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60例发病48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14天为一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在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

  • 标签: 脑梗死 依达拉奉
  • 简介:目的:对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全面检索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对以基础治疗为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作为治疗组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通心络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合并RR=1.26,95%CI[1.20,1.33]。结论: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由于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其疗效及安全性仍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通心络胶囊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联合常规治疗方法对急性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79例急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其ESS评分、Ba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亚低温与常规药物联合对急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脑组织,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外伤性 脑梗死 亚低温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2年 4月 ~2013年 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2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0.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78.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02月 -2019年 02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98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 49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 49例,在完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分析对比分别接受两种护理方式后,两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对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周期、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脑梗死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护理方法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基本痊愈2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优质、高效的护理可以提高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显著改善预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介入溶栓治疗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禁忌证.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干预.对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高于对照组的76.9%;且治后疗6h、24h、7dNIHSS评分2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对临床疗效、安全性和预后恢复均有确切的作用,可以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首选药物.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早期 尿激酶
  • 简介: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灯盏花素组(简称治疗组)45例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简称对照组)45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7.8%,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4项指标在冶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灯盏花素 治疗 急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复方丹参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88例分成两组,分别予以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两组对比,实验组NIHSS评分更低,Barthel指数评分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这种疾病的复发率、病死率比较高。此疾病的出现多因病患脑动脉急性闭塞有关。患者在发病之后,医生必须尽早对其开展溶栓治疗,掌握时间窗,全面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时间窗 治疗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治疗,重点分析治疗方案和要点,帮助患者改善病情程度。方法:针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疾病就诊时间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4月的患者,可以通过1:1的方式进行平均数分组,对照组为常规急诊急救治疗,观察组为急诊动脉溶栓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Barthel以及NIHSS量表的对比中,观察组数据高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急诊动脉溶栓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康复更有利,可改善关键指标,保障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急救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治疗,重点分析治疗方案和要点,帮助患者改善病情程度。方法:针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疾病就诊时间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4月的患者,可以通过1:1的方式进行平均数分组,对照组为常规急诊急救治疗,观察组为急诊动脉溶栓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Barthel以及NIHSS量表的对比中,观察组数据高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急诊动脉溶栓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康复更有利,可改善关键指标,保障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急救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清热注射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壅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为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将其分成甲组与乙组,每组40例,甲组常规抗菌药物治疗;乙组清注射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临床指标得以有效改善,P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抗菌药物 痰热壅肺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2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55例2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55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治疗,分析两组各指标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对于2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需注意控制血糖水平,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变化,应用降压、调整血脂和血尿酸治疗,且根据情况予以抗凝、抗血小板等疗法,降低脑梗死疾病发生率。

  • 标签: 糖尿病 脑梗死 效果
  • 简介:【典型病例】陈先生是一位中学教师,长期为学生备课、批改作业养成了熬夜抽烟的习惯,近几年经常咳嗽、咯黏稠的黄脓痰。冬天咳得厉害时就照着广告自己去药店买些止咳化痰药,服药后咳嗽好一阵,不久又故态复萌,甚至愈发严重。陈老师疑惑不解,药服了不少为何咳嗽愈发严重。不得已去医院看专家门诊,医生询问了病情,查了舌脉,告之他的症状属于典型的老慢支咳嗽,除戒烟、御寒保暖外,还需对症选用治疗咳嗽的药,如贝羚胶囊。药不对症,是陈老师咳嗽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

  • 标签: 痰热咳嗽 止咳化痰药 中学教师 典型病例 专家门诊 对症选用
  • 简介:目的观察巴曲酶配合延伸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再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压等常规治疗,并配合延伸护理干预。同时,对照组患者加用拜阿司匹灵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治疗20d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的表达水平、卡氏评分(KPS)变化,比较其疗效,并记录与患者用药及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治疗结束6个月内梗死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22%,高于对照组的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g及D-D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隐血阳性、鼻出血及皮肤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时间延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梗死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ACI的临床疗效确切,促进了纤溶系统的平衡,有效地抑制了血栓的再发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配合延伸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巴曲酶 急性脑梗死 再梗死 纤溶系统 延伸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