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道德当身,不以物惑;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道德高尚的人,不会受到外界事物的诱惑,也不会以损害别人来谋求自己的利益。在生活中,教会孩子以大局为重,有远见卓识,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简介:福柯在讲稿《什么是作者?》中主要论说了"作者"概念是以何种功能、方式与现代社会的运行体制相关的,即"作者"是怎样被资本主义社会建构和命名的,它又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发明中起到什么样的维系现有文化机制的作用。福柯否定了"作者"这一概念的自明性,他没有在纯文学的意义上分析"作者"问题,正如齐格尔所说,他将文学与作者问题提升到"自我批判"而不是内部批判的层次上。除此之外,福柯还在该文讨论了不同于文学作品"作者"的另一种"作者"概念,如科学的奠基者和"话语性的创始人",并明显将后者的位置置于前者之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都是福柯意义上"话语性的创始人"。本文将结合福柯几本重要著作,论述福柯为何在上述讲稿中认为弗洛伊德是他所理解的"作者",即"话语性的创始人",以丰富我们对"作者"这一概念的认识。
简介:仪陇位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也是朱德、张思德的故乡,是“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的故里和源头。“两德精神”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弘扬“两德精神”,是广大共产党员践行党的宗旨、提升道德境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观念,努力提高服务人民的本领,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为了弘扬“两德精神”,将仪陇打造成中国德乡,发挥其辐射效应,对策建议如下:要大力建设张思德培训学院和纪念馆,成立全国红色教育基地联盟,把弘扬两德精神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结合起来,成立全国宗旨研究会、全国德文化研究中心、朱德军事战略思想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和组织,倡议将每年9月8日作为党员为人民服务日。
简介:中国古代孝观念在历史中,有一由'敬'变异为'顺'的权威化过程,同时,'孝'思想的这一变异也逐渐渗入儒家知识系统领域,表现为思想史演变投射于学说史中。考稽文献,《论语》'子游问孝'章的诠释历史最能透露这一变化趋势。具体而言,古今学者对《论语》'子游问孝'章'孝'的'养''敬'内涵,产生了'犬马养人''人养犬马''禽兽相养'三种重要意见。其中,'犬马养人'与'禽兽相养'为诠释的主流,'人养犬马'则古人应之寥寥,但却为今人普遍支持。在古今视阈下审视三说,从诠释文本过渡到诠释行为,可以窥见孝观念的此种异变。今人多以'人养犬马'为解,表征他们对传统孝观念的'敬、养'内容的重新审视以及对孝观念重铸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