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BACKGROUNDCONTEXT:Multiplestudiesinvolvingtheoutcomesofanteriorinterbodycageshavebeenpublished,butthemajoritywerebyauthorswhodesignedthecage.NooutcomestudieswithBagbyandKuslich(BAK)cagesimplantedbyasingle-surgeonhaveeither3yearsoffollow-uporatleast25patients.PURPOSE:Todeterminethe3-to6-yearclinicaloutcomes,includingfusionrate,revisionrate,complicationsandfunctionalstatusofpatientswhounderwentplacementofanterior,stand-aloneBAKcagesbyasinglesurgeon.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增加心理治疗的方式治疗并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痊愈15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2例;对照组近期疗效相仿,出院后药物维持治疗情况相仿。随访3年,于第1、2和3年时,观察组分别有0、1和4例复发,对照组则分别有2、12和18例复发;第2~3年时,复发率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为低(P<0.05)。结论心理治疗随访观察疗法对于改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囊实性结节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瑞金康复医院接受超声检查的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患者79例,所有结节均经细胞学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结节。其中74例选择化学消融+物理消融治疗、1例药物治疗、4例自行吸收。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随访,随访主要观察囊实性结节吸收后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及血流信号等特征,记录结节体积,并与吸收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9例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在超声随访过程中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吸收,结节吸收均在同一部位表现为低或极低回声结节,囊性成分逐步减少,甚至消失,体积明显减小,末次随访缩小后平均体积与首次超声检查时的平均体积比较[(1.42±1.36)ml vs(40.78±34.0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节体积最大缩小率87%,最小缩小率68%,平均缩小率(75±5)%。79例吸收后结节中,74例超声表现具有恶性结节特征,5例不具有恶性结节特征。结论超声随访可动态观察结节变化过程,甲状腺囊实性结节超声随访时常出现恶性结节征象,明确既往囊性或囊实性结节病史可为判定"木乃伊结节"提供重要依据,避免过度诊断及不必要的细胞学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科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出院指导,给予观察组以orem自理模式为指导,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出院后康复训练计划,并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定期门诊复诊,创建QQ群等形式进行为期半年随访护理,观察两组患者FIM评分、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组患者FI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之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随访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功能独立水平,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铊中毒患者9年后的恢复情况。方法对2010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家族性铊中毒的患者进行9年后随访。结果14例急性铊中毒患者,1例在中毒后第14天死亡,13例存活的患者在9年后进行随访,一般情况均较中毒时有明显改善,全部病例新生毛发正常生长,未遗留胃肠道症状、四肢麻木疼痛及精神症状。全部患者智力、体力恢复正常,进行正常生活。1例患者出院后先后生育2子,现6岁和2岁,生长发育及智力均与同龄人无异,目前孕第3胎7个月余。2例青少年时期中毒患者现已成年,目前均大学在读,1例中毒7年后患桥本甲状腺炎,2年来服用甲巯咪唑片治疗。4例幼儿时期中毒的患者,目前为学龄期儿童,生长及智力发育均正常。在13例存活的患者中,检测3例患者的血、尿标本,均未检测出铊浓度,生化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结论急性铊中毒患者9年后随访总体预后良好,所有患者未遗留明显后遗症,均具有劳动能力。年轻女性生育功能正常,儿童生长及智力发育正常。
简介:摘要骶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具有挑战性,肿瘤彻底切除与功能保留间存在矛盾,导致该部位手术难度加大,术后肿瘤的复发率很高。本文报告1例以平阳霉素辅助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为主,综合治疗成功的巨大骶骨巨细胞瘤,追踪时间10年余。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性巨人症的临床特征和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8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诊治、术后随访时间≥1年的垂体性巨人症患者,共24例。其中采用单纯单次手术9例、手术联合药物3例、手术联合放疗4例、手术联合药物和放疗7例、仅药物治疗1例。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根据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治愈组和非治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83.3%)为男性;中位起病年龄为13(P25,P75:10,14)岁,中位诊断年龄为17.0(P25,P75:14.0,21.0)岁,中位病程为4.0(P25,P75:2.0,7.0)年。19例(79.2%)患者的首发症状为身高的快速增长。24例均为垂体腺瘤,其中21例(87.5%)为垂体大腺瘤。24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0(P25,P75:2.0,5.7)年,其中治愈组14例(58.3%),未治愈组10例(41.7%)。与治愈组比较,未治愈组的中位起病年龄晚[分别为11(P25,P75:7,13)岁、14(P25,P75:13,15)岁],诊断时中位生长激素水平高[分别为15.2(P25,P75:10.0,22.5) μg/L、58.8(P25,P75:20.8, 165.9)μg/L],肿瘤最大直径大[分别为(2.2 ±1.2)cm、(3.6±0.8)cm]、采用手术+药物+放射治疗的比例高(分别为1/14和6/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初步研究显示,垂体性巨人症具有男性和垂体大腺瘤所占比率高、和垂体大腺瘤易延误诊断的特点;随访资料显示其治疗达标率低,建议临床上关注生长过快的儿童青少年,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群组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从2018年开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出院后参加心力衰竭随访门诊管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最终干预组纳入63例,对照组纳入5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采用心力衰竭门诊随访,干预组患者采用群组管理进行随访。采用Atlanta心力衰竭知识问卷(第2版)(Atlanta Heart Failure Knowledge Test-V2,AHFKT-V2)、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the Heart Failure European Self-care Behavior Scale,EHFScBS)、NYHA心功能分级和B型尿钠肽(BNP)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AHFKT-V2总分及营养、行为、症状管理、服药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EHFScBS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和BN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群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心力衰竭随访患者的心力衰竭相关知识、自我护理行为、NYHA心功能分级和BN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 EB病毒性脑炎 (HSE)临床表现和预后,探讨小儿 EB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 ,指导 EB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 1月至 2014年 9月我院儿科收住院的 24例 EVE患儿,观察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 24例患儿中发热 24例 (100% ),总发热时间 4~ 7天 6例, 8~ 14天 15例,~ 21天 3例,高颅压症状 16例 (67% ),脑膜刺激征 13例 (54% ),意识障碍 14例 (58% ),昏迷、抽搐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各 10例( 42% )。 CSF检查示外观均清亮,糖、卤化物均正常范围,白细胞及蛋白定量轻度升高 14例 (58% ),其余均正常范围。 结论 在儿童病毒性脑炎中 EBE并不少见,且多单独出现而非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 (1M)的一部分,临床上具有易迁延特点,表现热程长,脑脊液恢复慢,但脑脊液改变无特异性 ,EBV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较重,可累及额叶、颞叶、丘脑、基底节、小脑等部位,大多数 EBV脑炎预后良好,存在基底节及丘脑病变的患儿易出现后遗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伴颈动脉易损斑块病人单用阿托伐他汀或联用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60例住院诊断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病人于住院期间充分评估危险因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即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组。分别于1个月、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血液化验血脂及肝酶、肌酶,彩超随访6个月时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住院时的血脂水平及彩超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LDL水平在1个月及6个月时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6个月时减低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用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对脑梗死伴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