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儒雅一词,是储风翔先生给人的第一视觉印象。亲切和淡定的书卷气息,散射着一种莫名的亲和力,旁溢四周感染于现场。论及书法,其理性与旨趣,有着清新的人格化痕迹。
简介:
简介:该文在回顾学界对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研究略史的基础上,对学者们关于帛画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细致梳理与反思,并进而对一些代表性研究论文做了重点解析,并提出美术史研究中"原境"观察与分析视角、方法的重要性。
简介:<正>一能够使自己安静下来思考的画家,一般具有一种品质,澄清周围的迷雾,自然不会把自身名誉与得失挂在心上。关乎物欲老实说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恐怕都不大容易,尤其为诸多的琐事、无聊的事分去心思,就更难说了。画画毕竟是兴之所致,是一种心态,是对人生的追问和陈述。往往追问到终
简介:2013年12月28日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张世范教授追思会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天津美术家协会等单位领导,张世范教授的生前好友、同事、学生及家属参加了追思会以缅怀张世范先生。追思会由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邓国源主持。
简介:《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创了中国文化的石经传统。北齐立国前高澄将洛阳太学门前的石经运至邺城,影响所及,使北齐在朝野崇佛的历史背景下,兴起刊刻佛经风潮,除南北响堂山、中皇山等石窟壁经和山东摩崖刻经之外,还有石碑刻经现象出现。本文着重对邺畿今存涉县《七级石浮图观音经碑》《石垂教经碑》、邢台《郭显邕造经记》形制、碑文、书风等进行了考察,实证了北齐刊刻石佛经碑现象,认为其在刻经文字书法上有四个方面的特征:1.主体复兴隶书,追溯漠魏正统;2.杂糅篆法异体,追求古意多变;3.隶楷错变交融,顺应实用时势;4.用笔结字整合,开启隋唐先声.
简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艺术绚丽多彩的文明古国,而构筑起这个文明基础与核心的则正是中国文化——那些由各民族通过语言文字时代传承凝聚成的中国精神与智慧,也正是这些以汉字为主体的各名族语言文字共同记载并谱写了中华文明史,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字艺术的瑰宝,亦是人类文化中的独特创造。
简介:贰张光宇和很多中国当代画家一样,长时间怀有一个美好的夙愿:画壁画。因借宏大的墙,表述宏大的事,抒发宏大的情,营建宏大的境。近代中国的长期动乱中一直不得机宜,只能抑存在心。终于在他辞世以后,1979年,北京首都机场壁画群出世,这是他的伙伴和学生们的一个了不起的建树。《哪吒闹海》《森林之歌》《白蛇传》《巴山蜀水》等十几幅新作,表达了他们对于世界、
简介:一位归侨女画家走过的路谢意佳5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号召华侨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此时,担任系主任的谢投八教授遂致函当时在菲律宾工作的女弟子叶淑华,征询她是否愿意回国的意见。在北京工作的挚友章海兰同志的催促下,她出于对祖国的热爱,立即放弃在马尼拉的高薪...
简介:<正>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今山东省临沂县人),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博采众长,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创妍美流便今体,书艺卓著,有"书圣"美誉。王羲之遗存的书法很多,其中《黄庭经》是
简介:"秧田多种八月白,草树初开九里香.但得有牛横短笛,一蓑春雨自农桑."这是宋代方岳的一首诗.每读此,便联想起许多从事艺术创作的朋友们,他们在艺田上的耕耘,在耕耘中所体味的苦辛及从中所获得的快乐,一如田家的耕作,年年季季,日日月月.
简介:3月28日,浙江画院一行8人在院长孙永的带领下,到龙游县桥下小学考察调研书画教育现状,并与桥下小学达成结对扶持意向。
简介:一如果你的艺术是植根于人民之中的,你将得到最丰厚的报答,它是常青的。七十年代初,当时,十年浩劫正过去了一半,仍然是帮文艺统治的天下,但是地火在地下运行,反映人民意愿的艺术,经过曲折的斗争,有时也会从岩层的隙缝中顽强的喷涌了出来。人们翻着《白求恩在中国》这部篇幅不算长而又易于沦为说教和一般化的小人书,感受到的却是活生生的引人难忘的烽火年代;英雄的子弟兵和老百姓;巍峨的太行山和感人至深的穿着八路服的加拿大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
简介:随着山水画地位的提升和人们对绘画叙事功能关注强度的减弱,中国古代叙事绘画中"水平行进"的图像模式被山水画卷中的"长路"所暗中取代。而由于透视的作用以及画家们对人物运动、解剖的研究,西方绘画"水平行进"的图式转化为具有"瞬间"意味的纵深图式。中国山水(特别是长卷)中隐性的时间结构"长路——行走"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显性的时间结构"瞬间——门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它们分别代表了绘画时间结构的两个极端范式。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是大动荡,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战争频仍,生产萎顿,人民生活在灾祸和苦难之中。统治阶级为了麻痹人民,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大力提倡佛教,奉佛之潮涌动南北。同时,由于门阀士族及其知识分子信仰佛教,因此佛经翻译工作也兴盛起来,大批佛经译成汉文。从目前保存下来的南北朝书法艺术品来看,写经、刻经、造像题记占了很大比例,即使在大量碑记、墓志中也都反映了与佛事有关的内容,规模空前的摩崖刻经更表现了前
简介:敦煌莫高窟于盛唐时开始图绘报恩经变,之后一直流传至五代。经变画的依据是《大方便佛报恩经》,经文有七卷九品,其中序品、孝养品、论议品、恶友品和亲近品等五品进入到经变画中,经文中讲述的故事是经变表现的重点内容。
简介: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贸易枢纽,也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早在汉代,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并渗透到文学、绘画、书法、音乐、雕塑等艺术中。今天研究中国书法的发展流变,敦煌写经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据统计,敦煌遗书5万余件,而大部分为佛经,全部为手写体。这些手抄经书,静穆、神圣、安详、自然,是境界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每一经卷都流露出纯朴消散的自然美感,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生
简介:济宁是黄易的第二故乡。自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嘉庆七年(1802),他在此为官生活了二十余年,直至去世。其间他以济宁为出发地,调查山东诸多文物石刻,发掘武氏祠、寻访汉魏碑刻、北朝佛教摩崖刻经等等,通过各种方式拓取、收集大量碑刻、摩崖拓片,并进行研究题跋。
简介:本文结合抗战时期昆明作为后方中心城市这一历史背景,来考察张善孖、潘天寿、徐悲鸿、张大千、黄君璧、陈树人、谢稚柳、林清霓等美术家入滇的美术活动;同时以他们作于抗战时期并遗留在云南的带有明确上款人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作品在特殊时期被美术家当作文化资源来用于交换的社会功能。彼时云南的美术收藏群体主要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精英人物,他们的收藏理念已从老辈学人整理国故的宗旨转变为视美术作品为一种可拥有和支配的公共文化资源。经研究发现,利用作品为自己求生存、为家国图救亡,是抗战时期入滇美术家们的普遍信念。
书依山海 情入翰墨——储风翔书法印象
涤尽尘埃入化境──尤无曲水墨山水印象
美术史的“原境”研究:从马王堆汉墓帛画的学术史谈起
招回内在经验--在持续的隐痛中让那颗原心靠近我们
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张世范教授追思会在津举行
北齐邺畿刻经碑考
中国现当代文字艺术百年风雨路
从张光宇到光华路学派(下)
一位归侨女画家走过的路
钢笔临习王羲之《黄庭经》浅谈
谈《张哲选刻道德经》
浙江·龙游 浙江画院“进村入企”考察龙游县桥下小学
向着伟大的路——论连环画《白求恩在中国》
“门”与“路:”绘画时间结构的两个比喻
《泰山金刚经》书艺摭谈
莫高窟吐蕃后期的报恩经变及其信仰
东晋人写《大通方广经》卷末
敦煌写经体对后世书法的影响
黄易与邹城北朝佛教摩崖刻经
图存与救亡——抗战时期入滇美术家及其作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