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受护理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日常基础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0%,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维持性血液透析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给予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结果25周时间,两组患者透析总次数均为2625次,其中实验组发生低血压次数为982次,对照组发生低血压次数为1742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血液透析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300例进行研究,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所选患者均进行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其中168例患者未并发心脑血管疾病,132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选取同时期在我院体检健康的120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持续性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前、透析后五聚素3水平高于对照组,持续性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后五聚素3水平高于透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有吸烟史、血液透析的时间、心肌肌钙蛋白T、五聚素3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维持性 血液透析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者的心理问题,探讨其有效护理途径。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对患者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特征变化。结果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后,其恐惧、紧张及焦虑、抑郁、自责及自卑发生率均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存在焦虑、紧张、恐惧以及抑郁等心理问题,针对性护理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心理问题发生率。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问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患者74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低通量血液透析器治疗,研究组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TG、血磷水平、胆固醇及残余肾功能(RRF)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甘油三酯(TG)、血磷水平及胆固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RR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器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TG、血磷水平及胆固醇,对RRF具有较高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血液净化方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B超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98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比组(48例),对比组单一行喉罩浅全麻,研究组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并评测麻醉前(T0)、插喉罩(T1)、切皮(T2)、拔喉罩(T3)等节点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h的VAS评分为(1.9±0.3)分、Ramsay评分为(2.4±0.5)分、术后苏醒时间为(5.6±1.3)min,分别与对比组的(3.1±0.8)分、(1.8±0.4)分、(10.2±1.8)min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T0、T1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但T2、T3时研究组MAP、HR低于对比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骨折手术实施B超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可有效维持患者稳定的生命体征,且镇痛效果良好,术后苏醒快,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 标签: B超引导 外周神经阻滞 喉罩浅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麻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室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分组基本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麻醉苏醒室内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模式,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苏醒期躁动情况为重度的仅1例,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室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对血压水平、心率的影响,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可推广。

  • 标签: 麻醉苏醒室 全麻手术 综合护理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右美托咪定降低老年患者全麻患者的副反应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这一期间收治的86例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在全麻术后给予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观察组在全麻术后等量的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麻术后的老年患者,能有效缩短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并明显减轻其在术后产生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临床借鉴与推广价值。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老年患者 全麻手术 副反应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长期血透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以达到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方法:收集2003年5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者共99例,调查其血透史及输血史,检查其血清HBV标志物(HBV-M)和HCV抗体(抗-HCV)情况,并与患者初始血透治疗前该指标比较,分析血透中HBV、HCV感染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①初始血透治疗前99例患者中抗-HBs阳性51例,HBV-M全阴性者48例;2003年5月51例抗-HBs阳性者仍保持不变,但48例HBV-M全阴性者中13例各HBV相关抗体出现,占27.1%,其余35例HBV-M仍为全阴性;13例出现HBV抗体的患者接受血透治疗平均为3.5年,9例有输血史,与35例仍为HBV-M全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②初始血透治疗前99例患者中抗-HCV阳性2例,抗-HCV阴性者97例;2003年5月上述患者中新增抗-HCV阳性51例,新增感染者与未感染者相比,血透治疗的时间显著较长(P<0.01),有输血史的患者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血透患者感染HBV的危险性相当大;血透患者中存在着较高的HCV感染率,可能与HCV有较大的变异性导致对传染源的诊断遗漏以及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有关.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 病毒感染 原因分析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血液中的毒性物质来比较不同的血液透析方法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尿毒症毒素清除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入院的32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的患者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乙组患者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丙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持续治疗六个月,比较三组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常规血液透析的总有效率达到50%;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清除率达到66.67%;血液透析滤过的清除率达到了70%。结论三种不同的血液透析方法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尿毒症毒素均具有一定的清除效果。但就综合结果来看,血液透析滤过法对患者血液内尿毒症毒素的消除率更高,消除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轻微。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常规血液透析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尿毒症毒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应用七氟烷后的诱导以及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4例小儿患者,根据数字表分组原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67例,其中采用丙泊酚麻醉的小儿患者,定义为常规组,给予七氟烷麻醉的小儿患者,定义为研究组,统计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8%),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AP水平、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手术患者采用七氟烷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七氟烷 诱导 维持麻醉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至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儿采用氯胺酮进行诱导麻醉,试验组(50例)患儿则运用七氟烷做诱导麻醉,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并比较两组患儿取得的麻醉整体效果。结果试验组在诱导时间、血压、拔管时间、心率及苏醒时间取得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讨论七氟烷的小儿诱导和维持麻醉效果较氯胺酮更加理想,安全性较高,是一种临床理想的麻醉药物。

  • 标签: 七氟烷 氯胺酮 小儿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42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血液灌流组、血液透析滤过组,每组均为相同的14例,分析三组患者的钙磷代谢水平。结果血液透析组透析后的钙磷水平与血液透析灌流组和血液透析滤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灌流组和血液透析滤过组透析后的钙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灌流和血液透析滤过在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方面,要比血液透析更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维持性透析 血液净化 钙磷代谢 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儿科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阶段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124例,入选研究对象按照研究需要以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62例患儿。观察组患儿给予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心律平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以93.55%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74.19%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以9.68%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的25.81%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且临床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小剂量 胺碘酮 维持治疗 小儿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髋关节置换术100例患者,抽签化分组,即50例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3.19±1.44)min、睁眼时间(7.41±1.58)min、痛觉消失时间(65.28±1.36)s、不良事件发生率(2.00%)、麻醉中Ramsey评分(3.28±0.36)分、麻醉后Ramsey评分(2.19±0.34)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全麻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入PACU清醒后不同体位护理对患者舒适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入PACU后清醒患者177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改良半卧位组和自主体位组。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comfortquestionaire,GCQ)评估患者的舒适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改良半卧位组和自主体位组GCQ值均高于对照组,自主体位组高于改良半卧位组;改良半卧位组和自主体位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腹部手术后入PACU的患者清醒后,改良半卧位和自主体位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体位护理 PACU 舒适度 疼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 2016年 1月 -2017年 12月在我院检查或入住的病患,从中筛选出 62例行腹部手术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对比病患的血压、心率,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并对这些指标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组病患的血压和心率维持的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更好的维持腹部手术病患的生命体征的稳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腹部手术 全麻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连续硬膜外麻醉结合气管内全麻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结合气管内全麻,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在心率(HR)、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三项指标上,麻醉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麻醉后,上述三项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麻醉优良率上,观察组为95.00%,明显要比对照组的75.00%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结合气管内全麻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及使用。

  • 标签: 连续硬膜外麻醉 气管内全麻 髋关节置换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对维持性血透患者促红素疗效的影响及其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HDF(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组(n=32)、HDP(血液灌流)组(n=32)和HD(血液透析)组(n=32),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甲状旁腺激素(PTH)、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以及肾性贫血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PTH、CRP、IL-6和β2-MG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HDF组和HDP组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HDP组CRP水平显著低于HDF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HD组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HDF组和HDP组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H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HDP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HDF组EPO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HD组治疗3个月后H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EPO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HDF和HDP能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促红素的疗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的效果显著优于HD,能有效缓解炎症状态,且HDP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血液净化 维持性血透 促红素 疗效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