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运行PDCA循环法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管理的应用效果,规范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操作,保证检测报告的准确性。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数据设为对照组,按照平常操作进行检测;将2017年4-6月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检测数据设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失控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追踪验证改进成效。结果2017年3月本实验室室内质控失控率18.8%失控率=(失控次数÷检测次数)×100%,通过不断持续改进后,2017年6月室内质控结果全部在控。结论PDCA循环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慢阻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检查中的运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科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0岁至7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检查,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方法基础上加用PDCA循环理论质量体系进行。结果观察组患者掌握呼吸方法的熟练程度,检查所用时间,肺通气功能完成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阻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检查中运用PDCA循环理论是行之有效的,具有实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家庭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36例老年痴呆患者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实验组采用家庭互动式健康教育方案,对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以及意外情况(包括误服、走失、摔倒等)的发生率,以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出院后进行家庭互动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结合低分子肝素与单一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普外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直肠恶性肿瘤手术患者10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3例和51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相同的循证护理方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结果实验组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5例(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在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54例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7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引流液量、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结果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引流液量显著减少、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显著缩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是值得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4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心脏搭桥术者共60例,以抽取红黄球方式分组,红球为研究组,黄球为对照组,每组例数为30例,研究组给予非体外循环,对照组给予体外循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出血量、脱离呼吸机所需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所需时间)、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神经系统异常、肾功能不全)、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结果实验组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出血量、脱离呼吸机所需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235.69min±26.92min<291.64min±26.33min;419.38ml±106.39ml<691.64ml±116.22ml;12.64d±3.21d<19.62d±2.09d;2.60d±0.88d<4.29d±0.75d;14.98d±3.64d<22.61d±2.18d);术后并发症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13.33%<36.67%);生活治疗总平均分高于对照组(89.64±4.69>72.60±3.54)分,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心脏搭桥术患者应用体外循环不仅利于降低手术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更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观察PCT变化规律并与其它炎症因子相比较,评价PCT对提示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检测30例接受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几个时期的血液(包括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24、48、72h),并按术后早期是否存在并发症作为分组标准,分别测定各组C反应蛋白和PCT的浓度,对其变化规律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与C反应蛋白比较,降钙素原于体外循环结束后更早、更持续出现于血清中,术后48h可达到峰值,术后72h逐渐下降。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患者术后4h、48h、72h的降钙素原浓度高于术后无并发症患儿(p<0.05)。结论降钙素原较C反应蛋白能更早,并持续地在有早期术后并发症的患儿血液中表达。测定PCT有助于临床监测心脏术后高危患儿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对提高康复医学科病区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00例病人作为常规护理组,另外100例病人作为使用PDCA循环法及鱼骨图分析法管理组,观察两组病人遵循防跌倒、坠床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及发生跌倒、坠床的概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跌倒、坠床。其中常规护理组中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率为82.9%,PDCA循环管理组患者依从率为96.4%,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可明显提高康复医学科病区患者遵循防跌倒、坠床护理措施的依从性,有助于保持患者康复治疗的连续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用传统康复治疗与传统康复配合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确诊的脑瘫患儿64例,分为传统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和传统康复配合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引导组)通过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88)、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评分(ADL)、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分(WISC)进行评定。结果引导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能力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能力评定、智力水平测试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结合传统康复手段治疗脑性瘫痪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患儿身心的发展,提高综合能力以及智力水平的进步,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昏迷患者施行呼唤式护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脑卒中昏迷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照组应用神经内科护理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呼唤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变结果治疗7d、治疗14d、治疗21d、治疗28d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治疗时间0~14d,14~28d期间,观察组清醒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总清醒率(73.08%)显著高于对照组(46.15%),组间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昏迷患者施行呼唤式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昏迷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清醒,临床应用可行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