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在行水合氯醛灌肠镇静MRI检查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神经科行水合氯醛灌肠镇静MRI检查的124例患儿,按照检查单双日将患儿分为观察组(64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灌肠外溢率、有效镇静率、MRI检查成功率、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灌肠外溢率低于对照组,有效镇静率、MRI检查成功率、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应用于行水合氯醛灌肠镇静MRI检查患儿中,能够有效减少灌肠外溢,提升灌肠镇静效果,提高MRI检查成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琥珀酸半醛脱氢酶缺陷症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用Sanger测序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检测,分析变异位点的致病性。结果Sanger测序结果提示患儿携带ALDH5A1基因c.1529C>T(p.S510F)纯合变异,其母亲为杂合型,父亲未检测到此变异。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患儿及其父亲均携带ALDH5A1基因片段缺失(chr6:24 403 265-24 566 986)。结论ALDH5A1基因c.1529C>T变异及缺失是患儿的致病原因。全外显子组测序能同时检测碱基变异和基因片段缺失,为患儿的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干预在婴幼儿水合氯醛灌肠镇静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大连市儿童医院就诊并采用水合氯醛灌肠镇静的368例0~3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序列顺序隔号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4例。对照组在水合氯醛灌肠镇静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水合氯醛灌肠镇静的同时加集束化干预。入院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基线资料,同时做2组镇静之后的Ramsay镇静评分。根据镇静评分比较2组水合氯醛灌肠镇静失败率。结果观察组灌肠后Ramsay镇静评分为(5.42 ± 1.34)分,对照组为(3.14 ± 1.2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8,P<0.05)。观察组水合氯醛灌肠镇静失败25例占13.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例占3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9.82,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有效降低婴幼儿水合氯醛灌肠镇静失败率,并且能够减轻患儿反复灌肠的痛苦,有临床探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选择余姚市中医医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150例健康志愿者(2018年1-10月)进行前瞻性研究,在清晨采集健康志愿者空腹状态下的肘部静脉血液共10 mL作为检测标本,将每位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标本均分为2份,每份5 mL,分别设置为对照组标本、观察组标本,对照组血液标本未经溶血处理,直接进行生化检验,观察组血液标本经溶血处理后再进行生化检验,比较两组血液标本的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分别为(71.49±1.62)g/L、(48.09±0.85)g/L、(25.18±0.67)g/L、(9.31±1.14)μmol/L、(1.89±0.34)μmol/L、(23.14±1.70)μmol/L、(27.38±2.56)μmol/L、(224.53±5.68)U/L,均高于对照组(t=9.351、9.235、8.786、9.161、9.309、8.877、9.391、9.878,均P<0.05)。观察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分别为(87.93±2.76)μmol/L、(5.43±0.47)mmol/L、(249.38±7.52)μmol/L,均高于对照组(t=9.367、8.744、9.644,均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4.53±0.49)mmol/L、(1.02±0.26)mmol/L、(1.92±0.40)mmol/L,均高于对照组(t=9.481、8.795、8.470,均P<0.05),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49±0.22)mmol/L,低于对照组(t=9.085,P<0.05)。观察组的肌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为(41.27±1.85)U/L、(116.73±6.24)U/L、(198.94±6.07)U/L,均高于对照组(t=9.433、9.610、9.890,均P<0.05)。观察组钠(Na+)、钾(K+)、钙(Ca2+)、氯(Cl-)分别为(142.31±2.17)mmol/L、(4.82±0.45)mmol/L、(2.49±0.09)mmol/L、(101.89±1.45)mmol/L,均高于对照组(t=7.412、9.040、8.593、8.359,均P<0.05)。结论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反应后会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易导致生化检验结果误差。
简介:摘要特殊形式穿支皮瓣是在传统穿支皮瓣的基础上衍生而来,进一步丰富了穿支皮瓣的内涵,扩大了穿支皮瓣的适应证。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分为基本类型与衍生类型,前者包括血流桥接穿支皮瓣、显微削薄穿支皮瓣、分叶穿支皮瓣、嵌合穿支皮瓣和联体穿支皮瓣5种术式,后者为5种基本术式中2种或2种以上技术的组合而产生,如血流桥接-分叶穿支皮瓣、血流桥接-显微削薄-分叶穿支皮瓣、血流桥接-显微削薄-嵌合-联体穿支皮瓣等18种术式类型。为更好推广与普及特殊形式穿支皮瓣技术,有必要规范其命名与分型,本文提出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及其衍生术式的分型命名原则,以便于交流与推广应用,供同道们讨论。
简介:摘要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CR-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许多肿瘤中可见CR-1异常表达,它在肿瘤的发生、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肿瘤血管生成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与Nodal信号通路、非Nodal信号通路、Wnt/β-catenin及Notch信号通路等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有关。目前,CR-1被认为是新的肿瘤标志物,可能成为不同类型肿瘤干预性治疗的新靶点,也有可能成为肿瘤患者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估重要的靶点,可为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通过对CR-1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CR-1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CR-1与各种肿瘤的关系以及CR-1在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4个方面的介绍,旨在对CR-1与不同部位肿瘤的关系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天然斑蝥素源自于芫青科昆虫斑蝥。斑蝥作为传统中药昆虫类药物之一,对消化道肿瘤等实体肿瘤、机体顽癣、瘰疬、赘疣、斑秃、颜面神经麻痹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西医基础研究表明,斑蝥提取物斑蝥素在体外明显干预肿瘤细胞凋亡、自噬等生物学过程,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天然提取的斑蝥素或斑蝥虫中药炮制品毒副作用明显,相关药品的直接使用不仅对皮肤、粘膜具有剧烈的刺激作用,也会对肝、肾、胃等主要脏器功能产生显著损害,因此限制了它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近年研究表明,人工制备的天然斑蝥素的化学衍生物(去甲斑蝥素、斑蝥胺、斑蝥素钠等)可显著降低毒副作用并保留天然斑蝥素的部分生物学功能,有望成为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潜在有效药物。文章对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壳素及其衍生物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抽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瘢痕疙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6例)联合改性甲壳素凝胶;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调查两组治疗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 、3个月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1 、3个月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瘢痕疙瘩患者联合应用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可提高临床疗效、患者治疗满意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行无创检查需要辅助镇静患儿的病例资料,年龄1 d~13岁。按照年龄分为4组:新生儿组,年龄0~28 d;婴儿组,年龄29 d~1岁;幼儿组,年龄1~3岁;儿童组,年龄4~13岁。口服水合氯醛50 mg/kg镇静,30 min时若Ramsay评分≤4分,口服水合氯醛25 mg/kg或咪达唑仑0.1 mg/kg滴鼻或右美托咪定1 μg/kg滴鼻进行补救。补救给药30 min时若Ramsay评分仍≤ 4分,由麻醉医生根据病情和检查的缓急程度决定改期检查或者再次进行补救,给药次数不超过3次。服药后患儿因为各种原因(包括重度呼吸抑制、改期检查、家长拒绝补救、给药3次后Ramsay评分仍≤ 4分)没有完成检查,均归为镇静失败。记录一次镇静成功情况、补救镇静成功情况和总镇静成功情况。记录呛咳、呕吐、过敏和呼吸抑制等镇静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新生儿组比较,婴儿组、幼儿组和儿童组一次镇静成功率和总镇静成功率升高,镇静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1) ;婴儿组、幼儿组和儿童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合氯醛用于新生儿无创检查镇静的效果欠佳。
简介:摘要目的对5个厂家40种临床生化试剂进行性能评价,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Beckman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四川迈克、宁波美康、复兴长征3家国产厂家和罗氏、日本日立两个进口厂家的40种临床常用生化项目试剂进行性能验证。分析样本分别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进行临床检测的患者血清。参照中国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中国国家医药行业标准、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对体外诊断试剂性能评价标准、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相关规定中推荐的方法对40种试剂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开瓶稳定性、不同批次校准品互换性及正确度进行评估和验证。线性回归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40种试剂的精密度良好,除一种国产试剂低水平批内变异系数超出说明书声明范围外,其余试剂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各自说明书中声明的数值。国产试剂及进口试剂的线性范围均达到了各厂家声明的线性范围。40种试剂开瓶30 d与相应新试剂测量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试剂与进口试剂经不同批次校准品互换后检测结果均在各厂家声明的范围内。国产试剂与进口试剂正确度评价良好。结论3个国产厂家的27个生化检测数据的各项性能指标基本与进口试剂一致,可满足临床生化实验室的要求,但部分检测试剂的开瓶稳定性及抗干扰性仍需进一步改进。
简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水平日益提高,大众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罹患肝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干预,有可能发展成为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及生命安全。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对延长肝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如今,生化指标检验在肝脏疾病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分级检验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 POP)为无创监测方法获得,相比于有创监测技术,其在心肺复苏期间的临床可用性更高。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POP波形获取的三个参数: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PR quality index, CQI)、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 PI)与按压分数(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 CCF)对心肺复苏质量与患者复苏可能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描述性研究,基于74例心肺复苏病例,以患者是否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将其分为ROSC组与非ROSC组。通过导出与分析临床原始数据,获取以上参数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分布与变化,进而研究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的临床评估价值。结果在患者复苏终末期,三个参数在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QI对于复苏患者ROSC可能性的评估价值显著高于PI与CCF(P<0.05)。结论通过POP波形获取的CQI、PI与CCF参数在复苏终末期均可对心肺复苏质量与患者ROSC可能性进行评估,其中CQI的评估价值高于PI与C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