较引产成功者米索前列醇使用次数及剂量。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胎盘胎膜残留率、胎儿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口服组引产2、24 h出血量均高于阴道组(P均<0.05)。两组引产后Hb均较引产前降低(P<0.05),且口服组低于阴道组(P<0.05),口服组引产前后Hb差值也大于阴道组(P<0.05)。口服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3.18%,19/44)低于阴道组(65.85%,27/41),P<0.05。口服组引产成功者米索前列醇使用次数为(2.35±0.45)次,高于阴道组的(1.58±0.34)次(P<0.05),但两组米索前列醇使用总剂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口服或经阴道给药,在孕13~16周中期妊娠终止中应用效果均较好,经阴道给药在减少出血方面更具优势,但不良反应更多,临床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引产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及其他临床资料,对比上述临床指标在T2DM伴或不伴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的差异,探讨其对D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 946例T2DM患者,根据T2DM是否合并DN分为DN组及糖尿病无肾病(nondiabetic nephropathy,NDN)组,进一步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UACR)将DN组分为微量蛋白尿组(UACR 30~300 mg/g)和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 mg/g)。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25(OH)D、和RBP-4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DN组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RBP-4、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于NDN组,25(OH)D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NDN组(P<0.05)。DN患者中大量蛋白尿组的RBP-4高于微量蛋白尿组,年龄、25(OH)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微量蛋白尿组(P<0.05)。在DN组中控制年龄、性别和病程后进行偏相关分析示,25(OH)D与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呈正相关,与RBP-4、UACR呈负相关(P均<0.05)。UACR与RBP-4、总胆固醇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均<0.05)。eGFR与RBP-4、总胆固醇、UACR呈负相关(P均<0.05)。对T2DM合并DN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病程、糖化血红蛋白、RBP-4、超敏C反应蛋白为T2DM合并DN的危险因素,25(OH)D为T2DM合并DN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清25(OH)D降低和RBP-4升高使T2DM合并DN的风险增加,而且在DN患者中血清25(OH)D降低和RBP-4升高与蛋白尿增加及肾功能恶化相关,并且25(OH)D与RBP-4之间存在负相关。因此临床上要加强对T2DM患者血清25(OH)D和RBP-4的监测以及维生素D的补充,以预防和延缓DN的发生和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X综合征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氧化应激水平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女性X综合征患者120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压力导丝精确定位技术,测量并计算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根据IMR值将患者分为低IMR组和高IMR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中心的4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E2、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高IMR组合并糖尿病比率高于对照组和低IMR组(P<0.05),低IM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IMR组血清E2、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IMR组,血清IL-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IMR组(P<0.05);低IMR组血清E2、SOD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IMR组和低IMR组患者血清E2水平与IL-1、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SOD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清E2水平降低、SOD水平降低、IL-1水平升高、TNF-α水平升高为女性X综合征患者冠脉微循环阻力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X综合征患者血清E2水平降低是诱发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血清E2水平降低导致机体在氧化应激状态时失去相应拮抗作用,可能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形成和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应用阿法骨化醇联合维生素D对患者骨代谢水平的调控效果。方法:纳选本院骨质疏松症患者89例,病例采集时间为2020年3月初始,截至2021年1月。抓阄法分设不同小组,对照组(n=44例,阿法骨化醇治疗);研究组(n=45例,阿法骨化醇+维生素D治疗)。持续治疗3月后,比对两组骨代谢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用药3月后,研究组骨代谢水平改善幅度与生活质量改善幅度均高于用药前及对照组同期,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于骨质疏松治疗中应用阿法骨化醇联合维生素D治疗生活质量,骨代谢水平提升有显著增益,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X综合征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氧化应激水平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女性X综合征患者120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压力导丝精确定位技术,测量并计算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根据IMR值将患者分为低IMR组和高IMR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中心的4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E2、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高IMR组合并糖尿病比率高于对照组和低IMR组(P<0.05),低IM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IMR组血清E2、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IMR组,血清IL-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IMR组(P<0.05);低IMR组血清E2、SOD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IMR组和低IMR组患者血清E2水平与IL-1、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SOD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清E2水平降低、SOD水平降低、IL-1水平升高、TNF-α水平升高为女性X综合征患者冠脉微循环阻力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X综合征患者血清E2水平降低是诱发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血清E2水平降低导致机体在氧化应激状态时失去相应拮抗作用,可能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形成和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简介:摘要别嘌醇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一线用药,但存在导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风险,尤其对于起始剂量高、有肾功能损害或HLA-B*5801基因(+)的患者。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是一种罕见但可致命的药物所致超敏反应,临床表现为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结肿大和肝肾损害。我们报道1例服用别嘌醇2周后引起DERSS的病例,同时总结了本院近10年来11例DRESS伴间质性肾炎病例的临床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聚桂醇介入治疗对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子宫壁厚度及月经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金华市文荣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及义乌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组)和研究组(30例,甲氨蝶呤联合聚桂醇介入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瘢痕处子宫壁厚度、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7d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及治疗前后子宫壁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成功率为70.00%(21/30),研究组成功率为96.67%(29/3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680,P<0.05);治疗前,两组β-HCG及hs-CP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97、0.197,均P>0.05);治疗后,两组β-HC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t=22.803、10.233,均P<0.001),hs-CPR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t=-16.357、7.854,均P<0.001),两组治疗后β-HCG及hs-CP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13、-20.306,均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9/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t=5.080、5.398、7.599,均P<0.001),但两组治疗后的瘢痕处子宫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5,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聚桂醇介入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成功率,快速恢复月经,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富马酸替诺福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共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20年1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68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4例,对照组口服聚乙二醇干扰素。观察组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共同治疗.观察12周复查。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二组患者肝功能监测结果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改善,而观察组相关指标改善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富马酸替诺福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共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确切,可改善肝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急性喘息疾病病例接受联合用药治疗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探讨患者接受治疗的安全性,对患者的病情改善进行分析。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我院就336例小儿急性喘息疾病病例开展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分析组和参考组两组,两组都接受了常规治疗内容,抗感染和针对性用药,分析组使用了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参考组使用了氨茶碱或多索茶碱静点治疗,我们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症状改善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 结果: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分析组的气促症状改善时间,哮鸣音改善时间,咳嗽改善时间等等均要比参考组短,两组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结论: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疾病的效果比较理想,患儿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临床中治疗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食管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分泌及癌基因表达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作为核心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分组两组:观察组-术前实施紫杉醇与顺铂新辅助治疗,静脉滴注,并在术后依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化疗方案、对照组-术后开展紫杉醇与顺铂新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肿瘤标志物分泌各项指标在干预后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通过对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技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进行研究,同时详细分析其对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同期入院的80例因宫缩乏力而致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研究。采取自愿选组的形式将其进行平均分配为两小组,研究针对剖宫产手术中行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联合宫肌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观察组)与产妇在剖宫产术后注射缩宫素注射液(参照组),并观察对两小组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后,产妇术后出血量、产妇血生化指标测评值,利用统计学分析后予以对比,同时判定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后2-24小时以及24小时后的出血量及生化指标测评值均优于参照组,且组间统计学存有意义P<0.05。结论 针对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产妇,术中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联合宫肌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产妇出血量明显减少,同时血生化指标得到优质改善,因此建议此项治疗方法推广并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应用前列舒通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12例CB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对照组口服磷霉素氨丁三醇散(3 g/d,睡前顿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前列舒通胶囊(1.2 g/次,3次/d),所有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统计两组副反应发生情况和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53/56),显著高于对照组[82.1%(46/56),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0,较对照组[10.7%(6/56)]显著降低(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2018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将宫缩素治疗应用在对照组产妇治疗中,研究组应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对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产后出血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产后2h(158.12±64.29)、24h(203.33±52.18)出血量相比对照组产后2h(254.74±67.34)、24h(369.76±59.49)出血量明显更少(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产妇治疗中应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的疗效相比单独使用宫缩素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脑出血患者甘露醇应用时间窗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安坤片联合戊酸雌二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更年期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12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