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客观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在顽固性呃逆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提升顽固性呃逆患者临床效果的治疗方法。方法以随机方式选择本院疼痛科2003年01月至2014年01月收取的31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研究组),选择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方案;同时选取31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对照组),选择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案,观察所有入选患者治疗情况,并对各项数据进行比较。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客观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在顽固性呃逆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提升顽固性呃逆患者临床效果的治疗方法。方法以随机方式选择本院疼痛科2003年01月至2014年01月收取的31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研究组),选择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方案;同时选取31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对照组),选择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案,观察所有入选患者治疗情况,并对各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入选患者中,研究组入选患者有效率83.87%,对照组67.74%,有差距(P<0.05)。结论对于顽固性呃逆患者,选择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方案,不仅可以提升其有效率,而且还能够控制呼吸抑制现象发生,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统臂丛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2022年9月-2023年11月,选择上肢手术麻醉患者80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4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均可在上肢手术麻醉中发挥作用,后者麻醉效果及麻醉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及硬膜外阻滞用于单孔胸腔镜肺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单孔胸腔镜肺手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分3组比对,分别采取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25例)、肋间神经阻滞(25例)及硬膜外阻滞(50例),比较三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24小时内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次数、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24小时内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次数相似,P>0.05。但肋间神经阻滞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早于其他两组,术后24小时内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次数多于其他两组,P<0.05。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的不良反应相似,P>0.05。但硬膜外阻滞的不良反应多于其他两组, 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但其止痛作用不明显。硬膜外麻醉是一种有效的止痛方法,但是手术过程繁琐,且有较高的副作用及并发症。超声导向下椎旁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有效降低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缩短病人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副作用及并发症,适合大部分胸外科术后镇痛。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腘窝坐骨神经阻滞(PSNB)在踇外翻截骨矫形术后多模式镇痛管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9月至2020年3月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单侧或双侧踇外翻截骨矫形术患者49例,根据手术结束后是否予以超声引导下PSNB分为PSNB组和Oral组。PSNB组(14例)术毕行超声引导下PSNB,以0.5%罗哌卡因15 ml单次阻滞,并应用联合口服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曲马多、塞来昔布)镇痛;Oral组(35例)术后仅使用口服止痛药。观察术后6 h静息时和第1 d静息/运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24 h内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阿片类药物补救率、不良反应和麻醉满意度。结果PSNB组和Oral组术后6 h静息NR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2.0分和3.0分(P<0.05);第1 d的静息、运动NR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0.0分、1.5分和1.0分、3.0分,24 h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4.3%(2/14)和22.9%(8/35),需要阿片类药物补救镇痛的患者分别占7.1%(1/14)和2.9%(1/35),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SNB组未出现不良反应,Oral组1例腰麻后头痛,两组患者的麻醉满意度均为100%。结论加入PSNB作为腰麻下踇外翻截骨矫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一环,能提高术后6 h的镇痛效果,但并未明显减少术后使用止痛药。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Ⅰ组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行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Ⅱ组运用传统方法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阻滞后30min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对2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阻滞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0.1±2.8)min和(12.9±1.8)min,Ⅱ组阻滞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1.5±2.7)min和(14.6±2.2)min,I组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均P〈0.05)。2组均未出现动脉损伤、气胸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较传统方法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更高.阻滞实施更快。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主要探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星状神经联合枕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方法】以某院收取的30位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且两组患者有相同的人数,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前提下引入彩色多普勒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实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此过程中枕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与第三神经性头痛属于单侧真不与枕骨下疼痛,还有常见的挥鞭样损伤后颈痛,假若抗惊厥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常用局部麻药与长效皮质醇激素进行一次或一系列神经阻滞治疗。【结果】相较之对照组患者73.33%的治疗有效率,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35,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比较明显;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不明显;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相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有更高的评分,差异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且两组患者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星状神经联合枕神经阻滞,搭配药物对颈源性头痛又很好的治疗效果,可很好地缓解患者头痛症状,而且安全性比较高,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价值比较高。、
简介:目的探讨失神经对于下颌骨骨密度和高度的影响。方法对34例单侧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及颊神经缺失的患者,使用标准化数字式曲面体层机,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摄取标准化数字式全景片,分别测量失神经侧和正常侧的下颌骨的高度和密度。结果手术前失神经组和正常组的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失神经组的灰度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失神经组和正常组的下颌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2年和3年失神经组的下颌骨高度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神经去除后,下颌骨密度和高度比手术前均显著降低,影响了骨质的代谢。标准化数字式曲面体层片作为临床上检测下颌骨骨密度和骨高度是简单而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