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抗凝治疗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84例采用抗凝治疗的妇产科患者,分别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84例妇产科患者中,有遗传性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孕产妇6例,总有效率66.7%;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孕妇5例,总有效率60%;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孕产妇9例,总有效率77.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5例,总有效率88.9%;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2例,总有效率83.3%;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总有效率50%;妇产科手术后静脉栓塞症5例,总有效率90%。妇产科手术后静脉栓塞症的疗效最显著,其次是妊高症,明显高于其它疾病的治疗效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凝治疗在妇产科众多疾病中占据重要的防治作用,能显著改善各种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心房颤动(房颤)抗凝治疗领域主要的进展之一是建立了对房颤患者脑卒中/栓塞与出血风险的评估体系。从筛选出高危人群转为找出不需要抗凝治疗的低危人群并根据患者脑卒中/栓塞与出血风险进行针对性地防治。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的药物经历了阿司匹林、华法林,目前进入了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时代。然而,对于高危人群抗凝治疗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期一组文章探讨了抗凝治疗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扰、医生做出决策的临床困境及解决办法,供临床医生借鉴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2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通过联合抗凝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独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个月后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1.1±4.6)d、(37.1±7.5)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58%,P<0.05。结论心源性脑梗塞实施联合抗凝治疗,临床疗效较佳且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控制并发症情况,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看抗凝治疗在肺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2019~2020在我院接受肺心病治疗的患者共计78例,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抗凝治疗的方式,之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研究。结果 根据对照实验表明,采用抗凝治疗的患者比常规治疗的患者更加有效,同时对患者肺心病相关症状消失的时间进行统计,观察组的时间也好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抗凝治疗肺心病患者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治疗的时间,让肺心病相关病症得到减退,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建设,对抗凝门诊患者进行分级管理,观察管理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接收的58例抗凝门诊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考组,每组29例。参考组给予普通管理,试验组给予分级管理,对比两组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死亡率、住院天数、总治疗费用以及满意指数。结果:试验组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参考组(P<0.05);试验组住院天数、总治疗费用均低于参考组(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指数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基于VTE建设的抗凝门诊患者分级管理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风险,通过对高危患者及时采取干预对策,降低死亡率,提高医院整体的VTE防治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建设,对抗凝门诊患者进行分级管理,观察管理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接收的58例抗凝门诊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考组,每组29例。参考组给予普通管理,试验组给予分级管理,对比两组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死亡率、住院天数、总治疗费用以及满意指数。结果:试验组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参考组(P<0.05);试验组住院天数、总治疗费用均低于参考组(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指数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基于VTE建设的抗凝门诊患者分级管理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风险,通过对高危患者及时采取干预对策,降低死亡率,提高医院整体的VTE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