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胸大肌肌修复肿瘤术后口腔颌面部缺损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及减少其发生的措施.方法:对2010-2015年采用胸大肌肌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78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患者出现与胸大肌肌有关的并发症(20.51%),其中感染14例(17.65%),不同程度坏死9例(11.54%),形成瘘管6例(7.69%).结论: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全身状况(糖尿病、高血压)、损伤、引流不畅有关,严格的适应证选择、精细的手术操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胸大肌肌皮瓣 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缺损
  • 简介:桡侧游离前臂骨(RFFF)应用广泛,过去常用于包括下颌骨的复合缺损。该文作者旨在介绍桡侧游离前臂骨在非下颌骨头颈重建中应用的经验。回顾分析1998-2014年间采用RFFF骨修复的患者。结果:142例接受头颈重建的患者中,25例采用RFFF骨修复,包括上颌骨复合体(15例),上颌骨-眶骨复合体(4例),上颌骨-鼻骨复合体(4例),喉(1例)和锁骨(1例)。

  • 标签: 头颈重建 下颌骨 骨皮瓣 应用 前臂 游离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根治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移植修复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8.4岁)口腔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后的缺损,其中舌癌18例,牙龈癌3例,颊癌5例,口咽癌3例,口底癌3例,分析总结移植的修复成功率和术后效果。结果:31例移植皮成活,1例坏死,成活率为96.8%,术后近期和远期随访效果均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组织量丰富,血运可靠,可切取面积大而且可塑性良好,是修复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游离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癌 术后缺损修复
  • 简介:目的:实验评价牙本质粘处理剂对自粘树脂水门汀和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RMGIC)的牙本质微拉伸粘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离体人无龋第三恒磨牙24颗,用低速切片机垂直于牙体长轴方向将磨牙冠牙合中1/3交界线处切开待用。实验组牙本质表面涂布牙本质粘处理剂,对照组不涂粘处理剂。后将试样分别用自粘树脂水门汀(Unicem,3MESPE;seTPP,SDI)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FujiCEM,GC)原位对位粘。水浴中储存24h后,用低速切片机把样本切割成约1mm×1mm×8mm条状,随后进行微拉伸测试。用扫描电镜观察粘接界面形貌。结果:无论是否使用粘处理剂,Unicem的牙本质粘强度显著高于seTPP和FujiCEM(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粘强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粘处理剂表面处理增强自粘树脂水门汀及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牙本质粘强度。

  • 标签: 自粘接树脂水门汀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 微拉伸粘接强度 粘接处理剂 牙本质
  • 简介:目的:评价斜方肌骨肌修复口腔软组织和半侧下颌骨切除术后缺损的可靠性。方法:10例口腔、颌骨恶性肿瘤患者行半侧下颌骨和累及的软组织手术切除,术后缺损采用斜方肌骨肌修复。男6例,女4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1.2岁。T4N0M0期3例,T4N1M0期7例。大小为(7cm×6cm)~(16cm×8cm)。结果:8例患者全部成活。2例患者边缘略有坏死。随访观察7~24个月,7例患者生存良好,无复发;1例患者死于肝、肺转移;2例患者术后复发,行二次手术,目前尚存活。结论:斜方肌骨肌是一种修复口腔软组织和下颌骨半侧切除遗留的巨大缺损可靠的方法。

  • 标签: 斜方肌骨肌皮瓣 下颌骨缺损 口腔癌 口咽癌
  • 简介:目的:评估使用颊脂垫技术预防经复杂穿颧骨种植体手术治疗上颌骨萎缩患者局部并发症。材料和方法:本文整理了在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期间.通过使用口内颧侧区域复杂种植手术治疗完全牙列缺失的患者.均患有严重的上颌骨萎缩症.接受了传统和经颧骨区域种植体手术。术前上颌骨种植体区域使用全景X线片,CT扫描检查.评估该区域基本解剖条件及相关病理性改变。结果:8名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7岁.在颧骨区域使用颊脂垫技术修复上颌骨萎缩症。在患者种植体上经固定修复体修复后恢复上下颌咬合.术后观察追踪病例最少15个月.常规修复体,颧骨修复体没有失败.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在临床上使用颊脂垫技术修复成功率高.上述临床实践表明该技术在预防和治疗颧骨区域复杂种植手术后口内软组织并发症上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

  • 标签: 颊脂垫皮瓣技术 并发症预防 穿颧种植体
  • 简介:目的:应用CT检测术后咽后壁宽的收缩率。方法:20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行改良咽后壁转移修复术,术前测量宽,术后6~12个月应用CT及其Aw4.1重建软件测量宽,计算宽的收缩率。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0例患者术后咽后壁整体宽的收缩率为36.7%~67.2%.平均52.3%;前段宽的收缩率为29.2%~62.3%,平均44.4%;中段宽的收缩率为47.5%~72.5%.平均62.7%;后段宽的收缩率为29.2%-64.2%,平均45.9%。前后两段宽的收缩率小于中段宽的收缩率(P〈0.01)。结论:应用CT及其重建软件能精确测量咽后壁宽,并计算宽术后的收缩率,可以辅助术前咽后壁的设计,提高手术疗效,弥补了其他检测方法的不足。

  • 标签: 腭裂手术 CT 咽后壁瓣 宽度 收缩率
  • 简介:经典的粘类间接修复体是在技工室完成的,需要两次就诊:第一次完成暂时修复,第二次完成修复体的粘。本文描述的是修复体的粘步骤,包括修复体的试戴、精修完成以及粘后的抛光,属于粘类嵌体和高嵌体最新技术的第二部分内容。本文将用两个病例逐步地介绍其临床操作程序;其中修复体和窝洞的粘处理以及树脂水门汀的选择是重点需要注意的地方。随着对粘基本原理的认识以及由于粘材料和技术的进步,本文所阐述的简化方法可能为后牙提供一种可预估的粘修复手段。

  • 标签: 粘接材料 修复体 后牙 间接 树脂水门汀 暂时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暂时固定对双端固定体龈端密合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拟行后牙三单位双端固定修复的患者,按常规步骤制作修复体,选用Luxatemp材料制作暂时固定,复诊时检查双端固定体龈端密合情况,同时针刺法检测并记录缺牙区黏膜厚度。结果:初次复诊时13例双端固定体龈端不密合,缺牙区黏膜厚度2.215±0.410mm;24例密合,缺牙区黏膜厚度1.918±0.128mm,二者有显著性差异。13例不密合者磨去暂时固定体部分,观察1周,再次复诊时12例恢复密合。结论:暂时固定在牙合力作用下使体覆盖区的黏膜发生弹性形变,导致双端固定体龈端出现间隙。黏膜的变形与黏膜厚度有关,且具有可复性。

  • 标签: 暂时固定桥 桥体 密合度
  • 简介:近年来,牙科氧化锆陶瓷材料因其卓越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口腔修复学领域。但目前氧化锆陶瓷与树脂水门汀的粘强度尚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探讨一种可靠持久的氧化锆粘方法是目前口腔修复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氧化锆的特性,表面处理,粘接剂等方面展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氧化锆 表面处理 粘接剂
  • 简介:锤造固定义齿在基层口腔牙列缺损修复中应用广泛.但临床常出现因体原因造成固定制作失败,如体磨损穿孔、变形、折断、金属(牙合)面与塑料脱离等.为避免上述情况,我们将体设计为金属全冠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1997年6月至2000年5月,我们在没有铸造条件下按此法制作固定76例,男44例,女32例,年龄25-60岁,均为后牙双端固定,缺牙l-2个.缺1个牙57例,缺2个牙19例.上颌牙39例,下颌牙37例.体全冠内的空隙用自凝或热凝塑胶填塞.

  • 标签: 后牙 锤造固定义齿 锤造固定桥 全冠式桥体
  • 简介:复合树脂粘修复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许多传统观念发生了彻底改变。本文讨论了后牙复合树脂粘修复中的几个临床关键问题,回顾了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后牙 复合树脂 聚合收缩 粘接
  • 简介:目的探讨放射线对于全瓷-牙本质粘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36颗人离体磨牙以垂直于牙长轴方向分为近远中两部分获得72个样本,热压铸造法制作72个直径4mm,高1.5mm的圆柱形IPSe.max试件。样本按是否给予放射线随机分为放射后粘组、粘后放射组和空白对照组3个实验组,放射剂量为60Gy。每个组再分为2个亚组(n=12),分别用RelyXUnicem(3MESPE)、PanaviaF(Kuraray)进行全瓷-牙本质粘。对所有样本进行剪切测试,用SPSS16.0软件对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粘失败界面破坏模式。结果放射后粘组的剪切强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粘后放射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发现PanaviaF的粘效果优于RelyXUnicem(P〈0.05),且破坏界面多发生在牙本质与树脂粘接剂之间。结论对放疗后的牙体缺损进行全瓷修复时,放射线可能对全瓷-牙本质粘接有不利影响。

  • 标签: 放射线 e.max铸瓷 牙本质 树脂粘接剂 剪切强度
  • 简介:玻璃离子粘固剂粘带环的临床应用胡荣党,林新平,张秀华,张国兴带环脱落是正畸中常见的而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以往使用磷酸锌粘固剂(ZNP)作为粘接剂,带环脱落率较高,本科自1994年开始改用玻璃离子粘固剂(GIC)粘带环,现对其粘效果及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玻璃离子 粘固剂 带环 脱落率 粘接材料 釉质脱钙
  • 简介:目的:通过微拉伸粘强度测试法测试在纤维桩表面经过6种不同的处理后与核树脂的粘强度,探索何种表面处理方法能显著提高纤维桩与核树脂的粘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30根石英纤维桩随机分成6组,每组5根。A组纤维桩表面涂布粘接剂,B组涂布硅烷处理剂,吹干后涂粘接剂,C组5%氢氟酸酸蚀30sec,流水冲洗吹干后处理同A组,D组5%氢氟酸酸蚀30sec,流水冲洗吹干后处理同B组,E组24%双氧水处理,后操作同A组,F组24%双氧水处理后操作同B组。在桩周分层固化核树脂,用低速锯沿纤维桩外周平行片切,再垂直粘接面片切成横截面约0.9mm×0.9mm的长方柱状试件,每组15个,用微拉伸粘强度测试法测试纤维桩与核树脂的微拉伸粘强度,体视显微镜观察断裂类型。结果:A组微拉伸粘强度8.78±2.20MPa,B组9.35±1.92MPa,C组15.50±2.87MPa,D组22.98±3.24MPa,E组16.64±2.70MPa,F组24.88±3.90MPa。用氢氟酸酸蚀的C组和D组和用双氧水处理的E组和F组的微拉伸粘强度明显高于A组B组(P〈0.05)。用氢氟酸酸蚀后再硅烷化处理的D组比C组、用双氧水处理的F组比E组微拉伸粘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微拉伸粘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纤维桩与核树脂的断裂模式为粘破坏。结论:单纯用硅烷偶联剂处理石英纤维桩表面不能明显提高粘强度,用氢氟酸酸蚀和双氧水处理能提高石英纤维桩的粘强度,经氢氟酸酸蚀和双氧水处理后再硅烷化处理能提高石英纤维桩的粘强度。

  • 标签: 表面处理 纤维桩 微拉伸粘接强度
  • 简介:讲座内容:随着口腔治疗技术与材料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口腔美学的日益关注,口腔修复体和牙体组织及牙周组织之间的长期稳定性与协调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为了提高美学修复治疗的效果、促进美学修复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本次讲座特邀中日两国粘美学修复专家讲座,以使口腔科医生掌握审美粘修复诊治正确的理念,并正确应用于日常的治疗工作之中。

  • 标签: 技术讲座 粘接修复 审美修复 世界 口腔治疗 口腔美学
  • 简介:目的:为临床应用锁骨上动脉岛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例20侧经锁骨下动脉灌注氧化铅-明胶溶液的成人尸体标本上,对颈横动脉和锁骨上动脉的分支情况、起始位置、行程、长度和管径进行观测,观察其回流静脉情况,并在尸体标本上模拟制备。结果:颈横动脉由甲状颈干或锁骨下动脉分支而来,在锁骨中1/3上方分为深支和浅支。锁骨上动脉由颈横动脉浅支发出后行向后外,越过斜方肌浅面和锁骨的肩峰端,走行于三角肌筋膜的浅面,并逐渐发出细小分支穿过深筋膜,进入锁骨上和肩部的皮肤和皮下组织。颈横动脉起点至锁骨上动脉起点距离平均为(4.31±0.64)cm,锁骨上动脉起点至其发出分支穿深筋膜点的距离平均为(3.62±0.42)cm。颈横动脉起点处外径平均为(2.71±0.33)mm,锁骨上动脉起点处外径平均为(1.10±0.17)mm。2条锁骨上动脉伴行静脉分别回流入颈横静脉和颈外静脉。结论:以锁骨上动脉为营养血管的锁骨上动脉岛状,适于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颈部组织缺损,也可以颈横动脉为吻合血管,制作游离

  • 标签: 锁骨上动脉岛状瓣 颈横动脉 锁骨上动脉 应用解剖
  • 简介:粘结因磨牙少且为固定修复,曾一度在临床广泛开展,但随之发生的诸多问题改变了医患对该修复体的看法.近年来不少学者又对影响粘结使用寿命的因素如病例选择、设计、牙体预备原则与要求、金属支架处理、粘结剂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大大提高了粘结使用寿命.本文对此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粘结桥 牙齿松动度 耳修复体 牙体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