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引入耳穴埋豆治疗方案,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以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共52例参与,均为2022年5月-2023年4月临床收治患者,入组后,以治疗方案的差异,将患者分组,一组观察组(n=26)实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耳穴埋豆治疗,一组对照组(n=26)仅实行常规康复训练,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作用。结果:经治疗,观察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S)评分高于对照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耳穴埋豆治疗技术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简介:老年病人静脉脆性大、弹性差,血管活动度大,穿刺时,血液易顺着尚未完全进入静脉的针头斜面渗入皮下,造成皮下淤血,甚至模糊视野造成穿刺失败。本文对2004年6月-2005年10月我院康复内科收治347例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浅静脉穿刺术进行改进,一次性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于混合痔术后病人采用耳穴埋豆对其早期疼痛干预的使用效果。方法 实验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混合痔术后中重度疼痛病人作为实验对象,共计选取1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药物曲马多镇痛,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耳穴埋豆进行疼痛干预。对比两种患者干预之后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疼痛评分。结果 由数据统计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总有效率要大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护理后6小时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混合痔病人手术之后早期中重度疼痛采用耳穴埋豆的效果显著,并且操作简单、安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进行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带下证湿热瘀结型患者腹痛治疗中采取穴位埋针的效果。方法:加入到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带下证(湿热瘀结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实验组(50例,穴位埋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00%,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高(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相比较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在带下证湿热瘀结型患者腹痛治疗中采取穴位埋针的效果较为凸显,可提升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疼痛感。穴位埋针中医适宜技术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痔疮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以穴位埋线结合热敏灸方式,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痔疮患者,共计86例。采取数学随机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中43例患者实施常规肛肠科手术护理;观察组中43例患者在常规肛肠科手术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穴位埋线结合热敏灸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心理状态评分、术后下床活动、疼痛消失、住院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心理状态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疼痛消失、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痔疮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以穴位埋线结合热敏灸方式,实施护理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