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为探讨黄体酮转化子宫内膜日的血清雌二醇浓度能否预测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殖医学科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的激素替代疗法冻融胚胎移植(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frozen thawed embryo transfer,HRT-FET)共230个周期,血清雌二醇浓度在139.5~3 941.0 pg/ml之间。根据子宫内膜转化日血清雌二醇浓度的百分位数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第25百分位数,n=58例),高雌二醇组(第25~75百分位数,n=112例)和超高雌二醇组(>第75百分位数,n=60例)。比较3组的基本特征及妊娠结局,主要观察指标是活产率,次要观察指标是临床妊娠率。数据分析采用F检验和Kruskal-Wallis(H)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一般情况:3组取卵周期时的年龄、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基础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孕年限、原发不孕占比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75,H=5.479,H=5.374,F=1.391,H=4.779,χ²=1.969,P>0.05)。FET周期治疗情况:3组子宫内膜转化前的孕酮(P)浓度、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单胚胎移植占比、囊胚移植占比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359,H=5.957,χ²=0.626,χ²=4.532,P>0.05);3组在FET周期中子宫内膜转化前的雌激素用药天数,高雌二醇组为13.0(12.0,14.0)d、超高雌二醇组为13.0(12.0,15.0)d,均比对照组13.0(12.0,13.3)d的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897,P<0.05);高雌二醇组在内膜转化前的E2浓度为1 560.4(1 170.2,1 848.2)pg/ml、超高雌二醇组E2浓度为2 420.9(2 131.0,2 849.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E2浓度238.8(206.9,287.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4.84,P<0.05)。3组的妊娠结局:3组的临床妊娠率,对照组37.9%、高雌二醇组51.8%、超高雌二醇组40.0%,其中高雌二醇组临床妊娠率最高,其次是超高雌二醇组,但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853,P>0.05);3组的胚胎种植率分别为19.3%、25.0%、32.8%,其中超高雌二醇组的胚胎种植率最高,但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5.544,P>0.05);3组活产率分别为37.9%、39.3%、40.0%,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²=0.055,P>0.05);104例临床妊娠病例中共发生了14(13.5%)例流产,均发生在高雌二醇水平组。104例临床妊娠病例中双胎妊娠24例(23.1%),发生在高雌二醇水平组(10例)和超高雌二醇水平组(14例),对照组无双胎妊娠病例。230个FET周期中有4例发生了宫外孕(1.7%),对照组和高雌二醇水平组各有2例,超高雌二醇组无宫外孕病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lauromacrogol ablation,EUS-LA)治疗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s)二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4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疑诊PCNs且仅行EUS-LA治疗的74例患者,其中15例接受二次消融。以影像学随访中病灶体积变化作为疗效评估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为安全性评估标准。结果15例接受二次消融患者年龄(51.5±17.6)岁,男9例、女6例。13例完成二次消融术后影像学随访,其中8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例仍为稳定。二次消融术后完全缓解率与初次消融术后相比明显提高(8/13比0,P=0.002)。第2次消融术后中位病灶直径由术前的22.0 mm减少至15.0 mm(Z=-2.666,P=0.008),中位体积由2 419.7 mm3减少至1 099.5 mm3(Z=-2.134,P=0.033)。第2次消融并发症发生率2/15,与第1次消融并发症发生率相同。结论对于单次消融效果欠佳者行二次消融可提高消融有效率,且二次消融不增加消融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源性β-雌二醇在七氟烷麻醉致新生大鼠远期行为学异常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新生SD大鼠45只,5日龄,体重10~1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5):对照组(C组)正常笼内喂养,不接受麻醉;七氟烷组(S组)2.1%七氟烷麻醉6 h;福美司坦组(F组)麻醉前30 min皮下注射β-雌二醇合成抑制剂福美司坦2 mg/kg。C组和S组于麻醉前30 min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出生后60 d时行高架十字迷宫(EPM)实验,出生后70 d时行前脉冲抑制(PPI)实验。结果与C组比较,S组EPM实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PPI实验前脉冲比降低(P<0.05);与S组比较,F组EPM实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升高,PPI实验前脉冲比增加(P<0.05)。结论内源性β-雌二醇参与了七氟烷麻醉致新生大鼠远期行为学异常的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17β雌二醇减轻氯胺酮致发育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7日龄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11~18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6):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17β雌二醇+氯胺酮组(EK组)、GPR30激动剂G1+氯胺酮组(G1K组)和GPR30抑制剂G15+17β雌二醇+氯胺酮组(G15EK组)。K组腹腔注射氯胺酮75 mg/kg,EK组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600 μg/kg,腹腔注射氯胺酮75 mg/kg,G1K组皮下注射G1 200 μg/kg和腹腔注射氯胺酮75 mg/kg,G15EK组皮下注射G15 300 μg/kg和17β雌二醇600 μg/kg以及腹腔注射氯胺酮75 mg/kg,C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每隔24 h注射1次,连续注射3 d。所有大鼠饲养至60日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于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乙酰胆碱(ACh)的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K组大鼠第3~5天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减少,海马AChE含量增加,ACh含量减少(P<0.05);与K组比较,EK组和G1K组大鼠第3~5天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及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增加,海马AChE含量减少,ACh含量增加(P<0.05);与EK组和G1K组比较,G15EK组大鼠第3~5天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减少,海马AChE含量增加,ACh含量减少(P<0.05)。结论GPR30参与了17β雌二醇减轻氯胺酮致发育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过程,与调节海马AChE和ACh含量有关。
简介:摘要气腔播散(spread through air spaces)是肺癌组织中一种特殊的肿瘤侵袭模式,2015年WHO肺癌病理分类中正式提出该概念。气腔播散见于多种组织类型的肺癌,表现为主瘤体边界外的气腔内出现肿瘤细胞簇。近年来,气腔播散成为肺癌病理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气腔播散与肺癌的术后复发和预后关系密切,尤其对早期肺癌临床治疗术式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提高病理医师对气腔播散现象的认识有助于肺癌的精准诊断。目前对气腔播散的研究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细化,包括鉴别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假象、气腔播散的分级诊断标准、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以及气腔播散形成的分子机制等。本文将阐述气腔播散的相关概念、病理学特征、对临床诊疗的影响以及尚存的病理学问题等,以增强临床实践中病理医师对肺癌气腔播散的认知与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地屈孕酮预防流产后宫腔粘连效果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患者14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1例与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促进子宫收缩及排淤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戊酸雌二醇片联合地屈孕酮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出血时间、出血量和月经复潮时间,术后月经量情况,术前和术后3个月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术后12个月宫腔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时间[(4.35±0.97)d]、月经复潮时间[(24.83±1.43)d],均短于对照组[(5.67±1.14)d和(28.79±1.78)d],且出血量[(42.54±8.97)mL]少于对照组[(53.67±6.8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31、14.614、8.327,均P<0.05)。观察组术后月经量正常(94.37%)多于对照组(81.69%)(χ2=5.413,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血清E2[(167.39±27.84)ng/L],高于对照组[(108.92±21.01)ng/L],而FSH[(17.83±3.27)IU/L、LH(28.98±7.63)IU/L]低于对照组[(26.54±4.58)IU/L、LH(49.83±13.54)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26、13.042、11.304,均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宫腔粘连发生率(2.82%)低于对照组(14.08%)(χ2=5.826,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地屈孕酮预防流产后宫腔粘连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宫腔粘连,改善患者术后月经量,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X综合征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氧化应激水平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女性X综合征患者120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压力导丝精确定位技术,测量并计算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根据IMR值将患者分为低IMR组和高IMR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中心的4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E2、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高IMR组合并糖尿病比率高于对照组和低IMR组(P<0.05),低IM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IMR组血清E2、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IMR组,血清IL-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IMR组(P<0.05);低IMR组血清E2、SOD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IMR组和低IMR组患者血清E2水平与IL-1、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SOD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清E2水平降低、SOD水平降低、IL-1水平升高、TNF-α水平升高为女性X综合征患者冠脉微循环阻力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X综合征患者血清E2水平降低是诱发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血清E2水平降低导致机体在氧化应激状态时失去相应拮抗作用,可能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形成和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X综合征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氧化应激水平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女性X综合征患者120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压力导丝精确定位技术,测量并计算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根据IMR值将患者分为低IMR组和高IMR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中心的4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E2、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高IMR组合并糖尿病比率高于对照组和低IMR组(P<0.05),低IM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IMR组血清E2、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IMR组,血清IL-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IMR组(P<0.05);低IMR组血清E2、SOD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IMR组和低IMR组患者血清E2水平与IL-1、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SOD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清E2水平降低、SOD水平降低、IL-1水平升高、TNF-α水平升高为女性X综合征患者冠脉微循环阻力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X综合征患者血清E2水平降低是诱发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血清E2水平降低导致机体在氧化应激状态时失去相应拮抗作用,可能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形成和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磷酸鞘氨醇(SphK/S1P)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肝窦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将40只适龄雄性大鼠(购自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信封法随机分4组包括,假手术(Sham)组,IRI+等体积生理盐水组(IRI组),IRI+SphK激动剂组(PMA组)和IRI+SphK阻断剂组(DMS组)。建立大鼠IRI模型,通过对SphK/S1P信号激动和阻滞后,应用苏木精-伊红(HE)和细胞凋亡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技术观察肝窦间隙、肝窦内皮细胞(LSEC)和肝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其细胞凋亡程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对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进行评价。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SphK激动剂(PMA)可改善缺血肝脏损伤,减轻肝窦异常扩张,LSEC损伤程度得到改善,其阻断剂反而加重LSEC的损伤。与Sham组(3.46±0.27)比较,IRI组大鼠血清S1P升高(4.71±0.42,t=4.336,P<0.05);与IRI组比较,PMA组血清S1P显著升高(36.01±10.13,t=5.347,P<0.01),DMS组血清S1P显著降低(15.83±3.14,t=6.080,P<0.05)。与Sham组[(10.09±1.05)%]比较,IRI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28.83±2.06)%,t=14.040,P<0.05];与IRI组比较,PMA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13.59±3.02)%,t=7.221,P<0.05],而DMS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61.92±7.72)%,t=7.173,P<0.01]。与IRI组比较,PMA组肝脏S1PR的蛋白表达升高(S1PR:1.65±0.12比2.50±0.09,t=9.930,P<0.05),MPO、ICAM-1的蛋白表达降低(ICAM-1:3.21±0.39比1.52±0.26,t=6.245,P<0.05;MPO:2.51±0.20比1.09±0.13,t=10.310,P<0.05);而DMS组肝脏S1PR的蛋白表达降低(S1PR:1.65±0.12比1.31±0.09,t=3.926,P<0.05),MPO、ICAM-1蛋白表达升高(ICAM-1:3.21±0.39 5.92±0.22,t=7.855,P<0.05;MPO:2.51±0.20比5.21±0.43,t=9.861,P<0.05)。结论SphK/S1P信号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减少MPO和ICAM-1表达,减少白细胞和LSEC的黏附,从而改善肝窦微循环。
简介:摘要1例50岁男性患者因不洁饮食出现腹泻,遵医嘱首剂口服蒙脱石散6 g,次日出现腹痛、腹胀、不排便,给予灌肠无效。查体示腹部膨隆,叩诊鼓音,全腹压痛明显,肠鸣音减弱。通过腹部CT检查患者被诊断为完全性肠梗阻。予以禁饮食、胃肠减压、灌肠通便等对症治疗5 d后,患者恢复正常排气排便。通过腹部X线、增强CT和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其他病变后,考虑患者的完全性肠梗阻与蒙脱石散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的病理类型并分析其不同暴露水平的关联性。方法于2020年10月,收集86例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确诊病例相关资料(包括病人的基本情况、相关职业接触情况、临床资料),依据作业工人所在岗位的COEs浓度不同进行分组:辅助岗位工人作为低暴露组(11人),焦侧和炉底岗位工人作为中暴露组(14人),炉顶岗位工人作为高暴露组(61人),分析肺癌的病理类型与不同暴露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工人年龄、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工人所患肺癌的例数及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校正干扰因素之后,随着暴露水平的增加,未分化癌(主要指小细胞肺癌)的数量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工龄延长,肺癌发病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不同工龄工人肺癌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病理类型以未分化小细胞癌多见,并随着工龄延长肺癌发病有增高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二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5月12日至2020年8月20日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或转移性ESCC患者72例,根据患者意愿分别给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试验组,n=45)或二线化疗(多西他赛或伊立替康,对照组,n=27)。分析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不良事件发生率、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ORR分别为26.7%(12/45)、7.4%(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6,P=0.046);DCR分别为48.9%(22/45)、29.6%(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5,P=0.109)。在不良事件方面,试验组患者耐受性更好,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28.9%(13/45) vs. 55.6%(15/27)],较对照组减少了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9,P=0.025)。对照组有1例患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的死亡。试验组中位OS为8.9个月(95%CI为7.9~9.8),对照组中位OS为6.5个月(95%CI为5.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8,P=0.024)。试验组中位PFS为2.2个月(95%CI为1.6~2.7),对照组中位PFS为1.8个月(95%CI为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9,P=0.028)。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二线治疗晚期ESCC患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可耐受,可能成为晚期ESCC二线治疗的潜在方案。
简介:摘要1例74岁女性患者因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给予碘克沙醇160 ml静脉注射。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为B型,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手术结束约12 h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双眼失明;约30 h后,出现记忆力下降,烦躁和焦虑症状,血清肌酐174 μmol/L。患者术前血清肌酐134 μmol/L。疾病进展过程中请眼科和神经内科医师会诊,并行头部CT检查(显示天幕池密度增高,可疑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形成)后考虑为对比剂脑病。给予甲泼尼龙(80 mg静脉滴注、2次/d)、托拉塞米(10 mg静脉滴注、1次/d)及补液等对症治疗。2 d后患者视力好转,记忆力及神志恢复;3 d后患者视力和精神均恢复正常。
简介:摘要双环醇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用于治疗肝脏炎性损伤的首个化学新药。双环醇上市后,在多种病因所致肝病的抗炎保肝治疗中积累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基础研究方面,双环醇在化学性、免疫性、脂肪性、纤维化及肝部分切除与缺血再灌注等肝功能损伤模型中呈现了抗炎保肝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临床应用方面,多项临床研究评价了双环醇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多种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以及其他肝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大样本数据分析进一步表明了双环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双环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根据近5年来双环醇治疗肝脏炎性损伤不断积累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基础研究结果,对2014年《双环醇片临床应用专家建议》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严谨、全面和实用的双环醇用药参考意见,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信号通路在17β雌二醇减轻多次丙泊酚麻醉致发育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新生SD大鼠80只,7日龄,体重11~17 g,雌雄不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对照组(C组)、丙泊酚组(P组)、17β雌二醇+丙泊酚组(EP组)和17β雌二醇+丙泊酚+BDNF/TrkB信号通路阻断剂组(K组)。P组、EP组和K组每天腹腔注射丙泊酚80 mg/kg,共注射5 d,C组腹腔注射等量脂肪乳剂。EP组和K组大鼠丙泊酚注射前30 min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600 μg/kg,K组大鼠腹腔注射BDNF/TrkB信号通路阻断剂K252a 100 μg/kg。于出生后30~34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随后处死大鼠分离海马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确定海马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DNF、p-TrkB和裂解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Bcl-2和Bax的mRNA表达,计算Bax mRNA/Bcl-2 mRNA比值,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结果。结果与C组比较,P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BDNF和p-TrkB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海马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Bcl-2 mRNA比值增加(P<0.05),海马CA1区病理学损伤加重。与P组比较,EP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BDNF和p-TrkB表达上调,cleaved caspase-3表达下调,海马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Bcl-2 mRNA比值降低(P<0.05),海马CA1区病理学损伤减轻。与EP组比较,K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BDNF和p-TrkB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海马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Bcl-2 mRNA比值增加(P<0.05),海马CA1区病理学损伤加重。结论BDNF/TrkB信号通路参与了17β雌二醇减轻多次丙泊酚麻醉致发育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COS伴胰岛素抵抗患者9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雌二醇(E2)、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雌激素(FSH)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浆葡萄糖(FPG)、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对两组的排卵、妊娠、月经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9,P=0.003)。治疗前,治疗组E2、T、LH、FSH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E2[(112.90±18.90)pmol/L]、T[(1.30±0.78)nmol/L]、LH[(8.00±1.50)U/L]、FSH[(1.20±0.39)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E2(128.90±19.95)pmol/L、T(2.19±1.00)nmol/L、LH(11.65±1.60)U/L、FSH(1.89±0.50)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5、4.707、10.871、7.299,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OMA-IR、FPG、BMI、FIN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OMA-IR(2.19±0.50)、FPG[(4.30±1.19)mmol/L]、BMI[(22.40±1.89)kg/m2]、FINS[(15.98±5.00)m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OMA-IR(3.90±0.58)、FPG(6.09±1.20)mmol/L、BMI(24.69±4.60)kg/m2、FINS(19.00±6.89)m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79、7.105、3.089、2.379,均P<0.05)。治疗组患者的排卵、妊娠以及月经恢复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21、4.285、10.000,均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6,P=0.007)。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内分泌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程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患者男,69岁。6个月前因突发失语及肢体活动障碍,于外院诊断为“左心房黏液瘤”并手术切除,3个月前突发言语不清及肢体活动障碍,症状逐渐加重,对症治疗无明显改善后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就诊,影像学显示左侧额叶及顶叶占位,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广泛出血及血管继发性变的背景中见小灶疏松黏液样基质,基质内见稀疏梭形、星芒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alretinin染色阳性,最终诊断为心房黏液瘤颅内播散伴广泛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