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妈妈有个很要好的小姐妹,小时候,妈妈常带我去那位阿姨家玩,阿姨家留给我最深的印象,除了院里那棵硕果累累的桃树外,莫过于阿姨的儿子了,那时他大约六七岁模样,长得憨态可掬,最有趣的是小男孩的脑袋后面拖着一根用红线扎着的小辫子,常让我忍俊不禁。小男孩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有一次当他妈妈说到隔壁人家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当上了老师,小男孩羡慕得不行,忙对他妈妈说:"妈妈,我长大了也要念大学,坐办公室可神气了。"孩子天真的话语一下子把大人逗笑了。现在想来,坐办公室上班这个质朴美好的憧憬,大约便是这个孩子的理想了。年复一年,这个孩子长大了,去年,我妈妈到阿姨家去玩,问起阿姨家的儿子近况,阿姨掩饰不住自豪:"孩子大学毕业了,凭着自已的刻苦,考上了省里的公务员。"听妈妈回来说到这个消息,我心里一动,又清晰地回想起那个小男孩小时候的模样,那些稚嫩却又不乏坚定的话语犹在耳畔,孩
简介:1他在草原上长大,不知道父亲是谁。不过,他知道母亲是谁:一个曾经灿若桃花,后来变得面黄肌瘦的妇女。她在草原上的帐篷里生了他,又在风风雨雨中把他养大。十二岁那年,她托付他的舅舅送他进了海螺寺院,去当阿克(和尚)。五年后,她忽然得了一种怪病,脸色黑黄,越来越瘦,后来就死了。因为是病亡之躯,那肉身就不能一块一块地被老鹰叼走,于是只好被燃烧着的松木慢慢吃尽,成为一罐白色的灰烬,撒在了她生前爱过又恨过的地方。她的离开,让他感觉到了痛苦的滋味:心总是揪在一起的、想离开这个人世的冲动。在寺院几年的学习和修行,他已经对生死有了自己的认识:不过是皮囊归于尘土,灵魂高蹈而飞罢了。但他还是无法排释掉那种被遗留于尘世的孤独而可怜的感受。这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
简介:池上这两篇小说的关键词是"艺术"和"理想"。这是两个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词汇。在那个年代,"艺术"作为一种纯洁、崇高的精神理念,和"理想"是紧密相连的,很多人把它当作终身的事业,甚至为之付出自己的生命。但是,"在当今之中国,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已经是不合时宜,甚至是滑稽可笑的"(钱理群语)。那么,在这个广泛使用"拼爹"、"潜规则"等词汇的年代,"艺术"的"理想"将会遭遇怎样的现实呢?这就是池上这两篇小说所关注的。这两篇小说有着相似的情节框架,但内涵又略有侧重,讲述的是两位以艺术为理想的女性,在理想和爱情方面所遭遇的挫折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