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护理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一共收治的30例耐多药肺结核并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的1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的15例患者除了进行必要的常规护理之外,还加以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分别采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变化状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耐多药肺结核合并咯血的患者而言,科学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咯血频率,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且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耐多药结核病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08月-2017年08月内于我院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2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治疗的奇偶顺序将之分为实验组(奇数组,131人)和对照组(偶数组,131人)。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办法,给予实验组患者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效果,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因而值得在护理治疗方面大力推广。
简介: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室(ICU)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及同源性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重症监护室目前院内感染控制的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至2015年重症监护室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ERIC-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对ICU3年间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的同源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3年间铜绿假单胞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检出率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值有明显上升趋势。112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经基因分型,主要分为A、B、C、D、E5型,其中A型66株,B型34株,C型8株,D、E型各2株。结论ICU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呈上升的趋势,并呈高度同源性,可能存在科室内的克隆传播,应该合理化使用抗药物,以减少此类耐药菌的产生,并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其在院内的传播。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用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控制该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 2016年 4月 ~2017年 4月诊断为 MRSA 医院感染的 4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采用 Kirby-Bauer 琼脂扩散法测定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并总结分析患者原发疾病、诊疗经过及诱发因素等情况。结果:( 1) 48例 MRSA 医院感染患者,以神经外科( 31.25%; 15/48)最为常见;( 2)发现 34例下呼吸道标本培养 MRSA 阳性者,占 70.83%( 34/48);( 3) MRSA 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 85.42%( 41/48)。结论:手术、留置导尿及深静脉穿刺等侵入性操作是诱发 MRSA)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MRSA 医院感染存在多重耐药现象,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对 MRSA 有强大的抗菌活性,是治疗 MRSA 的首选药物。
简介: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行单肺叶切除术17例、复合肺叶切除术15例、全肺切除术5例、余肺切除术3例、肺段切除术2例等共计42例耐多药肺结核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42例患者随访1~84月(26±24.8月),单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各1例患者随访1月后丢失。4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病情缓解率、失败率分别为80.0%(32/40)、7.5%(3/40)、12.5%(5/40,其中3例死亡),其中:单肺叶切除术分别为16/16、0、0,复合肺叶切除术分别为11/15、2/15、2/15,全肺切除术分别为3/5、1/5、1/5,余肺切除术分别为2/3、0、1/3,肺段切除术分别为1/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5.0%(14/40),包括顽固性空腔(12.5%,5/40)、支气管胸膜瘘(12.5%,5/40),胸腔感染(5.0%,2/40),胸腔内出血(2.5%,1/40)和伤口感染(2.5%,1/40),5种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2/16、8/15、2/5、2/3、0。结论手术治疗有助于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对于单肺叶内局限性病灶患者,建议首选单肺叶切除术;对于多肺叶切除的手术,则应积极防范手术并发症。
简介:目的分析2013—2016年湖南省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流行特征,为结核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湖南省结核病患者相关信息。结果2013—2016年湖南省总耐药登记率为5.53/100万(1496/270330000),耐多药登记率为5.40/100万(1459/270330000),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分别为113.605、96.590,均P〈0.001)。MDRTB患者中男性(74.09%)多于女性(25.91%),25岁以上患者较多,尤以45-岁组患者所占比率最高(27.07%);MDR-TB复治患者所占比率(69.91%)较初治患者(30.09%)高。2013—2016年不同地区耐多药登记率分布范围为4.07/100万-7.23/100万。结论2013—2016年湖南省MDR-TB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0岁以上中青年患者为主,男性、复治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应加强重点人群的正规治疗及预防,提升发现和诊治MDR-TB患者的能力,减少MDR-TB的传播。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耐多药的肺结核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的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是95%,依从率是97%,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2%,81%,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利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显著的提升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促使患者掌握本病的相关知识,提升整体的护理效果同时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左氧氟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中应用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接诊的9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通过随机序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49例,参照组患者48例,对参照组患者给予抗结核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参照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差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氧氟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中应用,不仅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或消除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简介:目的:检测并分析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在氟环境下培养时rpl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分别将变形链球菌亲代菌株及耐氟菌株置于无氟脑心浸液(BHI)培养基,另将耐氟菌株置于含1g/LNaF的BHI培养基中,均培养至11h(对数生长期)、20h(稳定生长期)后提取总RNA并逆转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变形链球菌rpl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无氟培养比较,高氟培养的耐氟菌株rpl基因表达在对数期无差异(P〉0.05),而在稳定期表达升高(P〈0.001);与亲代菌株比较,耐氟菌株在无氟及高氟培养基中rpl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01)。结论:氟可以增加稳定生长期的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rpl基因的表达。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左氧氟沙星所具有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择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为患者分组单用常规抗结核药物的4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联用左氧氟沙星的的4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就治疗效果而言,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27/4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就不良反应而言,研究组总发生率为5%(2/40),对照组为7.5%(3/4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但不明显,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药物基础上联用左氧氟沙星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左氧氟沙星此药兼具有效性与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在成人屈光不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患者200例(386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院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RK组、LASIK组两组,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屈光度、眼压及角膜厚度。结果PRK组、LASIK组术前视力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术后1、3、6、12个月,两组平均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术后1、3、6个月PRK组视力显著高于LASI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术后12个月,LASIK组视力显著高于PR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RK组、LASIK组术前屈光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1、3、6、12个月,两组屈光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术后1、3、6、12个月,PRK组屈光度显著高于LASI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RK组、LASIK组术前的眼压、角膜厚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RK组、LASIK组术后眼压、角膜厚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PRK组、LASIK组术后眼压、角膜厚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在成人屈光不正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明显提高视力、改善屈光度、降低眼压及角膜厚度,且PRK、LASIK两种术式各具优势,可根据临床适应证选择合适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耐信、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联合用药对幽门螺旋杆菌(H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74例,随机编号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耐信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Hp根除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p根除率89.13%明显高于对照组6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22%,对照组为18.92%,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信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治疗Hp能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安全有效,有利于预后,可作为临床用药参考。
简介:摘要: 肠球菌属于人体肠道正常菌群,其具有条件致病性,属革兰阳性菌。较常见的有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不仅具有天然耐药性,而且容易诱导产生新的耐药性。临床上出现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在治疗上十分困难,常引起致死性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左氧氟沙星,观察组患者联合莫西沙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联合基础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莫西沙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标本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的CRE共900株,对其病原菌构成及标本来源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对主要CRE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分析主要CRE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900株CRE中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分别占比41.4%、13.8%、12.1%,且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占比33.9%;而在科室分布中主要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332株最高,占比36.9%,其次分布在神经内科的18.9%、泌尿外科的11.0%。本研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占比前三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主要CRE均对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耐药,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1.8~19.4%),敏感性较好。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种常规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临床中加强耐药检测频次,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例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左氧氟沙星、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钠、阿米卡星等药物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重、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各器官系统影响情况等。结果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基本出现在2个月内),少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治疗3个月内),发生不良症状的患者总计12例(占总病例数的60.0%),其中男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年龄较大患者的发生率高于年龄较小的患者,体重较轻患者的发生率高于体重较重的患者。结论目前所采用的抗结核药物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但也会引起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出现严重的胃肠道不适反应和降低其机体的肝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此针对发生肠胃反应的患者需适当改变患者服药方法且给予患者预防性的应用保肝药物,才能有效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和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初步探究一株耐碳青霉烯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法检测该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及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改良Hodge实验和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对碳青霉烯酶进行初筛,并用4对金属酶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同时进行AmpC酶的检测。结果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碳青霉烯和三代头孢耐药,并不被传统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但对单环类的氨曲南敏感。改良Hodge试验和组合纸片法金属酶的初筛试验均为阳性,PCR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Vim-2及Vim-5型金属酶基因。AmpC酶检测结果表明受试菌产诱导型AmpC酶。结论产Vim-2和Vim-5型金属酶是此株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重要原因,产诱导型AmpC酶可能参与其多重耐药机制,同时提示碳青霉烯类耐药性有向肠杆菌科扩散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