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hiPSC)可定向分化为眼特定细胞组织,在视网膜细胞移植、角膜移植、晶状体再生等领域有应用前景;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核酸酶(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高效向hiPSC引入眼遗传病特异突变,将携带眼遗传病基因的hiPSC分化为特定的细胞类型,在体外建立眼遗传病模型或建立体外筛选平台寻找治疗性药物,还可纠正基因组中的遗传突变用于细胞治疗。两者的结合正在为眼再生医学及眼遗传病的基因治疗带来革命性的突破。本文对hiPSC的应用及其与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在眼相关遗传病的研究展开综述。(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12-716)

  • 标签: 眼疾病,遗传性 多潜能干细胞 CRISPR-Cas系统 基因编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Matrigel凝胶中三维培养条件下成骨效果,为牙槽突裂组织工程骨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年6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实验室,取第4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ADSC),调整细胞密度为1×105/ml,分别用二维普通培养液(A组)、二维成骨诱导培养液(B组)、凝胶包裹ADSC联合成骨诱导培养液(C组)对ADSC进行培养,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细胞矿化效果,用Western印迹法和qRT-PCR检测骨钙素和骨桥蛋白的表达量。结果ADSC包裹于水凝胶中,CCK8试剂盒检测显示ADSC在三维和二维培养条件下一样,增殖稳定。ADSC在三维培养条件下茜素红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二维培养环境。在Western印迹法和RT-PCR检测中发现三维培养时ADSC的成骨蛋白及mRNA的表达也高于二维培养。结论ADSC包裹于水凝胶不影响干细胞的增殖能力,而3D培养干细胞可明显增强其体外的成骨能力,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突裂。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三维培养 成骨分化 牙槽突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经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NE)安全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卡中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通过静脉输注NE用于纠正低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静脉导管置入位置和静脉留置针类型,发生外渗患者一般情况及NE使用特征。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与外渗有关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发生外渗的预测价值。结果共1 022例患者使用NE,经初步筛选,910例使用NE用于纠正低血压,其中116例使用静脉输注,患者平均年龄(52.91±18.69)岁,女性较多(77例,占66.4%);基础疾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00例,占86.2%),其次为高血压(91例,占78.4%)、冠心病(87例,占75.0%)、2型糖尿病(74例,占63.8%);原发疾病主要为感染性休克(109例,占94.0%)。静脉置入导管共147例次,最常见的穿刺部位为前臂〔78.9%(116/147)〕,其次为手臂静脉〔12.2%(18/147)〕和肘正中静脉〔8.8%(13/147)〕;89.9%的留置针直径为20 G,因需要持续输注NE,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有75例(64.7%)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6例(5.2%)患者发生外渗情况,外渗发生中位时间为29(23~39)h。6例发生外渗患者NE输注中位时间为23(11~53) h;输注浓度为60 mg/L者2例,输注浓度为120 mg/L者4例;输注速率为0.5~1.0 μg·kg-1·min-1,平均(0.75±0.04) μg·kg-1·min-1。经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发生外渗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①患者相关因素:存在基础疾病高血压〔优势比(OR)=3.11,95%可信区间(95%CI)为3.09~3.12,P=0.001〕、水肿(OR=1.79,95%CI为1.32~2.99,P=0.032)。②输注液体相关因素:长时间(>24 h)输注(OR=2.91,95%CI为1.04~5.96,P=0.040)、输注浓度>60 mg/L(OR=1.88,95%CI为1.32~3.99,P=0.024)、输注速率>0.3 μg·kg-1·min-1(OR=2.43,95%CI为2.38~2.51,P=0.029)、留置针直径<20 G(OR=3.11,95%CI为3.09~3.22,P=0.033)。③医护人员相关因素:未定时密切观察和评估(OR=1.09,95%CI为1.03~6.77,P=0.043)。ROC曲线分析显示,水肿、长时间输注(>24 h)、输注速率>0.3 μg·kg-1·min-1、留置针直径<20 G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经静脉输注NE发生外渗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0、0.762、0.672、0.629,95%CI分别为0.508~0.713、0.675~0.849、0.571~0.772、0.525~0.732,P值分别为0.044、0.000、0.002、0.019。结论高血压、水肿、长时间输注(>24 h)、输注浓度>60 mg/L、输注速率>0.3 μg·kg-1·min-1、留置针直径<20 G以及医护人员未定时密切观察和评估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经静脉输注NE安全性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尽量避免存在上述危险因素时经静脉输注NE。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外周静脉 去甲肾上腺素 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在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防范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PICC置管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 并发症 PICC 满意度 置管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症疾病需要进行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的60名女性病患分成两组,分别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实验组和实施基础护理干预对照组,每组平均划分30名病患进行实验观察,并研究其自我护理水平和合并症出现情况。结果:对比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实验组病患的自我护理水平分数比较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乳腺癌症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诱导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源性泌体中微小RNA(miRNA)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阐明H.pylori的致癌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超高速离心法和试剂盒提取H.pylori刺激组和对照组细胞释放的泌体,采用透射电镜、纳米粒子跟踪分析和Western blot对外泌体进行鉴定;荧光染料PKH67标记的泌体与THP-1源性巨噬细胞共孵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内吞泌体的情况;miRNA基因芯片分析两组细胞泌体miRNA差异表达谱,采用qRT-PCR对其中4个差异表达miRNA进行验证;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部分差异表达miRNA结合的靶基因及其功能和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Cy3标记差异表达miR-382-5p,观察其能否通过泌体传递给巨噬细胞;qRT-PCR和ELISA检测miR-382-5p mimic转染巨噬细胞表型分子CD206和细胞因子TNF-α、IL-6、IL-10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表达CD206和HLA-DR的细胞比例。结果提取的泌体符合泌体形态,且高表达其表面标志蛋白CD9、CD63、TSG101;泌体与THP-1巨噬细胞共孵育12 h后被细胞内吞;与对照组相比,H.pylori刺激组有上调miRNA 130个、下调miRNA 111个;部分差异表达miRNA预测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调节PI3K-AKT、NF-κB、JAK-STAT、干细胞多能性等炎症和肿瘤相关通路。miR-382-5p可通过泌体传递给巨噬细胞,诱导巨噬细胞M2型表型分子CD206和细胞因子IL-10表达,并抑制TNF-α、IL-6表达,CD206highHLA-DRlow细胞比例升高。结论H.pylori处理SGC-7901细胞导致其外泌体miRNA表达水平发生显著改变。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部分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产物在炎症和肿瘤相关信号通路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miR-382-5p具有诱导巨噬细胞向M2极化的潜能。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SGC-7901细胞 外泌体 微小RNA 差异表达 巨噬细胞极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性放化疗后血清泌体来源的microRNA-4429(miR-4429)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NSCLC患者血液标本309例[化疗前(T0),化疗1个周期后(T1)和化疗2个周期后(T2),每时间点各10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4429表达水平,分析其与NSCLC根治性放化疗预后的关系。结果103例NSCLC患者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9.90%、45.63%和34.95%。生存组T1-miR-4429和T2-miR-4429表达水平分别为0.66±0.14和0.77±0.11,高于死亡组T1-miR-4429(0.60±0.06)和T2-miR-4429(0.62±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9、6.997,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miR-4429与NSCLC生存预后呈线性关系。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是NSCLC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化程度、靶向治疗和T2-miR-4429均是NSCLC生存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由TNM分期、分化程度、靶向治疗和T2-miR-4429构建的列线图回归模型的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较好,C-index为0.713。结论T2-miR-4429表达水平高提示NSCLC生存预后不良风险低。由TNM分期、分化程度、靶向治疗和T2-miR-4429构建的列线图回归模型有一定的区分度和精准度,可辅助评价NSCLC生存预后。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外泌体 microRNA-4429 根治性放化疗 预后
  • 作者: 李俊 万扬 竺晓凡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20
  • 简介:摘要由机体核糖体合成或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组疾病称为核糖体病,多数为遗传性罕见病。其中,以造血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核糖体病主要包括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舒-戴综合征(Shwachma-Diamond syndrome,SDS)以及部分先天性角化不良(congenital dyskeratosis,DC)。由于该类疾病发病率低,临床异质性大,我国医师对其认识不够充分,此类疾病常被误诊、漏诊。本文从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疗手段的角度,对核糖体异常相关造血衰竭疾病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核仁小RNA宿主基因6(SNHG6)对前列腺肿瘤干细胞增殖、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流式分选技术从前列腺肿瘤细胞PC-3中分选出CD44+CD24-肿瘤干细胞和非CD44+CD24-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种细胞中SNHG6和微小RNA(miR)-26a表达,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SNHG6、miR-26a和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miR-26a模拟物对EZH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非CD44+ CD24-细胞比较,SNHG6在CD44+CD24-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NC-siRNA组[(1.00±0.06)%、(96.85±6.48)%、(0.72±0.06)%、(0.43±0.03)%、(5.32±0.15)%、(0.35±0.03)]比较,SNHG6-siRNA组细胞中SNHG6表达水平(0.25±0.03)、细胞增殖活力(75.36±5.1)%和细胞中Ki67(0.38±0.03)、Bcl-2蛋白(0.21±0.02)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而miR-26a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13.83±2.36)%和Bax蛋白(0.48±0.03)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细胞对顺铂化疗敏感性明显增强(P<0.05);miR-26a是SNHG6的靶基因,而EZH2是miR-26a的靶基因,miR-26a模拟物可使EZH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SNHG6在前列腺肿瘤干细胞中表达上调,干扰其表达可抑制肿瘤干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增强肿瘤干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miR-26a/EZH2轴有关。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化疗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疗效及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法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翼状胬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病例组,其中参照组(n=25)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病例组(n=25)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术后角膜散光。结果:病例组治疗总有效率、裸眼视力较参照组更高,且术后角膜散光更低(P<0.05)。结论: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疗效优异,且有助于改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值得推广。

  • 标签: 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颞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翼状胬肉 疗效 角膜散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合并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及肺腺癌1例。患者女,48岁,CT表现为右鼻腔内软组织密度肿块,与上中下鼻甲分界不清,密度不均匀,累及相邻多个窦腔,局部骨质呈溶骨性破坏,增强后不均匀轻度强化;MRI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和DWI呈稍高信号。右肺中叶支气管开口处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右肺下叶结节内见空洞,邻近胸膜牵拉,增强后中度强化。

  • 标签: 淋巴瘤,结外NK/T细胞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泌体miRNA-155-5p(miR-155-5p)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36例ESCC患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清泌体miR-155-5p的相对表达量。用X-tile软件获得血清泌体miR-155-5p表达水平的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分为miR-155-5p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采用X-tile软件获得血清泌体miR-155-5p表达水平的截断值为2.340。根据此截断值将患者分为miR-155-5p低表达组(<2.340)51例和高表达组(≥2.340)285例。两组患者年龄(χ2=0.020,P=0.887)、性别(χ2=0.283,P=0.595)、肿瘤部位(χ2=0.063,P=0.977)、分化程度(P=0.474)、临床分期(χ2=3.996,P=0.136)和是否手术治疗(χ2=0.941,P=0.33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清泌体miR-155-5p高表达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比低表达组高(HR=1.763,95% CI 1.049~2.961,P=0.032)。结论血清泌体miR-155-5p表达水平高与ESCC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ESCC患者预后的新型标志物。

  • 标签: 食管肿瘤 癌,鳞状细胞 血清 外泌体 微RNAs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成脂分化功能机制,检测经典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从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4例非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骨髓液中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噻唑蓝(MTT)法、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Caspase7活性细胞凋亡检测及活细胞和死细胞试验评估激素对BM-MS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取第3代细胞成骨诱导后进行茜素红染色及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检测激素对BMSCs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MTT法BMSCs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0.7±0.2比1.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 3/7活性细胞凋亡检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BMSCs凋亡高于对照组(1.3±0.2比1.0,P<0.05)。活细胞试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BMSCs活细胞数少于对照组(414.3±26.3比600.0±79.3,P<0.01)。死细胞试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BMSCs死细胞数多于对照组(139.3±23.0比25.7±6.8,P<0.01)。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实验组红染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成脂诱导后行油红O染色,实验组红染脂滴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关键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升高(1.35±0.23);Runt相关基因2(RUNX2)、Wnt5a/b、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分别为0.58±0.11、0.69±0.22、0.66±0.11。实时定量PCR检测BMP2、RUNX2、Collagen Ⅰ mRNA表达降低,分别为0.73±0.16、0.57±0.17、0.48±0.26;PPARG mRNA表达升高(1.48±0.3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由于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抑制导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及成骨成脂分化平衡紊乱。

  • 标签: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是一种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内分泌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恢复卵巢功能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 通过改善卵巢组织微环境、免疫调节、促进卵泡发育、抑制颗粒细胞凋亡等,恢复POI患者的卵巢功能及生育能力。本文综述了POI的治疗方法研究现状、不同来源的MSC及其外泌体治疗POI的可能性评估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外泌体 颗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减低强度预处理非亲缘脐带血干细胞移植(UCBT)治疗CD40配体基因(CD40LG)突变引起的高IgM综合征(HIG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由CD40LG突变引起的3例HIGM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和UCBT治疗的预后。以“CD40配体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40 ligand deficiency”“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1年2月的文献,总结该病的移植供者选择、干细胞来源、预处理方案及预后因素。结果3例男性患儿均以反复呼吸道感染起病,基因检测均为CD40LG突变。3例患儿移植前年龄分别为1.0、1.4及0.5岁,均采用白消安、氟达拉滨及环磷酰胺的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脐带血干细胞与患儿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度分别为8/10、10/10及9/10。3例患儿在移植后14 d均达到完全供者细胞嵌合,均发生了Ⅰ度皮肤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截至末次随访,3例患儿分别为移植后33、18及18个月,均无病生存。文献检索到中文文献0篇,英文文献24篇。文献报道共258例CD40LG突变的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供者类型以同胞相合供者[30.6%(79/258)]及非亲缘相合供者[40.3%(104/258)]为主,干细胞来源以骨髓[50.8%(131/258)]为主,预处理方案以清髓性预处理[66.7%(172/258)]为主,移植后总体生存率为70.9%(183/258),移植前存在肺损伤、肝脏并发症是影响患儿预后的不良因素。14例UCBT患儿中2例植入失败、2例混合嵌合、3例移植后死亡。结论UCBT治疗CD40LG突变引起的HIGM安全有效,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CD40配体 脐血干细胞移植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关节腔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透明质酸治疗膝O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搜集筛选出关于关节腔内注射MSCs对比透明质酸治疗膝OA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5月,按照入选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提取信息及评价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3篇,共726例膝关节OA患者。Meta分析结果可见:对比透明质酸组,MSCs组治疗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总评分(WOMAC)明显下降[MD=-10.92,95%CI(-16.87,-4.96),P<0.01],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下降[MD=-1.70,95%CI(-2.44,-0.95),P<0.01],膝关节Lequesne指数评分显著降低[MD=-13.78,95%CI(-15.03,-12.52),P<0.01],2组不良事件(AE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1,95%CI(0.90,1.37),P=0.33]。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评分[MD=-10.15,95%CI(-22.33,2.03),P=0.10]及磁共振评分体系(WORMS)评分[MD=-3.93,95%CI(-11.60,3.75),P=0.32]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关节腔内注射MSCs可显著改善膝OA患者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MSCs组与透明质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s治疗膝OA后,患者关节症状及功能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望成为膝OA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的新型治疗方法。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透明质酸 骨关节炎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载大鼠表皮干细胞(ESC)的聚己内酯-乙酸纤维素(PCL-CA)纳米纤维支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快速贴壁法从30只1~3 d龄SD大鼠(雌雄不明)中分离培养原代ESC,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分别鉴定原代细胞中整合素β1、细胞角蛋白19(CK19)为阳性表达后,采用第1代ESC进行后续实验。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以聚己内酯和乙酸纤维素为组分的PCL-CA纳米纤维支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拓扑结构并测量其中25条纤维直径。采用构建的PCL-CA纳米纤维支架作为培养基底,使用角质形成细胞(KC)培养基培养ESC构建ESC-纳米纤维支架复合物(下称ESC支架),培养3 d,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中ESC的形态及其与支架的关系。将ESC支架中的ESC作为PCL-CA纳米纤维支架组,将在Ⅳ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皿中使用KC培养基培养的ESC作为Ⅳ型胶原组,培养3 d,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组ESC中CK19的蛋白表达水平(样本数为3);培养7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组ESC中CK1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在15只6~8龄雄性SD大鼠背部左右两侧均制备1个直径约2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后,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不行植入的空白对照组、植入PCL-CA纳米纤维支架的单纯支架组、植入培养3 d构建的ESC支架的ESC支架组,计算伤后3、7、14、21 d创面面积百分率(样本数为5);取伤后21 d创缘新生皮肤组织,行Masson染色后评估创面愈合质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otch信号通路关键蛋白Notch1、Jagged1、Hes1的蛋白表达水平(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Bonferroni校正。结果构建的PCL-CA纳米纤维支架具有疏松多孔的网格状多层立体结构,其中的纤维表面光滑无孔隙,纤维直径为(383±24)nm。培养3 d,ESC支架中的ESC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且与支架紧密贴合,细胞间相互连接,细胞充分伸展在支架表面形成膜片。培养3 d,PCL-CA纳米纤维支架组ESC中CK1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Ⅳ型胶原组(t=24.56,P<0.01)。培养7 d,与Ⅳ型胶原组相比,PCL-CA纳米纤维支架组ESC中PCNA表达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CK19表达阳性细胞比例更高。伤后3、7、14、21 d,ESC支架组大鼠创面面积百分率分别为(78.0±1.8)%、(40.9±2.0)%、(17.9±1.1)%、(5.0±1.0)%,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的(84.2±1.9)%、(45.4±2.6)%、(21.8±1.7)%、(10.1±1.1)%(t=5.42、3.09、4.33、7.58,P<0.05或P<0.01)以及单纯支架组的(82.7±1.2)%、(44.8±2.0)%、(22.4±2.4)%、(10.3±2.4)%(t=4.98、3.11、3.84、4.57,P<0.05或P<0.01);空白对照组与单纯支架组大鼠创面面积百分率相近(t=1.47、0.39、0.47、0.22,P>0.05)。伤后21 d,各组大鼠创缘新生皮肤层次完整;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支架组相比,ESC支架组大鼠创缘新生皮肤组织中胶原排列更加整齐;ESC支架组与单纯支架组大鼠创缘新生皮肤组织中支架均完全降解。伤后21 d,单纯支架组大鼠创缘新生皮肤组织中Notch1、Jagged1、Hes1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近(t=1.70、1.94、0.18,P>0.05),ESC支架组大鼠创缘新生皮肤组织中Notch1、Jagged1、He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支架组(t=13.31、22.07、20.71,P<0.01)。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PCL-CA纳米纤维支架能够抑制大鼠ESC的分化而不影响其增殖;利用PCL-CA纳米纤维支架作为载体培养大鼠ESC构建的ESC支架能够显著促进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标签: 纳米纤维 伤口愈合 细胞分化 表皮干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临床中完全胃肠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普外科76例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喂养方法,观察组行完全胃肠营养方法,观察两组营养指标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前营养指标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完全胃肠外营养 普外临床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