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种植牙手术患者临床应用不同剂量纳布啡联合瑞芬太尼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1-2023.12接收的口腔种植牙手术患者120例,根据用药不同分组,A组、B组、C组患者分别使用0.1mg/kg、0.15mg/kg、0.2mg/kg纳布啡,并且所有患者联合使用0.1ug/(kg.min)瑞芬太尼,D组联合使用等量生理盐水瑞芬太尼,结合患者镇痛效果和并发症引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C组镇痛效果最近,优于B组、A组及D组(P<0.05);C组患者合计引发并发症率明显高于A组、B组及D组(P<0.05)。结论:口腔种植牙手术患者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纳布啡和瑞芬太尼,稳定患者身体状态,避免出现不良反应,而且使用0.15mg/kg纳布啡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植入与上颌窦底位置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上在颧牙槽嵴处安全植入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19例正畸患者的37个上颌第一恒磨牙根方的颧牙槽嵴进行锥形束CT(CBCT)测量和分析,依上颌窦底位置分为窦低组与窦高组,比较2组之间颧牙槽嵴宽度的差别。同时测量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的根长,以确定上颌种植钉植入的部位。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窦低组的颧牙槽嵴宽度显著小于窦高组的颧牙槽嵴宽度,窦低组24例,窦高组13组。男性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长度平均值为12.62mm和12.30mm,女性近远中颊根的长度平均值为11.53mm和11.15mm。结论上颌窦底的位置决定了颧牙槽嵴的宽度,窦高组可以为种植体植入提供足够的骨质宽度支持。为确保牙根尖组织的安全,应在根尖上方1~2mm以上植入。男性患者的植入部位约在釉-牙骨质界以上13.62mm,女性约为12.53mm。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4例牙列缺失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修复,研究组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龈沟液中TNF-α、IL-6、IL-8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16%VS8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8、IL-6以及TNF-α等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龈沟液中TNF-α、IL-6、IL-8的水平显著降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即刻母婴肌肤接触对新生儿和母亲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0例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正常分娩的单胎产妇,将其按双色球分类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产后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产后即刻母婴肌肤接触,观察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干预后的母婴预后情况。结果:产后1小时内,观察组的新生儿啼哭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产后24小时宫底高度(子宫复旧情况)也低于(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干预中开展即刻母婴肌肤接触,能有效提升新生儿的睡眠质量,促进产妇子宫复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牙周与正畸联合治疗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的疗效及对牙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侵袭性牙周炎(10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入院时间段:2022.01~2022.12;在此期间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人员数量50例)、观察组(人员数量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牙周与正畸联合治疗,以治疗效果、牙周功能作为观察指标开展细致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牙周功能指标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期间通过予以牙周与正畸联合治疗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改善症状临床症状和牙周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无髁突骨折的颞颌关节即刻损伤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期间为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共纳入70例患者。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70例疑似颞颌关节即刻损伤但未发现髁突骨折的病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X线检查及随后的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特定序列如T1加权、T2加权以及质子密度加权图像来详细观察颞颌关节结构变化情况。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独立审阅影像资料,并对是否存在软组织损伤、盘状物移位等非骨折性异常作出判断。最终,将MRI结果与临床表现和治疗后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这70例患者中,通过MRI检测到5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或盘状物位置异常,其中36例伴有明显症状,如疼痛加剧、开口受限等;而其余12例虽然影像学上显示出轻度异常,但在临床上并未表现出显著不适。值得注意的是,在这70例样本中,有14例尽管临床怀疑颞颌关节受损,但MRI未能发现任何结构性问题。此外,针对那些MRI显示异常且采取了相应干预措施的患者,其后续随访表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或改善。结论:本研究表明,对于无明显骨折迹象的颞颌关节即刻损伤患者而言,磁共振成像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诊断工具,能够有效识别出传统X射线难以发现的细微结构变化。它不仅有助于准确诊断,还为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剖宫产术中即刻放置吉娜宫内节育器的预后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共60例,以在剖宫产术中放置吉娜宫内节育器的30例产妇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进行剖宫产术但并未放置吉娜宫内节育器的3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短期预后后24小时的出血量以及恶露持续时间,通过随访评估产妇的月经异常以及腹痛状况,应用B超动态监测吉娜宫内节育器的位置,评估两组产妇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并分别与42天、三个月、六个月取两组产妇的清晨静脉血10ml,应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查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对两组产妇在产后42天、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的月经异常以及腹痛情况进行评估,对照组与研究组产妇相关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三维B超动态监测宫内节育器的位置,放置吉娜宫内节育器的产妇在术后42天、三个月、六个月的节育器距离宫底外缘距离均小于14mm,均无脱落现象,产妇子宫内膜容受性良好;取两组产妇的清晨静脉血,两组产妇的血清卵泡刺激素、雌二醇以及黄体生成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即刻放置吉娜宫内节育器是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无潜在的感染或出血危险,产妇预后状况良好,可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激光在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牙体牙髓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根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激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及牙周探诊深度。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疼痛评分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牙周探诊深度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可以高效地切割牙体,临床上可用于去龋备洞。在根管治疗以及盖髓术、牙髓切断术中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还可用于龋病的预防和诊断、牙漂白以及牙本质过敏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