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9年我国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的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2010-2019年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描述和分析不同年份和性别的青年学生HIV/AIDS分布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各年龄段报告率时间变化趋势。结果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共23 307例,男女性别比为33.9∶1(22 640∶667),诊断时年龄(19.9±2.05)岁。新发现率变化趋势分2个阶段,2010-2015呈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32.1;2015-2019年趋于平稳,APC=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15年各年龄组新发现率均呈上升趋势,15~17岁组新发现率上升最快,APC=30.2;2015-2019年23~24岁组新发现率呈下降趋势,APC=-17.0,其他2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以同性性传播为主,女性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异性性传播的青年学生中,男、女性均以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为主;男性主要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点,女性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男性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女性(t=3.917,P=0.000)。结论2010-2019年我国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整体疫情上升趋势有所减缓,但15~17岁年龄组新发现率仍呈上升态势。应积极开展青年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扩大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MSM不同年龄组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的进展变化,进一步探索HIV感染的疾病进程。方法利用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截至2019年5月31日、≥15岁、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抗病毒治疗前CD4检测次数≥2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抗病毒治疗前的CD4平方根与感染时间之间的线性消除关系,利用含有末次HIV阴性检测日期和首次阳性检测日期的CD4值估计截距,采用t检验和Z检验对模型参数进行检验,并反向估计从HIV阳转到达CD4<500、<350、<200个/μl的中位时间。结果纳入研究对象共计26 754例,含有HIV末次阴性检测日期的共146例;年龄为M=27(P25~P75:23~35)岁;线性消除模型中,15~、25~和≥35岁年龄组的截距24.84(95%CI:23.76~25.92)、23.94(95%CI:22.86~25.02)、23.44(95%CI:21.91~24.96);15~、25~、35~和≥45岁年龄组的斜率为-1.31(95%CI:-1.33~-1.25)、-1.37(95%CI:-1.40~-1.33)、-1.53(95%CI:-1.58~-1.47)、-1.59(95%CI:-1.68~-1.51);从HIV抗体阳转到CD4<500、<350、<200个/μ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9(95%CI:0.79~1.81)、3.92(95%CI:3.36~4.48)和7.21(95%CI:6.58~7.81)年,其中15~岁年龄组到达3个CD4阈值的中位时间最长,分别为1.89(95%CI:1.05~2.85)、4.68(95%CI:3.80~5.77)、8.17(95%CI:7.23~9.42)年,≥45岁年龄组到达3个CD4阈值的中位时间最短,分别为0.68(95%CI:0.00~1.72)、2.98(95%CI:1.91~4.14)、5.85(95%CI:4.62~7.16)年。结论MSM中CD4的消除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进展加快,高年龄组从HIV阳转到达不同CD4阈值的进展时间比低年龄组更短,提示MSM中高年龄组受HIV感染的影响更大,早诊断并及早开展治疗有助于延缓疾病进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10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康复中,经过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之后,住院时间得到了明显缩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额生活质量评价较高,在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心理状态及睡眠状况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患者经过腹腔镜术后,在康复中,通过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