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Surgiflo可吸收凝胶联合无水酒精治疗儿童动脉瘤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16例儿童干骺端动脉瘤骨囊肿,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13岁,平均8.3岁。发病部位:肱骨近端7例,胫骨近端6例,股骨远端3例。所有患儿均为初次治疗,均接受经皮穿刺Suriflo可吸收凝胶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术后采用Neer&ChigiraX线片骨囊肿愈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记录疼痛VAS评分及瘤腔容积、瘤腔与骺板的最小距离、瘤腔周围骨皮质最薄厚度。结果14例接受1次手术,另外2例进行第2次相同手术。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0~1分,平均0.2分。末次随访时的瘤腔容积、瘤腔与骺板的最小距离及瘤腔周围骨皮质最薄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83,P<0.01;t=6.488,P<0.01;t=17.303,P<0.01)。根据Neer&Chigira的X线片骨囊肿愈合评价标准,所有16例均为III级,有效率100%。结论Surgiflo可吸收凝胶联合无水酒精经皮穿刺注射治疗儿童动脉瘤骨囊肿,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可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替代方法。

  • 标签: 骨囊肿 动脉瘤样 儿童 Surgiflo可吸收凝胶 无水酒精
  • 简介:目的探讨Krüppell因子4(KLF4)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60例,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别检测上述组织中KLF4的表达情况,分析KLF4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KLF4蛋白表达于细胞质和胞核。食管癌组织中KLF4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水平分别为41.7%(25/60)和0.445±0.268,低于癌旁组织的80.0%(48/60)和1.162±0.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4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和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淋巴结转移者的KLF4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水平分别为21.7%(5/23)和0.289±0.091,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54.1%(20/37)和0.466±0.019;TNMⅢ期的KLF4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水平分别为21.7%(5/23)和0.263±0.058,均低于Ⅰ期的57.1%(4/7)和0.458±0.033及Ⅱ期的53.3%(16/30)和0.423±0.06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中KLF4蛋白阳性表达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52.4个月,高于阴性表达组的23.2个月;而KLF4mRNA高表达组的中位OS为50.1个月,高于低表达组的25.5个月,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TNM分期和KLF4表达是影响食管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KLF4在食管癌中表达下调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可作为食管癌预后的判断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 标签: 食管癌 Krüppell样因子4(KLF4) 临床意义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充气造影检查对食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疾病患者,均行MSCT充气造影检查,将扫描后的图像进行薄层重建及后处理,对MSCT充气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采用Kappa检验分析其一致性。结果100例食管疾病患者中,经消化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食管平滑肌瘤62例,食管癌8例,食管憩室6例,食管囊肿8例,隆突下增大淋巴结结核2例,食管血管瘤4例,正常食管10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MSCT充气造影检查,食管管腔扩张良好。经Kappa检验,MSCT充气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98,P﹤0.001)。MSCT充气造影诊断食管平滑肌瘤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6.8%、78.9%、90.0%,诊断食管癌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均为100%。结论MSCT充气造影检查作为一种诊断食管疾病的新方法,有利于提高食管疾病的检出率,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食管疾病 MSCT 气体 阴性对比剂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Dynesys作为非融合器械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应用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8~74岁,平均54.6岁。全部病例均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或不合并椎间盘突出。单节段32例,两节段10例。按标准操作置入Dynesys螺钉后行病变节段椎板间开窗减压,切除或保留椎间盘。清除增厚的黄韧带,切除增生内聚的上关节突的内侧部分,开放侧隐窝。测量椎弓根钉间距,截取PCU管,将PET绳索穿入PCU管和上下椎弓根钉间,收紧并锁定绳索与椎弓根钉连接处。术后5天戴腰围下地,腰围佩戴时间为3周。通过ODI和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通过动态侧位X线片评估非融合节段的椎间运动功能保留及椎间隙高度和近端相邻节段活动度。结果随访10~36个月,平均24.7个月。ODI指数术前(60.4±21.5)%,术后(23.9±13.5)%,(P<0.05);VAS腰痛评分术前6.0±1.8,术后2.1±1.7,(P<0.05);VAS腿痛术前评分7.2±1.9,术后1.9±1.1,(P<0.05),临床疗效满意。影像学评价非融合节段保留有一定椎间活动度,活动范围2°~5°,�

  • 标签: 临床疗效 变性疾病 治疗腰椎
  • 简介:头颈部鳞癌(head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HNSCC)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治疗效果和预后不佳。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的配体及其受体家族与头颈部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type1insulin-likegrowthfactorreceptor,IGF-1R)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在头颈部鳞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以及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针对IGF-1R的靶向药物Figitumumab、Ganitumab和Cixutumumab在头颈部鳞癌中的疗效并不明确,部分甚至可能通过激活代偿途径导致耐药和疗效不佳。

  • 标签: 头颈部鳞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Figitumumab Ganitumab Cixutumumab
  • 简介:目的分析母细胞性浆细胞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中国地区确诊BPDCN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共收集23篇文献,包括患者33例,男性23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病变,可合并骨髓、外周血或淋巴结受累.免疫表型提示BPDCN细胞多表达CD4为90.0%(27/30),CD56为100%(33/33),CD123为100%(28/28),TCL-1为87.5%(7/8),CD43为94.4%(17/18);而CD3,CD20,CD79a,MPO阳性表达率较低.应用急性白血病或淋巴瘤治疗方案,疗效不佳,患者生存期短,中位生存仅8个月,95%置信区间为3.508-12.492.结论BPDCN为血液系统少见的恶性肿瘤,有特征性的免疫病理学标记,预后差,需要更多样本的资料来加强对疾病认识进而提高疗效.

  • 标签: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免疫表型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腹壁外软组织韧带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fibromatoses,DTF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方法通过光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1例腹壁外DTFT,并复习相关文献,讨论其命名、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等。结果DTFT有以下形态学特点:肿瘤由增生的长梭形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常排列成连续的束状结构;梭形细胞核小,深或浅染,核无异型性,淡染者有小核仁;肿瘤界限不清,浸润周围软组织,本例累及肋骨。免疫表型:vimentin(+),灶状SMA,actin—pan,Survivin,bcl-2(+);特染:magson三色呈绿色。结论腹壁外DTFT与腹壁者类似,是一种以长梭形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的局部侵袭中间性肿瘤,主要与分化好的纤维肉瘤、结节性筋膜炎等疾病鉴别。

  • 标签: 纤维性肿瘤 纤维瘤病 韧带样瘤
  • 简介:回盲部是胃肠道相对短的一段,但回盲部既可受所有胃肠系统疾病侵犯,也可被该区域特有的疾病累及。这些疾病包括良恶性肿瘤,炎性病变和其它疾病。回盲部各种组成部分是如此紧邻,以至上述疾病常累及一个以上解剖结构,因此诊断困难。对各种征象以及伴发表现的评价有助于缩小鉴别诊断范围。多排螺旋CT被认为是评价回盲部疾病最佳的影像检查方法。因此,熟悉回盲部疾病谱的多排螺旋CT的表现,有助于诊断正确和治疗恰当。

  • 标签: CT诊断 回盲部疾病 肿瘤 炎性病变
  • 简介: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是胰岛素生长因子家族蛋白系统主要成员之一,在人类大部分肿瘤组织中存在过度表达。其在肿瘤形成机制上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增殖,抑制凋亡的作用,与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有密切关联。本文就IGF-1R在肿瘤中的表达、发生、发展及以IGF-1R作为靶点诊断治疗恶性肿瘤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过度表达 肿瘤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健康体检者越来越多,一些早期及无症状的癌症被及时发现,同时一些血清学检查肿瘤标记物异常而临床无症状的患者,其原发灶寻找及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06年8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8例癌胚抗原(CEA)升高但胃镜、

  • 标签: 癌胚抗原(CEA) 甲状腺髓样癌 无症状 PET/CT 健康体检者 肿瘤标记物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肿瘤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肺部肿块患者23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理诊断为肿瘤病变35例(肿瘤病变组)和恶性肿瘤200例(肿瘤组),记录两组的多层螺旋CT特征与三维重建后处理灌注参数,判定诊断价值。结果:肿瘤病变组的病灶最大径为(3.11±1.24)cm,增强幅值为(27.33±8.19)Hu;肿瘤组分别为(5.68±1.49)cm和(31.40±9.44)Hu,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病变组的病灶BV、BF与PS值分别为(2.84±1.93)ml·100g-1、(2.14±1.33)ml·min-1·100g-1和(12.89±5.29)ml·min-1·100g-1,都明显低于肿瘤组病灶的(33.87±11.49)ml·100g-1、(25.39±12.49)ml·min-1·100g-1和(127.40±34.91)ml·min-1·100g-1(P〈0.05)。在235例患者中,CT判断为肿瘤病变30例,恶性肿瘤205例,为此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肿瘤病变鉴别诊断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97.6%。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肿瘤病变中的应用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能清楚显示病灶情况,能通过灌注参数进行病情判断,是鉴别肺部肿瘤病变与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后处理 肿瘤样病变 恶性肿瘤 灌注参数
  • 简介: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Krupple因子6(Kruppleliketactor6,KLF6)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KLF6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5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8例良性直肠黏膜组织中KLF6蛋白的表达.分析KLF6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5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LF6的表达率为42.30%(22/52),明显低于28例良性直肠黏膜组织的89.29%(25/28)(P<0.05);KLF6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KLF6低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KLF6基因可能为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抑癌基因,与结直肠癌浸润及转移有关.

  • 标签: Krupple样因子6 结直肠癌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辅助放化疗对腮腺黏液表皮癌的疗效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腮腺黏液表皮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单纯手术组30例和术后联合放化疗组50例,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随访,以患者性别、年龄、病程、TMN分期、病理分型、手术类型、治疗方案、淋巴结远端转移等资料作为观察指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联合放化疗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4.0%,高于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63.3%(χ^2=4.422,P=0.035);生存分析显示术后联合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90.6个月高于单纯手术组的69.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9,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T3~T4分级、低分化程度、单纯手术切除、合并淋巴结远端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型、治疗方案、淋巴结远端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辅助放化疗能够提高腮腺黏液表皮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病理分型、治疗方案、淋巴结远端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腮腺 黏液表皮样癌 放化疗 手术切除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Toll受体4基因(Toll-likereceptor4,TLR4)多态性(rs10759932、rs11536889和rs1927914)与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Google学术、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语种不限,筛选出1960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0日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应用STATA分析软件对各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包含3个位点12项病例-对照研究,计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520和7690例。对于rs11536889多态性位点,在隐性模型状态下,与前列腺癌发病显著相关(BBvsBA+AA:OR=0.247,95%CI:0.171~0.357;P=0.000)。然而对于rs10759932和rs1927914多态性位点在各比较模型下均与肿瘤无相关性。此外,对于rs1927914多态性位点,在以人种为分组依据的亚组分析中,可发现高加索人种与前列腺癌易感性显著相关(BBvsBA+AA:OR=0.538,95%CI:0.335~0.863;P=0.010)。结论:本研究证明TLR4基因rs11536889多态性位点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相关,即rs11536889的BB基因型可能显著降低人群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 标签: 前列腺癌 TLR4基因 多态性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提高对急、慢性阑尾炎及阑尾脓肿(以下简称:阑尾炎性疾病)并存结肠癌的认识。方法:回顾近15a来在阑尾炎性疾病手术前中后发现的32例结肠癌患者的诊断经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32例结肠癌患者中术前检查发现癌肿14例(43.75%),术中发现12例(37.50%),术中不能判断4例(12.50%),漏诊2例(6.25%),拒绝检查2例(6.25%)。病理分期:DukesB期13例、DukesC期16例、DukesD期3例:其中根治性切除26例(81.25%)、姑息性切除4例(12.5%)、肿瘤旷置2例(6.25%)。结论:提高对40a以上阑尾炎性疾病患者可能合并结肠癌的认识,加强术前术后肠道检查及术中的探查,可较早发现结肠癌,增加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有助于提高大肠癌的5a生存率。

  • 标签: 结肠癌 诊断 阑尾炎 阑尾脓肿 合并症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12例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分别从巨检、镜检、免疫组化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肿块切面大部分灰白、灰黄色、无明显出血坏死。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表面内膜增厚、粗糙、质脆,表面凹凸不平,子宫切面有些肉眼可见肌层浸润。镜检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有突入淋巴管、血管内生长、肿瘤细胞密集。肿瘤内可见较薄壁螺旋小血管,血管周围肿瘤细胞同心圆排列,缺乏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化特点和典型生长方式,无螺旋小血管,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R阳性率为25%,PR阳性率为8.33%,而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ER阳性率为100%,PR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在镜检和免疫组化上可予区分。

  • 标签: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多发性动脉瘤骨囊肿(aneurysmalbonecyst,ABC)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ABC,为骨的良性病变,具有侵袭性强的特点,多为异时性多发,单发性ABC偏好女性患者,而多发性ABC在男性患者中相对多见[1]。多中心性骨巨细胞瘤(multicentricgiantcelltumorofbone,MCGCT)则是骨巨细胞瘤(giantcelltumorofbone,GCT)的罕见类型,是一种富含巨细胞的良性骨病变,较单发性GCT的发病年龄更小,多见于膝关节周围[2-3]。多发性ABC和MCGCT的发病率极低,而单个体多发性ABC后继发MCGCT的案例此前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多发性ABC后继发MCGCT患者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 标签: 动脉瘤样骨囊肿(ABC) 多发性 骨巨细胞瘤(GCT) 多中心性
  • 简介:精准医学是将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制订个性化疾病预防与治疗策略,其基础核心技术是基因检测。精准医学在疾病预防、疾病筛查、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已有广泛应用。随着技术发展,精准医学面临着基因检测技术升级、基因组数据分析、基因信息如何与社会环境因素结合以及医学伦理等方面的挑战。

  • 标签: 精准医学 基因检测 基因组学 功能精准肿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