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任何一种手术术前都要对该手术作详细的评估,以确保术中安全、手术顺利进行及手术效果。在骨折的治疗必须先对患者做出评估,包括放射学评估和临床评估,放射学评估在上一章已有叙述,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受伤肢体的情况、骨折脱位的类型、软组织损伤的情况以及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最后进行治疗。骨折的治疗方法不外乎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各有其适应证,必须认真仔细地权衡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利弊。在决定任何治疗之前,必须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 标签: 髋骨折 髋臼 骨折固定术 牵引术
  • 简介:摘要骨折(fractureoftheacetabular)是指构成的髋骨、坐骨和耻骨的部一处或多处的连续性中断。柱和后柱,柱由耻骨上支的部构成,上至髂上棘,下部为闭孔的上界。高起的缘为唇,其下缘为;后柱由坐骨支的部构成,上至髂骨后下部及坐骨切迹,下部为闭孔的后上界,高起的缘为后唇,下为后壁。顶由髋骨下部构成。

  • 标签: 髋臼骨折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治疗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移位骨折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1999-2003年,共完成手术23例,其中左侧14例,右侧9例。致伤原因分别为车祸伤20例。坠落伤2例,砸伤1例。合并伤坐骨神经损伤3例,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13例,股骨干骨折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肱骨骨折各1例,胸腹部多发性损伤4例。2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伤后1周内15例,2—3周6例,4—6周2例。柱、及双柱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横形伴后壁骨折采用延长髂股入路,其余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所有骨折行重建钢板及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人经3、6、12、18个月随访,按Matta的疗效标准,本组病人解剖复位18例,占78.3%;满意4例,占17.4%,不满意1例,占4.3%。所有病人经一年以上随访,髋关节功能和X线表现优67%;良28%;差5%。合并有坐骨神经损伤逐步恢复,仅1例遗留足背伸功能障碍。并发症股神经麻痹2例;切口感染1例;股动脉损伤1例;异位骨化3例。结论移位骨折经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髋臼骨折 移位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手术治疗结果。方法80例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牵引治疗,研究组应用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骨折症状得到改善,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优良率达到92.0%,对照组治疗后优良率为68.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骨折患者,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应用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可以改善骨折治疗情况,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标签: 手术治疗 髋臼骨折 治疗结果
  • 简介:一、按Judet和Letournel分类法:将骨折分为简单骨折和复合骨折两大类共10种形式:1.简单骨折:是指骨折累及一个柱或,同时有横行骨折。包括:(1)后壁骨折;(2)后柱骨折;(3)骨折;(4)柱骨折;(5)横形骨折五种类型。2.复合骨折:是指含有两种以上简单骨折形式的骨折。包括:(1)后柱合并后壁骨折;(2)横形合并后壁骨折;(3)T形骨折,即横形骨折合并远折段的纵形骨折;(4)柱或合并后半横形骨折;(5)双柱骨折等五种类型。

  • 标签: 髋臼骨折 分类方法 LETOURNEL 后壁骨折 横形骨折 复合骨折
  • 简介:骨折是一种高能性损伤骨折,其暴力机制复杂、移位方式多样,多同时伴有并发症、治疗困难、复杂、方法不统一。我们共收治此类患者104例,获得平均4年5个月随访的有97例。一般通过三个不同体位X线片,即伤前后位、伤闭孔斜位、伤髂骨斜位片,显示出骨折外形及移位状况。CT扫描特别是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更清楚地显示了骨折的性质、程度、方向和复杂骨折的形态,弥补了X线难以发现的某些线性骨折或较小的局限骨折的缺点,更易做出明确诊断和分型。按Letournel法分类,根据骨折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可塑形的重建钢板、松质骨拉力螺钉、交叉斯氏针、可吸收生物螺丝钉固定和非手术治疗。系统康复分步骤进行,患者治愈康复优良率为78.4%。笔者认为分步骤系统康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

  • 标签: 髋臼骨折 诊断 治疗 康复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总结骨折的治疗方法并对结果进行探讨,得出结论骨折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 标签: 骨折 髋臼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跨弓状缘四方区解剖钢板,探讨其在复杂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优缺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跨弓状缘四方区解剖钢板治疗18例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49.6岁(范围,27~62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柱骨折3例(累及四方区),T形骨折2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8例,双柱骨折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 d(范围,5~14 d)。患者术前均摄骨盆前后位X线片及CT+三维重建,充分了解骨折形态。手术均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并使用跨弓状缘四方区阻挡钢板进行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均摄标准前后位及Judet位骨盆X线片、CT+三维重建,按照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tta改良的Merle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手术时间130 min(范围,100~200 min);术中出血量560 ml(范围,400~900 ml);跨弓状缘四方区解剖钢板术中均无需额外塑形,均顺利完成手术。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范围,6~15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骨折复位按Matta评分标准评分,其中优11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3.3%(15/18)。末次随访时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15.8分(范围,12~18分),其中优1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8.9%(16/18)。术后2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1个月后好转;余无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跨弓状缘四方区阻挡钢板可以同时固定前后柱及四方区,解剖型设计,无需塑形,安全性好,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 简介:人工全髋关节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是20世纪最成功的外科治疗手段之一,它极大程度改善了严重髋关节伤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第1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不断增加,在美国每年约有250000例患者行髋关节手术,而THA大约为髋关节手术量的17.5%。近年来THA在我国发展迅速,每年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有50000例左右,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多孔金属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髋臼 应用
  • 简介: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多种股骨髋骨疾病的终末期诊疗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传统骨水泥假体带来的脱位风险一直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Bousquet在股骨头和之间增加了高分子内衬,使得内衬与之间活动分离,形成的双动全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第一代双动全系统以聚乙烯作为内衬,随着现代材料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形成了光滑表面、仿生涂层和高交联聚乙烯衬垫的新型双动全系统,性能有所提高。双动全系统由于内衬的存在,股骨头与距离较大,能够容许更大的活动度,稳定性较高不易脱位,相同时间的假体磨损程度也较低。因此,双动全系统在临床应用中越发广泛,特别适用于具有高脱位风险的老年人群、翻修手术或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患者。但是在另一方面,基于双动全髋关节假体的设计原理,多种因素造成的假体内脱位以及缺乏固定孔等缺点导致双动全系统在针对严重骨缺损等患者时容易引发松动,因此制约了其进一步使用。双动全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临床应用情况,如针对不同特点的人群,以及针对初次手术的不同方法,采用不同的应用策略,从而降低术后翻修的发生率。以双动全系统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为核心,系统的阐述双动全系统的原理,与传统骨材料相对比,介绍其优点及缺点,并揭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策略,为未来双动全系统的在骨科的应用做出展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盆CT及三维重建图像测量横韧带(TAL)的解剖学前倾角,以明确其是否可以作为杯前倾角安放的参考。方法研究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骨盆CT三维重建且无明显骨性解剖异常的成年人共87例(174),其中男49例(98),女38例(76)。通过三维重建图像测量TAL解剖学前倾角,比较性别、左右侧别及年龄差异,统计位于安全区内的比例。测量解剖学前倾角,比较其与横韧带之间的差异。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比较性别及侧别间差异,应用单向方差分析比较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解剖学前倾角的均值为(22±4)°,性别之间(t=-1.491)及侧别组间(t=-1.5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L解剖学前倾角均值为(18±5)°,性别之间(t=-0.319)、侧别之间(t=-1.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 =0.828,P>0.05),位于安全区内的比例为98.85%。TAL解剖学前倾角小于解剖学前倾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9,P<0.001)。结论在无发育异常患者中,TAL可以作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杯前倾角安放的参考。

  • 标签: 髋臼 韧带 成像,三维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 简介:摘要骨盆、骨折常继发于高能量损伤,损伤后骨折类型复杂多样,其治疗一直是骨科医师的棘手难题,也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学者们对骨盆的研究从骨折分型、临床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使骨科医师对骨盆、骨折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在诊治理念、损伤严重程度的判断、治疗方案的决策、内固定器材与微创技术的研发等方面已接近国际水平,有效降低严重骨盆、骨折的病死率、缩短治疗周期、改善治疗效果,提高了我国创伤骨科的整体水平。笔者对骨盆、骨折治疗理念、分型方法及手术治疗等几个方面的创新进行述评,旨在与骨科同仁分享当前主流治疗理念和创新性手术治疗策略。

  • 标签: 骨盆 髋臼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随着交通,建筑工业的快速发展,交通伤、坠落伤等高速、高能量创伤愈来愈多,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我科自2006年2月-2007年10月共收治骨折15例。15例获得随访,报告如下。

  • 标签: 碗臼 骨折 牵引术 骨折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折的损伤机制为股骨头撞击导致的骨性结构破坏,手术目的是重建髋关节的头匹配关系并维持稳定。由于髋关节的特殊解剖结构,股骨头的遮挡使其前后面不能相互照应,因此手术入路的选择关系到手术区域显露、骨折复位质量、固定效果,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合理的手术入路选择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骨折的手术入路包括前方入路和后方入路,但由于髋关节的解剖复杂性及骨折的多样性,没有一种手术入路能完成所有类型的骨折手术。笔者阐述多种手术入路的解剖特点及适应证、手术入路选择策略,为临床医师处理骨折提供参考。

  • 标签: 髋臼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移位骨折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50例行手术治疗的移位骨折的患者,并实行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牵引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功能锻炼等为主的护理措施,观察以上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没有出现术后感染、深静脉栓塞、神经再损伤的情况,经过半年到两年的随访,只有4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总的优良率达到92%。结论对于行手术治疗的移位骨折患者,实行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牵引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功能锻炼等为主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促进了病情恢复,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 护理观察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