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研究对象均为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2)与观察组(42),均通过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应用于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接受人工肝治疗的50例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和感染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0%;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0%。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和护理操作规范性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和护理操作等。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评价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与否对肝衰竭疗效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知网、万方、SinoMed,检索日期至2024年1月31日,搜集关于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与否对肝衰竭患者疗效的改善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统计软件采用RevMan 5.4。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Meta分析显示,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肝衰竭可改善患者疗效,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也导致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人工肝治疗的患者行中药观察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疗效,而且可以降低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故推荐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评价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与否对肝衰竭疗效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知网、万方、SinoMed,检索日期至2024年1月31日,搜集关于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与否对肝衰竭患者疗效的改善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统计软件采用RevMan 5.4。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Meta分析显示,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肝衰竭可改善患者疗效,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也导致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人工肝治疗的患者行中药观察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疗效,而且可以降低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故推荐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检测酒精肝与脂肪肝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于2020年1月—2023年12月时间段选择30例疑似肝病的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超声检测,将综合检测结果作为检验的金标准,观察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检测显示酒精肝与综合检测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检测显示脂肪肝与综合检测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检测显示总计与综合检测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检测酒精肝真阳性11例,假阳性0例,真阴性18例,假阴性1例。敏感度91.66%、特异度100.00%、准确性96.66%、误诊率0.00%、漏诊率8.33%、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94.73%、正确指数91.66%。超声检测脂肪肝真阳性16例,假阳性0例,真阴性13例,假阴性1例。敏感度94.11%、特异度100.00%、准确性96.66%、误诊率0.00%、漏诊率5.88%、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92.85%、正确指数94.11%。结论:酒精肝与脂肪肝可以通过超声检测进行判断,诊断效能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肝下垂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表现为肝脏位置低于正常水平,可能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肝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目前,针对肝下垂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近年来,“肝下垂复位法”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评估“肝下垂复位法”治疗小儿肝下垂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所有患儿均接受“肝下垂复位法”治疗。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术前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明确肝下垂的程度和类型;其次,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肝包膜,明确肝脏位置;然后,用手指轻轻按压肝包膜和肝实质,使其复位至正常位置;最后,术后给予抗炎、保肝等对症治疗。结果:治疗过程中,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仅有少数患儿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等轻微不适,但均自行缓解,未影响治疗效果。结论:肝下垂复位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手法按压肝包膜和肝实质,使其复位至正常位置。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程度的肝下垂,操作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肝功能变化。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肝下垂复位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小儿肝下垂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2*值评价不同程度兔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及其对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和不同热缺血时间组,均行肝尾叶切除术。各组分别于再灌注6 h、3 d、7 d、14 d、30 d进行常规MR及BOLD MRI扫描。测量并计算R2*值及肝再生率(LRR)。30 d扫描结束后检测兔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冻存肝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水平,并获取病理切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估各组不同随访时间、不同热缺血时间的R2*值、LRR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R2*值与LRR及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随访时间和不同热缺血时间的交互作用(F = 24.600,P < 0.001)及两者的单独效应对R2*值的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不同随访时间和不同热缺血时间的交互作用对LRR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925,P = 0.528),但二者对LRR的主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同一随访时间,除热缺血40 min组外,R2*值与LRR均呈显著正相关(术后3、7、14、30 d r值分别为0.510、0.681、0.612、0.541,P值均< 0.05)。同一热缺血时间,R2*值与LRR均呈显著负相关(热缺血0、10、20、30、40 min r值分别为-0.800、-0.852、-0.893、-0.648、-0.853,P值均< 0.05)。术后30 d R2*值与各生化指标无相关关系(P值均> 0.05)。结论R2*值可无创、定量评价兔肝WIRI的微观结构改变及其对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一定程度的WIRI(≤30 min)对兔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具有促进作用,且热缺血时间越长,促进作用越明显;超过30 min促进作用明显减低。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肝脏CT三维重建后的影像信息,总结肝右静脉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期为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手术规划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肝脏CT检查的77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35例,年龄(50.2±12.8)岁。收集受检查的CT原始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数据,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将二维影像数据重建为三维模型,通过分析肝右静脉的分支数量和汇入主干的空间位置,对其特征和分型进行分析。结果77例受检者的肝脏CT三维重建模型中,观测到645条肝右静脉分支:268条(41.6%)右侧支,240条(37.2%)背侧支,70条(10.9%)左侧支,67条(10.3%)腹侧支。每支肝右静脉拥有的右侧分支数为3(3,4),背侧分支数为3(3,4),左侧分支数为1(0,1),腹侧分支数为1(0,1)。多组间比较显示四个方位的分支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5.89,P<0.001)。两组间比较显示,右侧分支数分别多于左侧(χ2=136.87)和腹侧(χ2=140.07)分支数,背侧分支数分别多于左侧(χ2=-123.36)和腹侧(χ2=126.57)分支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腹侧与左侧分支数比较、背侧与右侧分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右静脉分支的腹侧支和左侧支较少,术中从腹侧或左侧解剖分离肝右静脉相对安全,涉及中肝或Ⅷ段肝切除时,循肝右静脉断肝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围肝门外科技术、顺逆结合肝门显露路径在中央肝管型肝内外胆管扩张症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3例中央肝管型肝内外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术前均详细了解既往手术史,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肝功能、剩余肝脏体积和全身状况评估后,制订手术方案拟行左半肝切除+扩张的胆总管切除+右前、右后肝管整形后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经术中再次评估后,最终手术操作步骤为分离腹腔粘连,顺行解剖肝门,横断肝外扩张胆管,劈开肝正中裂,敞开肝门板,切除左半肝和扩张的右肝管,右前、右后肝管整形与胆肠吻合。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一般状况、并发症、肝功能和胆管囊肿残余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5月。结果:(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3例患者均采用围肝门外科技术,顺逆结合肝门显露路径完成胆管囊肿切除+左半肝切除+右侧扩张肝管切除+右前、右后肝管整形后与空肠吻合术。无围术期死亡患者。3例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435min、490min和39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0mL、300mL和200mL,均未输血。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出血和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周发生胆汁漏和胃排空障碍,经穿刺引流、胃肠减压、高渗盐水洗胃、针灸理疗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3周后胆汁漏愈合,继续治疗2周后胃动力恢复,拔除胃管。1例患者术后3周拔除腹腔引流管,2例术后1周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大体标本检查显示3例患者均有肝内外胆管扩张,其中2例合并胆管结石,1例合并左肝内胆管肿瘤。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肝内胆管囊状扩张�
简介:【摘要】目的 就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2016 年 3 月至 2017 年 4 月,选择 35 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 35 例行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 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优,且 P<0.05 ;观察组 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优, 且 P<0.05 。 结论 对患者采取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不仅能改善手术情况,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还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并进行病理学组织检查,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皮肝脏穿刺全部成功,成功率100%,病理学检查诊断中慢性乙型肝炎15例,肝硬化1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16例,酒精性肝病22例,肝细胞癌6例,转移癌7例,原因不明慢性肝炎8例,确诊率91.30%。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是一种能够安全、便捷的检验肝脏病变的检测方式,对于肝脏疾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