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全球马拉赛事越来越多,但马拉运动导致的心脏性猝死事件时有发生,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文总结、分析近年来马拉松心脏安全事件,进一步评估马拉运动的心脏安全性,并探讨马拉运动导致心脏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可能的机制。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马拉松 马拉松训练
  • 简介:摘要随着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全面启动,近年来落叶繁育技术在黑龙江省广泛开展,已经成为黑龙江省造林绿化主要苗木之一。本文着重分析落叶的常见病虫害,并提出几点防治对策。

  • 标签: 落叶松 病虫害 防治
  • 简介:摘要水下泵发电柴油机组是绞吸挖泥船的主要设备之一,保证水下泵发电柴油机组振动在正常范围内有利于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本文通过新海鲲轮改造前后水下泵发电柴油机组振动变化,探讨减小振动的方法及措施。

  • 标签: 振动 共振 弹性连接 结构加强
  • 简介:摘要汽轮机作为热电厂中最为重要的发电设备,通过汽轮机的转动带动发电机产生电流,其运转效率关系到热电厂的生产安全与发展效益,并且汽轮机处于长时间运行,难免会产生一些重要零部件、固定装置、接口处的磨损,轻微处会造成汽轮机的振动,影响到正常的发电功率,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发电安全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对汽轮机的正常运行进行有效管理。本文就对热电厂汽轮机的振动问题进行分析,将汽轮机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故障进行一一列举,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热电厂汽轮机安全运行提供有效保证。

  • 标签: 热电厂汽轮机 振动成因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梗死患者实施全身振动训练对其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后循环梗死患者240例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中单纯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120例患者划分至对照组,其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全身振动训练的120例患者划分至试验组;分别于干预前后记录患者的平衡功能、站立相百分比、摆动相百分比和步频等指标,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平衡能力评分较本组干预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且试验组平衡功能评分为(42.15±2.97)分,高于对照组(36.12±3.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站立百分比、摆动百分比、步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站立百分比、摆动百分比、步频水平分别为(52.69±2.61)%、(49.39±3.26)%、(64.05±4.66)步/min,均优于对照组(48.39±2.67)%、(54.21±3.47)%、(70.39±5.82)步/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后循环梗死患者进行全身振动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后循环梗死 全身振动训练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小儿手术的日益增多,小儿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增多,拔管相关的并发症相应增多,气管拔管的方法和时机的选择日益受到麻醉医师关注。如何在保证患儿安全的前提下使患儿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下苏醒,是小儿麻醉医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麻醉下拔管可减少患儿麻醉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拔管后患儿躁动,使患儿在较为舒适的状态下度过麻醉苏醒期。文章就麻醉下拔管对机体的影响、拔管方法和用药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小儿麻醉 深麻醉 气管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神经电损伤早期显微外科解修复的临床疗效和肌电图评估结果。方法自2013年4月至2019年12月,我们对8例肢体Ⅲ~Ⅳ度电击伤即上肢神经电损伤患者在伤后3个月内进行神经探查解术。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行肌电图检查,术后6个月随访患肢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本组患者行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受损神经支配肌均可记录到偶见或少量MUP,术后3个月肌电图结果显示神经功能进一步恢复。术后6个月随访,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肢功能,均为优。结论采用早期显微外科解修复上肢神经电损伤,能使受损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 标签: 电击伤 治疗结果 神经松解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振动(WBV)训练对骨质疏松(OP)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O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常规口服药物(钙尔奇D3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平衡训练及WBV训练,对照组则辅以平衡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静态平衡测试、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跌倒效能量表(FES-I)对2组患者静态、动态平衡功能、跌倒效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各项静态稳定参数、BBS评分、TUGT计时及FES-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各项静态稳定参数、BBS评分[(49.93±2.08)分]、TUGT计时[(7.50±0.74)s]及FES-I评分[(23.03±2.8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WBV训练可改善OP患者平衡运动控制能力,减轻其跌倒恐惧心理,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身振动 平衡 骨质疏松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侧交替全身振动训练对高龄肌少症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高龄肌少症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功能训练和下肢肌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侧交替全身振动训练(振动频率9~14 Hz,振幅2~3 mm,1 min/组,5组/次,5次/周)。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评估2组患者下肢肌力、6 m步速、起立-行走计时(TUGT)、压力中心运动椭圆面积以及运动轨迹长度等指标。结果经8周干预后观察组髂腰肌肌力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5),其余肌群肌力、6 m步速、TUGT计时、运动椭圆面积以及运动轨迹长度均较训练前极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闭眼运动椭圆面积和睁眼运动轨迹长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股四头肌、胫前肌肌力、6 m步速、TUGT计时、睁眼时运动椭圆面积和闭眼时运动轨迹长度均较治疗前极显著改善(P<0.01)。通过组间比较发现,干预后观察组双侧股四头肌[(24.35±6.20)kg和(24.38±6.12)kg]、左侧腘绳肌和胫前肌肌力[(24.99±3.78)kg和(24.32±5.42)kg]以及闭眼时运动轨迹长度[(655.85±94.56)mm]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1);右侧腘绳肌和胫前肌肌力[(25.15±5.05)kg和(24.67±5.10)kg]、6 m步速[(0.84±0.17)m/s]、TUGT计时[(15.22±5.69)s]、睁眼及闭眼时运动椭圆面积[(456.30±94.32)mm2和(803.10±79.19)mm2]、睁眼时运动轨迹长度[(404.70±66.18)mm]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低频侧交替全身振动训练对高龄肌少症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可作为防治高龄肌少症患者的有效干预手段。

  • 标签: 高龄肌少症 侧交替振动训练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用于检测鼓膜振动,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中耳传声性能,在临床诊断、术后效果评估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由于国内鼓膜振动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对检测方法等缺乏报道,本文主要从鼓膜振动检测原理、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检测方法及相关研究现状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鼓膜 振动 激光多普勒测振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全身振动训练。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训练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变化。结果训练后,对照组、观察组简式Fuge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分别为(37.89±5.34)分、(49.61±5.47)分,均较训练前增加(观察组t=21.706,对照组t=10.272,均P<0.05),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t=10.054,P<0.05);训练后,观察组、对照组改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rthel指数)(MBI)评分分别为(68.98±7.91)分、(52.15±6.87)分,均较训练前增加(观察组t=22.170,对照组t=10.119,均P<0.05),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t=10.534,P<0.05);观察组、对照组BBS评分分别为(59.98±6.47)分、(48.98±3.71)分,均较训练前增加(观察组t=20.820,对照组t=13.877,均P<0.05),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t=9.672,P<0.05)。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

  • 标签: 偏瘫 卒中 运动疗法 振动 运动活动 姿势平衡
  • 简介:摘要压缩机径向振动数值过高并造成压缩机被迫停车,是影响压缩机长周期平稳运行经常出现的事故。本文并运用大型旋转机械在线状态检测与分析系统对CO2压缩机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诊断,找出振动的原因,消除振动,为压缩机类似故障的快速处理提供参考。

  • 标签: CO2压缩机 振动 分析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效率的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与实验组(n=15)。对照组接受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每日2次,每次30 min,每周6 d,连续训练2周)和假性全身振动治疗(每日1次,每次共14 min,每周6 d,连续治疗2周);实验组在接受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全身振动训练(振动训练频率10 Hz,振幅4 mm,每日1次,每次共14 min,每周6 d,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对2组受试者进行平衡功能评估(前后和左右偏移能力、患侧单腿站立时间)和步行效率评估(10 m步行试验、3 m坐站试验)。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前后偏移能力和左右偏移能力、患侧单腿站立时间、10 m步行试验结果、3 m坐站试验结果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改善幅度即左右偏移能力差值为(0.94±0.56)°,患侧单腿站立时间差值为(2.51±1.31)s,10 m步行时间差值为(-2.76±1.04)s,3 m坐站试验差值为(-3.58±1.90)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后偏移能力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效率,且治疗效果较常规康复治疗更佳。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全身振动 平衡 步行效率
  • 简介:摘要文章对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进行故障处理的相应对策,并以某水轮发电机组进行案例分析,针对其振动故障现象进行振动原因查找,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 标签: 水轮发电机组 振动故障 处理措施 拉平孤星
  • 简介:摘要目的关节僵硬是肘关节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一般来说,当6个月的保守治疗无效时,则可采取手术解治疗。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对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术前评估、解手术策略、围手术期管理和术后并发症处理等方面进行讨论后制定本共识,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诊疗路径。该共识适用于行择期解手术治疗的成人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

  • 标签: 肘关节 创伤性 僵硬 松解术 诊疗方案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视下肘关节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我科在关节镜视下肘关节解术治疗的31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对肘关节术前、术后关节活动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26例患者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6~62个月,平均27.8个月。最终肘关节屈曲活动度由术前的(95.4±19.7)°提高到术后(132.8±9.2)°,伸直活动度由术前的(-34.5±16.4)°提高到术后(-15.5±12.5)°。肘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的(60.8±28.8)°提高到术后(117.2±19.2)°,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62.9±16.8提高到术后89.8±11.1。术前与术后肘关节活动范围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1例为术后肘关节血肿,另1例为肘关节僵硬复发,均行二次手术,在最终随访时获得满意疗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及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视下肘关节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肘关节 关节镜 创伤后关节僵硬 关节松解术
  • 作者: 陈付英 杨伟琴 张蓓蓓 王雨蒙 王建波 姚志荣 李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上海 200092,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郑州 45000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上海 200092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皮肤科,上海 201102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3例罕见亚型遗传性大疱性表皮解症(EB)。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亲属的临床资料,全外显子测序筛查先证者致病基因,采用Sanger或qPCR测序对患者及其亲属进行突变验证。结果例1表现为背部线状红色瘢痕,患者及有相似临床表现的母亲、无症状女儿均携带COL7A1基因c.4573G>A(p.Gly1525Arg)突变。例2表现为全身网状色素沉着,偶伴手足水疱,携带KRT5基因c.74C>T(p.Pro25Leu)新发突变。例3表现为曝光部位为主的色素异常伴左手不完全并指,先证者携带FERMT1基因2-6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突变,分别来自无症状父母。例1诊断为显性痒疹型营养不良型EB,例2诊断为斑驳色素型单纯型EB,例3诊断为Kindler EB。结论EB临床异质性高,基因检测对于罕见亚型EB的明确诊断非常重要。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 DNA突变分析 斑驳色素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痒疹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Kindler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解症(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DEB)由COL7A1基因致病变异引起,主要特征包括反复发作性皮肤和(或)黏膜水疱,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本文报告1例COL7A1基因c.1105 C>T(p.Q369X)纯合无义突变导致的DEB,结合本病例对DEB的发病、遗传特点和治疗进行讨论,以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 标签: 表皮松解,大疱性,营养不良型 DNA突变分析 COL7A1基因
  • 简介:摘要探讨眉下联合下睑缘切口矫正上睑区及中面部软组织垂的临床应用效果。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医学美容科收治眼睑及中面部软组织垂患者76例。均采取眉下切口及下睑缘切口进行手术,评估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总体满意率为96.05%(73/76)。提示眼睑美容切口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的优点,可以作为眼睑及面中部老化手术的切口选择之一。

  • 标签: 眼,外科,整形 衰老 面部年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