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对精神病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前麻醉准备的必要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精神病患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准备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麻醉准备不同,对照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疾病病患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麻醉准备,术后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较低,能够起到更好的临床使用效果,有较高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精神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文筛选病例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精神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精神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依从性明显增强,患者最终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两组数据差异值显著(P

  • 标签: 老年 精神病 个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住院精神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各类要素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出2015年12月到2018年2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住院精神患者46例,记录全部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各类要素与护理方法。结果全部住院精神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关键要素即患者心理的要素、医护人员的要素、监管的要素与环境的要素,占了关键要素的41.30%、23.91%、19.57%、15.22%。结论住院精神患者产生出走行为与各类要素间具备关联性,要予以具备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才可以极大地减小住院精神患者产生出走的概率,保障患者的住院安全性。

  • 标签: 出走行为 精神病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测验对精神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的辅助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五年我院收治的精神患者共120例,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根据康复期间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转归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后其焦虑、抑郁自评值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更为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患者护理后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患者康复期结合心理测验结果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痊愈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测验 精神病 康复期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住院精神患者跌倒损伤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86例老年住院精神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其中13例住院期间跌倒损伤患者的跌倒原因,并在2014年的临床工作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比分析2013年和2014年老年住院精神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2014年老年住院精神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2013年,跌倒危害分级明显低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精神患者是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损伤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改善住院环境、加强护理巡视以降低跌倒发生率,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 标签: 老年 精神病 跌倒损伤 发生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城市女流浪人员中精神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精神患者200例,以100例患有精神的城市女流浪人员为研究组,以100例患有精神的普通女患者为对照组,并分析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精神状况比较。结果入院时,研究组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症得人数以及存在自理能力均少于对照组同时出现行为紊乱程度、存在合作程度的人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城市流浪女性精神患者护理和管理难度大,相关工作人员要足够重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 标签: 女性 流浪人员 精神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流浪精神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后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一年间收治的78例流浪精神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认知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干预后1个月和2个月的认知组IPROS分数更低,健康知识得分及治疗态度得分情况,认知组患者在干预后1个月和2个月的分数更高,p

  • 标签: 认知行为 精神病 认知水平 健康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患者自杀的临床原因以及在护理过程中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针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33例具有自杀倾向的精神患者的自杀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3例精神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占比重较高,其次是抑郁症患者,自缢是患者自杀的一种常见方式,并且精神患者自杀多发生在晚间。结论住院精神患者在临床上出现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应对精神患者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并加强夜间的护理,及时的预防和降低患者出现自杀的几率。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自杀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患者检验危急值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精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危急值检验并对检验报告进行分析,观察分析本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情况。结果200份危急值报告中包括112例血钾、60例肌酸激酶、14例血糖、9例白细胞计数和5例血锂。结论精神患者的危急值检验报告以血钾、肌酸激酶和血糖为主,比例分别为56%、30%、7%。精神患者检验危急值标准对于防范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危急值检验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究住院精神患者心理变化特征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方法 : 选择我院 2 018 年 9 月 ~2019 年 10 月 接受治疗的住院精神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变化特征以及心理状态进行调查评估。 结果: 对住院精神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高于护理干预后 ( P < 0.05 ), 患者的心理问题均有所改善 ( P < 0.05 ) 。 结论: 针对住院精神患者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住院精神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恢复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护理措施 支持性心理护理 精神病患者
  • 简介:目的:研究精神患者颅脑CT的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12月本院收治的精神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颅脑CT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所有病例中,385例精神患者CT表现未见异常,115例患者颅脑CT显示异常,阳性率为23.00%。其中脑梗死患者占69.57%(80/115),40岁以上有脑梗死的患者占60.87%(70/115);脑萎缩患者占34.78%(40/115);脑肿瘤患者占36.52%(42/115);脑内钙化患者占8.70%(10/115);脑积水患者占21.74%(25/115);脑内囊肿患者占8.70%(10/115);硬膜下积液患者占4.34%(5/115)。结论:对精神患者行常规颅脑CT检测,可发现一些隐匿性疾病并及时治疗,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颅脑CT 结果分析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精神患者藏药的原因,探讨相关因素,以便更好地实施相应的对策,改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精神患者中48例藏药患者的藏药原因及方式,结果住院的精神患者中藏药行为发生率11.29%。藏药的主要原因为自知力丧失。且藏药行为在发病次数、服用药物、锥体外系副作用、年龄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藏药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减少杜绝患者藏药行为。

  • 标签: 精神病 藏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0例发生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及分析。结果以精神分裂症多见,本组资料共75例,占75%;攻击对象以患者及医护人员为主;既往有攻击行为者再住院时出现攻击行为较常见,占65%;另外,青壮年患者出现攻击行为占多数,为65%;患者住院次数亦与攻击行为有关,以首次发生率最高。结论根据引起攻击行为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 标签: 攻击行为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精神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接受干预后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在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四个领域的生存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慢性精神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精神病患者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精神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1986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住院,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结果在1398例住院精神患者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为20.17%,由于意外事件而造成伤害者占意外事件总数的13.12%,占住院患者总数的2.65%。92.55%意外事件的发生在患者入院后1个月之内,其中73.05%发生在入院后1~5d之内,65.96%发生在患者首次住院期间,23.40%发生在傍晚16时至20时之间。年龄越小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越多。躁狂症、抑郁症发生意外事件的比例高于其他诊断。小学、初中发生意外事件的比例高于其他文化程度的患者。结论意外事件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时间、入院次数、疾病诊断和病情状况等均有一定的关系,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精神病 住院患者 意外事件 相关因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