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动画片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文化产品,娱乐性极强,是集合了绘画、数字媒体、摄影等的综合艺术形式。儿童已经具有了基本的抽象思维能力,然而,由于儿童缺乏生活经历和辨别能力,动画片传递出来的价值取向会对儿童的成长方向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儿童擅长模仿,会对喜爱的动画片人物形象进行模仿。因而,人们往往将动画片的制作团队称为灵魂工程师。儿童动画片的创作需结合儿童的需要,既要充分发挥儿童动画片的教育价值,又要保持动画片的生动性、趣味性、画面美,不要流于说教,降低了动画片的品质。结合目前我国国产儿童动画片的问题,深入分析儿童动画片蕴含的教育价值,提出相关改进策略,对于我国国产儿童动画片教育价值的挖掘和展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介:1938年3月,“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成立,在它的领导之下,各地相继建立了难童保育院。1940年,“陕西第二保育院”创办于西安后宰门。1941年春,第二保育院还创办了附属的“儿童艺术班”。班主任是韩国音乐家韩悠韩。韩悠韩在这里一直工作到1944年秋,此后由小提琴家关筑声接任班主任,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儿童艺术班解散。儿童艺术班前后办了四年多,从这里培养出了张孔凡、袁世正、高经华、梁庆林、杜梦山等日后的音乐家。这个儿童艺术班,为抗战时期的儿童音乐教育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梁茂春教授在2004年10月赴韩国釜山大学讲学时,与韩悠韩的儿子韩宗洙会面。在多年的资料收集整理与实地调研考察的过程中,梁茂春悉心撰写了此篇文章,为我们开启了尘封已久的抗日战争时期“儿童艺术班”开办的历史。该篇文章将分为上、下两部分连载刊登。
简介:在泉州这个古老而充满商业气息的城市里.到处可以看到它标志性的红墙建筑.它既暗合了地域性的审美心理.又代表了其古典的传统承传;然而,据古代中国建筑的礼制,红墙本来只有皇家或庙宇才允许使用的.满城的红墙;和千年的文庙正好象征了逾礼与尊古并存的闽南文化。与建筑不同的是.闽南文化与其所孕育出来的艺术不是稳固的、显现的、较难消亡的东西.梨园戏与其它戏曲姊妹艺术被列为非物质遗产.在看似风光热闹地被保护现状下.“遗产”这一核心内容反而可能掩盖住了——既为“遗产”只要一不小心就难逃消亡的结局.一旦没有梨园戏的传统经典剧目一代代传承.梨园戏只会成为历史.哪怕有如《董生与李氏》这样的优秀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