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在整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该学科博士生导师的科研成果类型、专业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的分类统计分析可知,从事该专业教学和研究相关教师及研究人员在知识背景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研究方向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等方面。然而,该学科发展还不够成熟,学术队伍有待进一步整合,学术传统尚未形成,学术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学科建设上尤其不能简单地诠释党的历史理论和创新理论,更不能与党史、党建学科雷同,混淆学术研究与一般性宣传的关系。事实上,该学科基本研究取向是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学术支撑,为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该学科的知识基础包括: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近代世界史。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学科 中国化 博士点
  • 简介:两湖地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地区早期传播的一个"传播标本",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专文或专著从整体上进行相关探讨,这与两湖地区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历史作用、地位和影响是极其不相称的。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北京、广州、四川等各省市地区传播相比较,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早期传播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之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省市地区传播的独特之处。正是上述这些特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广泛而深入的传播,使湖北和湖南两省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历史进程中两大"革命策源地"。

  • 标签: 两湖地区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特点
  • 简介:从概念史视域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将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在中国得以生成的社会政治语境、跨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在不同文本中的原初指涉与语义流转、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的源流考证与语义形塑等纳入研究视野。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忽视了同时代相关联概念的探讨以及概念变迁背后的思想沿革,且对跨文化语境中语义的流变关注较少。借鉴概念史理论与方法,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应拓展研究视域,关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成果;转换研究视角,激活非精英群体言说中的“概念”;透析概念背后的行动指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提供借鉴。

  • 标签: 概念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概念 源流
  • 简介: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文化有影响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命题。共产党紧随着五四运动诞生,可以说五四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但是,研究五四运动对党建文化的影响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课题。这是因为,对五四文化及其影响的评价,在五四后至今的90多年里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各方学者都以各自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对此作出评判。同时,党建文化又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话题。笔者只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撷取几个角度对这个问题做出思考,提出观点。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 五四文化 党建 价值观 话题
  • 简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不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且在理论上进行了许多创新,特别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回答,从而为其后我们党继续推进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 标签: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 重大理论问题
  • 简介:“概论”课是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集中、最为全面、最为详细的主干课程。推动这一新思想进“概论”课课堂,增强“概论”课教师讲授这一思想的实效性,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这就需要按照明确主线、精读文本、联系实践、依据教材的思路,以学习领会最新修订教材的要义、优化课程设置为前提,以进教案、进教师头脑为关键,以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育人方式为重点,以构建学习共同体、进学生头脑、增强获得感为目标,以建立长效的领导机制、责任机制、考核机制为保障。此外,还须厘清教学使命层面的认识误区。

  • 标签: “概论”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学思路
  • 简介:日本的近代文学发展史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自然主义、无产阶级文学和代表现代派文学的新感觉派文学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理论和文学特征。各流派之间的文学理论的争论则为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是对于自然主义文学的批评,还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内部、无产阶级文学与新感觉派的争论,都反映出不同文学思潮中的意识形态、思想的侧面。

  • 标签: 自然主义 无产阶级文学 新感觉派 形式与内容的争论 政治与文学
  • 简介:《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历史问题的政治决议,也是对我们党和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纲领性文献。决议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基本思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基本线索,对党的历史进行'系统性'总结和'批判性'审思。决议是我们党站在理论反思的高度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核心命题的自觉回应,呈现出用'中国经验'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内在逻辑,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搭建了重要的话语平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境界。探析和阐发这一逻辑,不但有助于我们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且对现时代如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在方法论上一直存在是否遵循唯物史观方法论原理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及取得的多方面的重要成就,正是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理的结果;而目前存在的一些淡化和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属性和功能的现象,也是偏离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视野导致的。在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和'中心环节'无疑需要继续创新,这种创新应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结构展开。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历史唯物主义 整体性
  • 简介: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强调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制度治党的提出,是我们党制度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准确理解习近平制度治党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对于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制度治党 习近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制度建设理论 党的执政能力 从严治党
  • 简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2017年10月22日,由南京大学中华道德传播研究中心、唐仲英基金会、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文化自信与道德重塑”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15余家期刊编辑部、报社、社会科学院等机构近11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围绕“文化自信与道德重塑”主题,以中西方文化对比的世界眼光和开阔的学术视野重新审视了我

  • 标签: 文化自信 道德重塑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抗日战争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成熟及在多方面展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在深刻总结以往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大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包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宗旨观,坚决依靠人民群众的人民主体观,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人民动力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方法。党的七大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出系统总结并使之得以确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确立,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重要思想,并为党通过群众路线凝聚人民和民族的力量、夺取抗日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 标签: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 简介:文章通过总结20世纪5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基本方法和应当避免的不利倾向。文章认为,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独立思考,研究中国国情、把握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思想前提和认识前提;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避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浪漫主义等不利倾向的影响。

  • 标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问题
  • 简介:新博物馆学不是将博物馆以及它的内涵看成固定不变的和有界限的,而是情境性的和依条件而定的。正是在"身份政治学"当下的情境中,博物馆经受了新的批判性关注。向博物馆表达方式发出的挑战不仅来自理论界和学院,而且植根于更广阔的社会一政治的变化以及在博物馆公共空间内被承认的各种少数群体的推动之中。新博物馆学倾向于将公众理解为相异的、复数的、能动的而不是同质的和被动的群体。延伸至社会分析诸学科的拓展本身是对博物馆的社会内涵和某些社会复杂性的认识,此种复杂性作为向既定的博物馆发出的挑战的组成部分已经变得愈来愈明显。

  • 标签: 新博物馆学 表达问题批判 身份政治学 博物馆现象 复数的公众
  • 简介:恽代英早期马克思主义观具体体现有三: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实际的思考上,注重运用唯物史观对其进行经济分析,得出"舍改造经济制度,无由改造社会"的科学结论;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认识问题上,明确提出要实现民族独立必须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对外打倒帝国主义,对内打倒军阀;在中国革命动力的基本问题上,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作出了初步判断。这些看法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理论成就。

  • 标签: 恽代英 早期马克思主义观 新民主主义革命
  • 简介: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是帮助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需要,是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应当树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并努力将其融入教学的全过程、诸环节。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础”课 教学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方针,以此作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工作内容,以便处理好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互融合的关系,创新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围绕“混合所有制”命题,理论上还存在一定的认识差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坚持公有制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实践中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以一种什么样的图像展开?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的改革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创造条件,进一步推进改革深4157对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可以为稳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贡献思想的力量。

  • 标签: 混合所有制经济 公有制 资源配置方式 所有制实现形式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分析批判错误社会思潮有着必要性:不仅是其自身澄清思想的需要,也是消解错误社会思潮在工人阶级中负面及消极影响的需要,更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分析批判的呈现形式主要是通过撰写理论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或者是以著作形式出书问世;分析批判的内容主要表现在针对错误社会思潮的主要观点逐一反驳、旗帜鲜明地指出错误社会思潮的症结所在、正面表述自己的主张;分析批判的文章体现出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严谨的内容理论性、论证过程的逻辑性、表述语言的犀利与辛辣。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澄清思想 消解影响
  • 简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在实现路径中,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包括满足需要是理论接受的动力源规律、接受主体与教育主体双向互动规律、能动性与受动性辨证统一规律、认知接受与情感接受渗透影响规律、内化外化循环往复发展规律等,这些规律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起着支配作用。借助这些规律的指导,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实效性。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内化为大众的主体意识,进而转化为自觉的社会行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实现路径 规律
  • 简介:价值究竟是预成的,还是生成的?这是哲学领域值得探讨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哲学界从设定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主客关系出发界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或遮蔽了价值的生成过程。其实,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不能仅仅以满足需要为基准,而应以主体自身的应然生成过程为旨归。

  • 标签: 生成论 需要价值论 价值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