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博尔赫斯创作了大量的迷宫小说,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成功和最具代表性的迷宫小说家。其迷宫小说构设了大量的迷宫意象,形成了以空间迷宫、时间迷宫和字母迷宫为主序列的迷宫意象群。其空间和时间迷宫被用以揭示世界即迷宫的生存论主题,字母迷宫则成为博尔赫斯进行元小说自省的重要手段,也是博尔赫斯文学本质论的一种隐喻。博尔赫斯的迷宫意象和迷宫小说,表达了作者位于哲学根部的生存论焦虑,并引领了西方文学的后现代转向。

  • 标签: 博尔赫斯 迷宫意象 空间迷宫 时间迷宫 字母迷宫
  • 简介: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特别是人物名字的意象应用十分精彩。本文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合成空间理论从认知层面对《红楼梦》中"鸟"的意象和隐喻进行简要个案分析,旨在说明概念整合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活动,具有极强的认知解释力。合成空间为理解这部名作的意象组合和创新提供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

  • 标签: 合成空间 映射 投射 意象
  • 简介:李商隐诗具有极高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它的美不同于李白诗的豪放壮浪,不同于杜甫诗的沉郁顿挫,也不同于李贺诗的冷怪幽峭,因为它更多地带有凄恻和幻灭的悲剧特征。美(美的理想、爱情、人生)的幻灭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最根本原因,这大致包含如下四层意义:悲剧性的时代——唐王朝由盛而哀,江河日下,国祚将沦,不可逆转;悲剧性的人生——李商隐一生仕宦生涯和爱情生活的幸与不幸;悲剧类的情怀——在时代和生平中郁结成的人生的悲凉感和幻灭感;悲剧意味的意象——诗歌中美好但又

  • 标签: 李商隐诗歌 意象分析 《锦瑟》 沉郁顿挫 李白诗 仕宦生涯
  • 简介:罗宾逊·杰弗斯诗歌中有许多生态预警意象,预言人类文明的衰亡、生物界的毁灭、地球向非生命状态的回归以及最终的消亡。这些意象统摄于其独特的"非人类主义"思想,将人类从宇宙的中心流放,消除生物的高下划分,弥合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界线。杰弗斯以坚实的科学理论、不加惊悚的冷峻预言和生动的灾难图景唤醒他的读者,试图医治人类自大骄傲地对待大自然而留下的创伤。

  • 标签: 生态预警 罗宾逊·杰弗斯 未来 非人类主义
  • 简介:<正>近一年来,在北京的话剧舞台上,演出了三部莎士比亚的戏剧。它们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威尼斯商人》、中国戏剧学院导演班的《麦克白》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请君入瓮》。这些演出不仅标志着我国话剧界出现的上演外国戏剧的新风气,为首都舞台增添了色彩,而且反映了我国莎士比亚研究工作的发展和深入。三台演出,从对剧本的理解、人物的塑造到舞台设计、道具的使用都各有特色,开创了向我国观众介绍这位十六世纪英国伟大人文主义戏剧家的著作的新道路。

  • 标签: 观众 戏剧家 莎士比亚研究 话剧舞台 外国戏剧 舞台设计
  • 简介: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其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表现载体,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其诗歌形式新颖、语言绮丽、内蕴丰盈,呈现出独特的张力美,是“陌生化”的经典文本。诗作深刻的文学性和诗人丰富的思想内涵浓缩于一系列诗歌意象的塑造上。对比、拟人、矛盾修辞、比喻等各种表现手法以及独特诗歌韵律在意象塑造中的陌生化运用,有效增加了读者的感知难度,强化了读者的审美体验。

  • 标签: 十四行诗 陌生化 张力 意象
  • 简介:一"井底引银瓶",在我国的传统诗歌文化环境中,是一个与"弃妇"主题息息相关的形象,尤其是在白居易的新乐府诗篇《井底引银瓶》出现之后,更加广为人知。如宋人胡仲弓有“井底银瓶事已非,鸳鸯打散鸭惊飞”之句(《寄意三绝》之三),晁端礼有“假使钗分金股,休论井引银瓶”(《雨中花·小小中庭》),

  • 标签: 《井底引银瓶》 传统诗歌 意象分析 文化环境 新乐府 白居易
  • 简介:世上真有什么方法能帮我们进一步发掘经典作品从而发现老路中的新路?在这方面,音韵学真能帮我们多少,让我们确确实实地搞明白那些不断地引起我们好奇、关注、却又不断地让我们疑惑不解的文学现象?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为何能如此诗意盎然、令人难以忘怀?根据本文的观点,真正使这首诗如此诗意盎然的,首先是这首诗的细致、单纯、情绪声调化了的语音结构。这首诗的“语音结构”,不管如何未受重视,不仅“比词的句法更单纯、更本质”,更能与心灵一脉相通。再按本文的分析,这首诗之所以会有如此特殊的魅力,归根结底,是因为诗中隐含着某种影响无时不在、却又常被视而不见的虚词。这种“渺小”“隐身”的虚词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为小诗增添无尽的诗意;它又像《奥义书》中最常用的比喻“水中之盐”一样,细致入微地调和着小诗的语音结构、味觉、口感,使之回味无穷,或者像“绘事后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说法所提示的那样,使小诗更出神入化。本文就此进一步探索是否能按同样的思路,以音韵学为指导,耳目一新地重新阅读经典作品,不单是汉语的经典作品,而且还包括其他非声调性语言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如罗伯特·弗洛斯特的《雪夜歇脚树林边》,并以此为契机,发掘重要的、却常被忽略的文化和文学作品的互相参照的诸多可能性。既然这种文学现象绝非区域性而属全球性的,这种互相参照的重要性就更为显而易见,正如歌德在《潘多拉》中悲叹时所强调的那样,因为我们人类总是“命中注定似地只见被光照亮的物而不见照亮物的光”。

  • 标签: 音韵学 诗学 功能词 声调化情绪 比较文学
  • 简介:《西厢》自传世以来,版本最多,流传最广,尽管统治者一再将它列入禁毁书籍之列,但禁毁的结果是它百倍千倍地畅销。日本研究《西厢》的专家传田章著有《明刊元杂剧(西厢记)目录》,其间详细介绍的明刻本就有六十六种之多。然而自金批本《西厢》一出,《西厢》的领地基本上就由金圣叹占据了。从清初一直到清末,虽然依旧是刻者无虑千百家,但再也不是元本《西厢》盛行书市,而是由金批《西厢》大行其道了。其版本之多足可以与明刻本抗衡,有清三

  • 标签: 金圣叹 西厢记 莺莺 人生观 爱情 明刻本
  • 简介:格式塔心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派,所提出的"整体性""闭合性"和"异质同构"原则对古典诗歌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中国诗歌意象的选择、理解、意象空白的留舍以及意象的建构有着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 标签: 格式塔心理学 意象 整体性 闭合性 异质同构
  • 简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普希金和果戈理先后开创了彼得堡小说,把都市主题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在现实主义视域下,普希金和果戈理的彼得堡文本隐喻性地揭示了彼得堡形象的多重象征意义和彼得堡神话的精神内涵。文章通过分析普希金、果戈理两位文学大师笔下的彼得堡文本,探讨彼得堡文本的意象特征与俄罗斯民族文化及俄国社会现实在本质上的内在联系。

  • 标签: 彼得堡文本 彼得堡形象 多重象征 意象
  • 简介:《巴拉圭消息》出自美国当代女性作家莉莉·塔克之手,在2004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大奖。全书通过描写女主人公埃拉·林奇与巴拉圭独裁者恋人佛朗哥长达16年的爱情生活历程,用简洁的笔法和细腻的描述深刻地呈现出南美洲宏大的政治、历史、人文画卷。埃拉·林奇是19世纪中期美艳、风流的巴黎女性的代表,带着强烈的强势文化气息。同时,她又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女性,懂得在异常艰险的陌生文化环境里韬光养晦、以柔克刚。埃拉·林奇在异国他乡巴拉圭,在差异性极大的当地本族文化中,依靠坚强的毅力、过人的智慧,征服了当地独裁者佛朗哥,完成了文化殖民过程中,强势异族文化的最终胜利。拂去缤纷的历史事件表层,用文化殖民以及女性主义的视角去解读这部作品,会体验出一个全新的、具有女性意象的异族文化形象。

  • 标签: 文化殖民 异族文化 女性符号 女性意象
  • 简介:<正>对于一个文学史家,澳洲文学是一个理想的研究对象。它的历史也长也不长,长的是当地原来居民的文学,特别是口头文学,只是人们对此知识不多罢了,短的是十八世纪白人到达以后的英语文学,历史不到两世纪,其中真正有创作的历史不过一百多年。然而后者历史虽短,却经历了几个明显的发展时期,由纯粹是母国英国的文学的附庸发展到具有澳洲性格和澳洲特色的民族文学,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更是以自信、自豪的姿态崛起于南半球,驻足于世界文坛了。

  • 标签: 澳洲 英语文学 民族文学 二次世界大战 研究对象 世界文坛
  • 简介: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开宗明义:"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文人才士,大多风流倜傥、潇洒多情。与少女怀春的含蓄羞涩相比,对于男士单相思情态的描摹则更多神魂颠倒、痴迷狂热的风味。一、热切思慕爱情是一种激情,它是"像一道看不见的强劲电弧一样在男女之间产生的那种精神和肉体的强烈倾慕之情"(瓦西列夫《情爱论引言》,三联书店1997年版)。年轻小伙一见到青春靓丽的女性,

  • 标签: 男士 《少年维特之烦恼》 中国古代诗词 三联书店 单相思 少女
  • 简介:论文的主要目的在较为切近地把握庄学对于"艺"、"文"、"美"的根本观念,并剖析它们与庄学思想主体的内在联系。全文分两编,上编是对庄学及其与古典思想传统关系的论述,下编是对庄学文艺观念的几个主要方面的分析。导论对论文论述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思路作了通释,力图将庄

  • 标签: 文艺观 通释 古典思想 虚静 本原性 风格论
  • 简介:鲁迅认为要解放妇女就要解放社会,因此他首先提出"节烈"问题。他还认为要解放妇女,首先要让她们成为"娜拉",有觉醒的思想与出走的勇气,但更重要的是解决经济独立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恢复她们的"妻性"。虽然鲁迅是站在启蒙视野下阐述自己的妇女,但他的"男性中心"意识在具体行动上还是会与"解放女性"思想有所矛盾。

  • 标签: 鲁迅 妇女观 解放社会 解放女性 矛盾
  • 简介:作为西尔维娅·普拉斯为数不多的长诗之一,《占乩板旁的对话》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本文从西方哲学界关于语言起源的两种代表性观点出发,结合本雅明的语言超越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指出这首被作家自己称为“迄今最具雄心”的长诗表达了普拉斯的语言焦虑,这种焦虑反映了当代语境下两种语言的交锋,并且在更深层面上直指人类在理性时代的信仰危机。

  • 标签: 西尔维娅·普拉斯 语言焦虑 超越 语言游戏
  • 简介:诗是生活的升华,诗人借助于现实生活展示在自己面前的那些足以触动自己情感的客观事件、景物、形象、画面,从中敏锐地捕捉到让自己感动的事物的外部特征,从而触发起了爱或恨、喜或悲、快乐或痛苦、激荡或低回、甘甜或苦涩……等等情感,他们就把自己在现

  • 标签: 《外国诗四首》 抒情手法 意象 诗人 思想感情 意境
  • 简介:王昌龄七绝使用月亮意象的比例是唐朝诗人之最,所以解读好王昌龄七绝中的月亮意象十分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孙绍振先生文学文本解读学的解读理论来解读王昌龄七绝中月亮的唯一性与特殊性,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王昌龄诗歌的特质。

  • 标签: 王昌龄 七绝 月亮 文学文本解读 唯一性与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