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应用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比两种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应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治疗腹股沟疝的患儿中随机选择50例参与研究,选择数字表达法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另外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2%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更高,两组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利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明显优于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减少并发症产生,保障患儿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低位开窗旷置术或者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低位开窗旷置术进行治疗。结果:手术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达到100.00%、对照组97.22%,P>0.05;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创面愈合时间为观察组较长,术后疾病复发率为观察组较低,肛门不完全失禁发生率为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在高位肛周脓肿的治疗中低位开窗旷置术或者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的临床疗效均较为满意,其中挂线术的术后复发率低,然而旷置术的创面愈合快且更有助于保护肛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除缝合术对肛瘘的治疗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58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切开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将切除缝合术法应用到治疗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瘢痕大小、痊愈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感染发生情况,并随访患者并发大便失禁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15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76%;对照组患者治愈9例、好转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8.97%。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7.76±2.01)天,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19.64±2.79)天,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论切除缝合术治疗肛瘘具有愈合时间短、感染率低等优点,对于治疗肛瘘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33例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或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活动程度及病变范围,本研究采用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外科联合内科治疗。外科治疗方式包括肛瘘挂线术、肛瘘切除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以及肠造口术。针对克罗恩病患者肠道病变选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TNF单克隆抗体等药物进行内科治疗。治疗后采用门诊治疗和电话方式随访至2012年8月。术前及术后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DA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33例患者中,22例行外科联合内科治疗,7例行单纯外科治疗,4例行单纯内科治疗。首次治疗后18例患者肛瘘瘘口愈合(其中3例行单纯内科治疗),愈合时间为(3.2±2.6)个月(1~12个月),其中8例瘘管减少、症状改善;4例瘘口持续未闭;6例出现肛瘘复发或再发,复发或再发时间为首次治疗后(35±56)个月(5~148个月)。33例患者术前CDAI和PDAI评分分别为(166±100)分(7—361分)和(9.2±2.6)分(5~16)分,经治疗后(包括手术及药物治疗)CDAI和PDAI评分分别为(83±53)分(0—212分)和(2.7±3.1)分(0—11分),患者治疗前后CDAI和PDA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8.92,P〈0.05)。12例首次治疗肛瘘未愈合患者再次治疗后,3例愈合,9例未愈合。6例患者出现复发或再发,其中5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4例愈合、1例症状改善),1例仅接受内科治疗瘘口未愈合。直至随访结束,30例患者中20例肛瘘愈合,10例肛瘘未愈合。结论目前尚无统一的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治疗标准,外科联合内科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术式治疗小儿肛瘘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肛瘘并预行手术治疗的患儿5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使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及治愈率、术后疼痛情况、肛门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引流物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手术前,两组血清、引流物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创面面积、疼痛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10%比72.41%),术后研究组疼痛评分、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及血清IL-4、IL-6、IL-10水平、引流物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相较传统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小儿肛瘘,能有效改善患儿术中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其能减轻患儿术后疼痛,保护其肛门功能,减轻患儿炎症反应,对其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肛瘘患者10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轻度率分别为74%、40%,观察组轻度率高于对照组,重度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7天恢复率分别为74%、38%,观察组7天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7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减轻肛瘘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改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