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仿真模拟教学在儿科护理实习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12月1日~2022年08月31日在科室实习的186名护士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仿真模拟与临床实操相结合教学。结果 比较2组护理实习生出科仿真模拟实操考核成绩,观察组护理实习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实习生在操作熟练、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率、问题解决、促进临床思维构建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仿真模拟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护理实习生临床实操能力与效果,提高了护理实习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直型留置针与Y型留置针在I期临床试验血样采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完成的I期临床试验资料中,随机抽取使用直型留置针和使用Y型留置针的各100例受试者试验数据,分为A组(使用直型留置针)和B组(使用Y型留置针)进行统计分析,回顾性探讨两组受试者的留置针应用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统计数据,A组受试者的留置针堵管率及血样溶血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期临床试验中使用直型留置针有利于保持留置针管腔通畅,减小留置针堵管率和血样溶血率,比Y型留置针更适用于血样采集操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型留置针在乙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3年2月~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双盲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应用普通静脉留置针的对照组和应用安全型留置针的研究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留置针造成刺伤发生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舒适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留置针造成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置管操作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舒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应用安全型留置针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同时可减少留置针造成刺伤和并发症发生,患者舒适度较好,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留置针无计划使用的相关数据,探讨留置针使用合理规划的必要性。方法:对2019年2月6日至2021年2月6日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病人,留置针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调查,使用感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在11天一个住院周期内,留置针使用数量平均在4.7个,问卷结果显示留置针使用缺乏规划,导致使用率低,反复穿刺,增加病人痛苦。结论: 留置针的无计划使用存在一定弊端,应规范使用路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与护理体会。方法: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而实验组的患者则接受优质导管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依从性、并发症情况和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了优质导管护理后,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的依从评分显著提高、并发症(过敏反应、感染、导管阻塞)的发生率更低、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导管护理可以使血透室的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显著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着优秀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钝针扣眼穿刺法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4例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均为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收治,根据静脉内瘘穿刺技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钝针扣眼穿刺法)和对照组(阶梯穿刺法),各32例,比较两组疼痛评分、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评分更低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疼痛,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浮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盆底超声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间共300名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和实验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实验组则接受浮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通过盆底超声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多项超声参数,包括静息状态下的膀胱颈位置、逼尿肌厚度(DWT)、膀胱尿道后角(RVA)及尿道倾斜角(UTA),以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膀胱颈移动度(BND)、RVA、尿道旋转角(URA)。同时,统计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膀胱颈位置及DWT、RVA的比较中未显示出显著差异(数据略)。然而,实验组患者的UTA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45.32°±3.21°;对照组:30.12°±2.56°)。在最大Valsalva动作时,两组患者的BND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降低更为显著(实验组:12.01±2.11mm;对照组:18.45±3.02mm)。此外,实验组患者的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为10%(15/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45/150)。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浮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展现出更佳的疗效,特别是在降低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方面表现突出。盆底超声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对于监测治疗效果和指导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腰腿疼患者采用杵针治疗,观察杵针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慢性腰腿疼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分别使用杵针治疗和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治疗效果中,研究组为94.82%,参照组为81.03%(x2=14.313,p=0.000),结果有差异。(2)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对照中,研究为2.31±0.13(分),参照组为3.17±0.24(分),(t=5.823,p=0.000),结果有差异。(3)两组不良反应对照中,研究组为0%,参照组为10.34%,(x2=9.314,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慢性腰腿疼患者使用杵针治疗效果明显,方法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