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我国美术界当代艺术的发展中,许多艺术家开始尝试用文字艺术介入游戏来做当代美术作品,这可算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85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两位艺术家谷文达和徐冰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通过文字实验,开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形式,以此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级大师。
简介:从1990年至2002年左右,潘微一直活跃于日本的绘画界。那时我被分派了一份工作,让我说说对他作品的看法。其实无非就是聚焦潘微刚开始成形的初期作品,为他回归中国后的绘画事业架起一座桥梁。如果以生物的生成作比方的话,毫无疑问滞留日本的时期是潘微绘画的细胞核的形成期,并通过不断地分裂、增殖而长成了坚强的骨骼与血肉。由此,我们在这里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潘微绘画的细胞核到底是什么。为了找到入口,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他来日本前的经历。少年时代的他被周围的人认为在这方面
简介:从2006年三联出版社引进的长篇漫画作品《我在伊朗长大》到201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以“图像小说”的概念引进了法国卡斯特曼(CASTERM)出版社系列作品《朦胧城市》,越来越多的图像小说作品被读者所熟悉。图像小说的兴起拓宽了漫画语言,使漫画的内容和形式回归更为严肃性的文学载体。本文通过阐述图像小说的基本概念和艺术审美特征,解析了在图像小说创作过程中应该具备掌握的阅读视觉规律,画面分格的基本能力,并探讨图像与文字创作的关系,以及图文叙事的节奏等创作特点,展现了图像小说不同于传统漫画的创作方式以及图像与文字并置的审美形态。
简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艺术绚丽多彩的文明古国,而构筑起这个文明基础与核心的则正是中国文化——那些由各民族通过语言文字时代传承凝聚成的中国精神与智慧,也正是这些以汉字为主体的各名族语言文字共同记载并谱写了中华文明史,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字艺术的瑰宝,亦是人类文化中的独特创造。
简介:汉晋砖文自宋代便有著录,述评至今,已成大观。作为汉代书法艺术文献中的重要一环,无论是作为民间书法的代表,还是篆书向隶书、楷书过渡形态的佐证,砖文的地位已被确定。
简介:在诸秦篆刻石中,《泰山刻石》以它真实自然的秦篆原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厚沉重的文化蕴涵占有一席之地。本文试从《泰山刻石》的文字规范及其艺术特征人手,力图将秦小篆的研究纳入到更为广阔的政治文化背景之中,以总结出自己学习和研究的若干体会,或对热爱小篆书法的朋友们有所裨益。
简介:探讨书法的形式,有一个根本问题是无法绕过去的,这就是书法形式的历史发生,它牵涉到文字的起源与发生。文字的起源问题十分复杂,在逻辑上包括三个主要问题:文字何时发生(When)、文字如何发生(How)及文字何以发生(Why)。这三个层面的问题都关系到书法艺术的起源。书法的起源并不是指书法在“时间”上产生的具体年代,而是指,在什么情形、什么条件下书法才成为艺术,在这里,我们不仅仅需要出土的证据,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对这些证据进行美学的思考。
简介:“师自我”的书法文字山水绘画“学习之法,乃遵师古临写,师自然写生后,结集师我本我……”这段话是1968年靳埭强恩师王无邪在其第一张水墨临摹作品上的部分批注,评语精短但意义深刻,其“师古、师自然、师自我”的教诲成为靳埭强毕生的艺术与精神追求。在创作早期,靳埭强善于临摹古人的名作,中期又有机会踏足祖国名山大川,绘制了大量写生作品。
简介:《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不少市招(店铺招牌),其上题写的文字对于还原北宋的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惜由于近千年岁月的洗刷,不少文字已经漫漶或缺失,还有的文字画家本没有完整描绘出来。学界对这些存疑文字向来缺乏深入研究。其实充分利用存世文献和历史图像,或许可以对这些存疑文字做出更进一步的识读或符合逻辑的推断,以尽可能恢复或重构这幅历史长卷已经缺失或本来就不完整的画面部分。
简介:
简介:我喜欢用文字记录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写的最多的是关于美术教学方面的点点思考.其中听课随笔是我最喜欢的记录方式.因为它能真实地记录和再现课堂教学中的所思,所困、所疑,所想和所得。速写作为绘画中独特的表现形式也同样是我的最爱。在工作之余我画了大量的速写,也搞过专题展览.也出版过速写方面的书籍。用速写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课堂教学又是我最新的尝试。
简介:古文字向今文字的演变,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捩阶段,它对文字字体的革新是天翻地覆的,汉字的简捷性、实用性书写,是这次变革的根本动力。本文通过论证认为:古文字的後期演变是朝两个方向发展的:一是隶变,是主流方向;一是草变,是支流方向。二者上限未必重合,但一脉相承,有漫长的交叠期,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干预的。本文就草变给出了清晰的概念,初步勾勒了草变的发展过程:由西周至秦为草变早期,两漠为草变中期,魏晋为草变晚期。三个阶段既有独立封闭性,又有纵向的连续性。
简介:二里头文化或夏代有没有文字?这是学术界探讨已久的问题。早在三十年代,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即认为我国在夏代初年就有了文字。后来,郭沫若先生更认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而另有学者则至今对夏代有文字持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如王玉哲先生即倾向于认为『夏族在当时可能还未行用文字』,但他承认『同时代的先商文化已经有文字了』
简介:“军书吏驰”,我国古代战争中书写活动频繁,书写活动贯穿在战争的备战、战中、战後各个环节,产生了檄文、露布等很多军书形态,文字书写还作为一种力量,参与战争,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军中专职书写之官以“书记”之功载于史册。
简介:12003年,一部根据美国女作家特雷西·雪佛兰(TracyChevalier)小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1999)改编,彼得·韦伯执导,斯嘉丽·约翰逊与科林·费尔斯主演的同名电影风靡全球,以电影这种大众传媒形式,将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大师杨·维米尔(JanJohannesVermeer,1632-1675)带到全球观众眼前,使《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瞬间成为公众最熟知的维米尔作品。
简介:传统的中国画家讲求诗书画印艺术的全面修养,传统的书法家也讲求相当高的诗文修养,这些艺术现象都显示出文心与画境、书境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齐白石就是这样一位诗文书画兼擅的艺术家。因为有着全面的艺术修养,他的人生沧桑遭际能够转化为诗文,同时又能够转化为可视的书画,把心诗寓之于书、寄之于画,把诗情挥写为书画。这也形成了齐白石书法艺术一个重要特色——心诗自书。
简介:20世纪初期超越了传统文字设计的样式,阿波里那尔与马里奈地创造了划时代的表现样式。二人的作品属同时代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字设计,虽然视觉的观点与表现类型有差别,但至今在研究上被认为是同一类型的文字设计。本研究对阿波里那尔与马里奈地的文字设计的形成背景与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二人文字设计的造形性,潜在价值性的表现,对现代文字设计的影响与意义进行了再证明,其结果证明了阿波里那尔的通
简介:位于河南省舞阳县沙河之滨的贾湖史前聚落遗址,是一处距今约九千—七千八百年的新石器时代前期遗址,文化内含十分丰富。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七年,我们曾在这里进行了六次科学发掘,揭露面积二千三百多平方米。发现房址、窖穴、陶窑、墓葬、兽坑、潦沟等各种遗迹近千处,陶、石、骨器等各种质料的遗物数千件,特别是大量的栽培粳稻、二十五支骨笛和出现于贾湖二、三期文化的距今八千六百—七千八百年的二十余个契刻而成的原始文字,更为学术界所重视。贾湖遗址的发掘资料。经过十多年的整理研究,我们已编纂成书,由科学出版社
简介:《教程》一书虽为研究生而写,但对普通研究者也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能够有高标准、严要求的话,一定能从中有所收获。
简介:当初创造韩文时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产生了与中文完全不同的几何学形体的韩文。从这一点能感到其独创性与主体性。本来几何学形态并不合适笔记,在汉字的影响下经过弓形书体转换成今天的明朝体系。1990年代来,自从出现了麦金塔在绘制韩文时比较方便的工具,韩文的形发生了急速的
解读文字——民族化到当代性实验
被化为绘画的血肉之躯的文字
图像与文字的合奏——浅析图像小说的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字艺术百年风雨路
汉晋文字砖书迹研究的图像视角
试论《泰山刻石》的文字规范与艺术特征
从图腾到文字--书法形式的历史发生三题
画字心境——靳埭强的山水文字创作
对《清明上河图》存疑市招文字的辨识与解读
《兰亭序》书法与文字内容所表现的魏晋风度
诊问课堂升华教学(十三)——用速写和文字的形式记录
草变:古文字演进方向的另一种审视
关于二里头文化的刻画符号与文字问题
文翰亦乃展力——我国古代战争中的文字书写及其作用
人生静默如谜——图像与文字阐释中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书法艺术的文字意蕴与书写形式之间的关系再探
关於几姆·阿波里那尔与菲利普·马里奈地的文字设计研究
八千年前的书法艺术——河南贾湖原始文字的发现与研究
用文字去表达思想——《艺术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和答辩教程》序
关于数字化韩文字形的造形特性研究 1990年代数字化字形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