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2006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校率先成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经过一轮的教学实践,需要认真梳理该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思路。我们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材语言与教学语言的关系、观念引导与知识传授的关系等,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建设
  • 简介: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要重视针对性和实效性,采用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活动式、心理咨询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时,应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处理好内容与形式、教与学、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等问题。

  • 标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教学方法 改革 针对性 实效性
  • 简介:“基础课”的课程性质、历史使命和实施条件决定了该课程教学理念的真实意蕴是培育大学生的现代道德人格。任务化、娱乐化、知识化的“基础课”教学实效的低下源于它们对这一教学理念的偏离。在深刻体认教学理念、努力践行“育人为本”教学模式、建立专门的教学评价制度中张扬“基础课”教学理念是保障“基础课”教学实效的根本。

  • 标签: 教学理念 偏离教学理念 张扬教学理念
  • 简介: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才,切实提升中医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深入挖掘中医文化,把教材理论与学生专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青春之问:追寻中医”“医心不改、筑梦中国”“仁和精诚、止于至善”“以法为本,依法治医”的四大教学板块,强化了教学要点、活化了教学内容、启发了学生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中医文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内容
  • 简介: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已走过十余年历程。因其在办学模式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母体高校有着较多的不同。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地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可以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此加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标签: 独立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高中德育课程衔接涉及课程本身与构成要素的关系、单一课程与课程体系的关系、课程体系与社会动因的关系三个层面。以课程内容目标为切入点对比,可见二者存在多重对应关系,但二者的衔接也面临着来自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育人模式、教学特点、教学方式等多个层面的困难和挑战,应考虑"衔接从双向互补的方向上展开"的总体原则,并在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和构成体系的单一课程模块两个层面分别采取不同的衔接策略和措施。

  • 标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校 德育课程 衔接
  • 简介: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存在着一些矛盾,即教材内容“多”与“实”的矛盾;上大课与因材施教的矛盾;教学方法老套与道德教育规律的矛盾;考试形式单一与客观评价学生道德和法律素质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领导重视是关键,改进教学方法是重点,教师人格导弓l是基础,优化考核方式是手段。

  • 标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 矛盾 对策
  • 简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可以看作是师生双方的思想与价值观在"场"中共同建构和共同发展,受"场"中多元交互力影响下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场"理论视阈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访谈式教学模式旨在构建一个有序、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在探究其理论溯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场"力作用,并基于"场"理论视阈下对访谈式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进行分析,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 标签: “场”理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访谈式教学模式
  • 简介:大学生科学成才观、实践观、就业观、创业观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思想基础,必须进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课堂,要整合高校、家庭、用人单位、政府、社会等各种社会资源,创新其教育教学内容与模式。

  • 标签: 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科学成才观 科学实践观 科学就业观 科学创业观
  • 简介:教学法可以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性,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阐明案例挑选的原则,论述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并提出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和大学生的要求。

  • 标签: 案例教学法 基础课 教师 大学生
  • 简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要从课程的特质和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实行正面教育与负面问题剖析相结合,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大学生为主体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相结合等,实现课堂教学贴近教材、贴近大学生、贴近实际,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使其成为一门大学生真正需要、喜爱、受益的课程。

  • 标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材 教师 大学生
  • 简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精神育人功能的发挥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从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权利与义务3个方面把握精神育人的内涵,阐释高校"思政课"精神育人对形成个人品德、指引人生方向、提供精神动力的巨大作用。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4个方面提出发挥新时期高校"思政课"精神育人的具体路径。

  • 标签: 高校“思政课” 精神育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简介:11月20日,教育部社政司与本刊编辑部在京联合召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与‘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以下简称)精神,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罗国杰、刘书林、陈勇、张红峻、赵军华、肖巍、吴付来以及靳诺、夏伟东、任大奎、徐维凡、万志建、李鸣等同志出席了研讨会.现将研讨会的有关发言摘编如下:

  • 标签: 高等学校 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改革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教育内容 教育目标
  • 简介: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抑或是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一直是高等教育学界争论的问题,但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还是来自于实践。“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实行双主体教学取得的成果,有力地证明了大学教育活动的交互主体性。坚持主体性、开放型教学,是进一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推向深入的一种重要尝试。

  • 标签: “思想道德修养课” 交互主体性 开放型教学 教学实践 政治理论课改革 动态
  • 简介: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重任。没有人才,就谈不上建设;而没有教师,就谈不上有人才。做为一个高等学校的教师,我感到自豪,感到光荣,同时也感到不安。四年多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而要完成这种劳动,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努力提高个人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 标签: 合格教师 被教育者 青年教师 道德品质 现代化建设 政治理论
  • 简介: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它力图通过严格的编写程序、鲜明的特点和创新的内容体系,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基本精神和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任课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教材内容设计的逻辑理路,覆盖教材的主要内容,突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并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建有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系。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材教法
  • 简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法,将理论灌输法的实效性操作化为行为意向、行为理论知识、行为表现三个主要维度,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来判断理论灌输法的实效性,最终得出:理论灌输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支撑;理论灌输法的教学效果与受教育的时间节点不相关;理论灌输法的教学效果与行为转化之间的关系复杂,进而针对性地提出正确认识理论灌输法的重要地位,以理论灌输法为主、多种教育方式灵活运用两种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的建议。

  • 标签: 理论灌输法 实效性 实证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高校"思政课"应注重提高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法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因此应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 标签: 大学生 生态道德教育 实效性 “基础”课 问题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