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铂类化疗无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吉非替尼治疗,剂量为250mg/d,持续服药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70例晚期NSCLC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8.57%,临床疾病控制率70.00%;ⅢB期疗效优于Ⅳ期,但差异不显著(P>0.05);腺癌疗效明显优于鳞癌,差异明显(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恶心和溃疡等,但未影响抗肿瘤治疗。结论对于化疗无法控制病情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首选吉非替尼,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安全耐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吉非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期间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有患者均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且放化疗治疗没有效果,患者口服吉非替尼进行治疗,每次250mg,1日一次,服用一个月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服药一个月后,有效10例(33.3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泻5例(16.67%),恶心2例(6.67%),皮疹3例(10.00%),皮肤干燥1例(3.33%)。结论采取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实施治疗的效果较好,引发的毒副反应较少,且患者大多数可耐受,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侵袭和转移所必需的过程,是控制肿瘤进展的重要环节。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过程涉及多条信号通路的高度调控,血管生成前信号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同源受体 (VEGF受体 2[VEGFR-2])在血管生成中起着中心作用,常在肿瘤中高表达。抑制 VEGF/VEGFR信号转导可以抑制血管生成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 -2( VEGFR -2) 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本文将总结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肿瘤中的相关临床试验,目前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期望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FOLFOX4化疗方案联合金属支架治疗中晚期胃癌幽门梗阻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近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间收治的中晚期胃癌伴幽门梗阻患者86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FOLFOX4化疗联合鼻空肠营养管治疗,观察组患者43例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联合自扩张金属支架治疗,在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对比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评估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年的生存率情况。结果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通过RECIST评估的客观缓解率达到了41.86%,而研究中的对照组为37.21%,由于P>0.05,所以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胃出口梗阻评分(GOOSS)2分、3分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量表(FACT-G)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状况、功能状况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观察组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55.81%,对照组分别为44.19%(Log-Rank c2=0.778, P>0.05)。结论 金属支架联合FOLFOX方案对中晚期胃癌幽门梗阻患者可更好的改善梗阻状况,提升生活质量及近期生存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病情发展至晚期阶段的乳腺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病情发展至晚期阶段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30例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中30例患者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病情发展至晚期阶段的乳腺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进行治疗,可帮助改善相关生化指标,减少不良反应,使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3例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化疗,替吉奥为2次/d,连续14天,剂量按照体表面积计算;阿帕替尼为500mg1次/日口服,21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1次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获得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例(占13.0%)、病情稳定13例(占56.5%)及疾病进展7例(30.4%),客观有效率13.0%(3/23),疾病控制率69.5%(16/2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5个月。出现不良反应有高血压、蛋白尿、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症。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显示一定效果,不良反应可以接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40例一线及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进行三线治疗,总结其治疗效果、患者肿瘤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以及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8例,无变化或稳定16例,进展6例,临床有效率45.00%,临床受益率85.00%。40例肿瘤进展时间平均(5.18±0.96)个月,总生存时间平均(7.98±2.66)个月。化疗相关毒副反应为乏力(30.0%)、恶心呕吐(27.50%)、骨髓抑制(22.50%)、贫血(15.0%)、高血压(7.50%)、手足综合征(5.0%)、口腔黏膜炎(2.50%)、腹泻(7.50%)、食欲下降(32.50%),上述均属于1-2级毒副反应,无3-4级毒副反应发生。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效果良好,且患者对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以作为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治疗的选择。
简介:以4-氯-N-甲基吡啶-2-甲酰胺为原料,与对氨基苯酚反应得到4-(4-氨基苯氧基)-N-甲基-2-吡啶甲酰胺,再与4-氯-3-三氟甲基苯基异氰基酸酯缩合得到索拉非尼碱,将其悬浮于乙醇中,加入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搅拌升温至80℃,滴加水,降温析晶,得到半甲苯磺酸索拉非尼一水合物。通过研究发现了索拉非尼的新晶型,其稳定性好,结晶度高,适合产业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应用伊立替康与替莫唑胺联合化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3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应用伊立替康与替莫唑胺联合化疗,全程观察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护理问题,包括胃肠道反应和血液学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均能顺利完成化疗全程,无一例伊立替康和替莫唑胺出现的毒性反应影响化疗.结论良好的护理可预防或减轻伊立替康和替莫唑胺的副作用,确保化疗顺利进行.关键词脑胶质瘤;伊立替康;替莫唑胺;化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