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措施。方法:将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段为近1年,按照其管理分组,观察组实施手术室,对照组为常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无感染病例,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就手术患者配备护理管理,可将院内风险降低,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管理 手术患者 手术切口感染 防范措施
  • 简介:目的分别运用小切口手术法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法对临床甲状腺肿瘤进行治疗,对其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录入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分别应用小切口手术法和传统甲状腺手术法。对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除两组患者在肿瘤直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降低,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降低,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外侧腰椎椎间评估连接(XLIF)可行、安全性,测量了外侧腰椎外部解剖平面与重要组织之间的距离。方法;选择新鲜尸体10具和2具福尔马林尸体固定标本。侧卧(XLIFF定位)用于模拟XLIF手术C臂机透视。L2-5椎间盘克氏针被插入,并沿着克氏针逐层解剖。腰椎前缘测量、腰神经感正中线、相邻腰节段血管的距离,以及每个腰椎前后缘之间的距离。因此,XLIFF相对安全,其周围没有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结构。在外侧腰椎,在血管腰节段、交感干和腰神经,有一个相对的无血管和神经安全区,大小29×30毫米;垂直距离交感干至腰神经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LIF中,腰椎外的“安全区”更大,XLIF手术在该区域更安全。

  • 标签: 椎体间融合术 微创 尸体解剖 腰大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经口与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有效性。方法:择取本院于 2018年 7月至 2020年 1月间接收的,行经口 /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 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5例。两组均根据要求行经口与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基础干预,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记录两组间各项分值、护理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 HAMA、 VAS、 WHOQOL-100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 HAMA、 VAS分值低于对照组, WHOQOL-100分值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性 91.43%高于对照组 71.43%,组间比较存在差异性(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2.86%低于对照组 20.00%,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模式应用于行经口与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中,其护理依从性有所提升,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各项指标也有所调整。

  • 标签: 经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经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围术期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甲状腺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25)实施常规手术,观察组(n=25)实施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液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瘤患者通过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手术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截止到1996年5月,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与阜外医院心外科合作完成心外科手术500余例。术后无一例感染,手术切口均达Ⅰ期愈合。1一般资料男262例,女238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10个月。计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者76例,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304例,先天性法乐氏四联症及心房粘液瘤62例,风湿性心脏病单、双辩置换术58例。2方法为使手术切口达Ⅰ期愈合,我们狠抓了:①手术间及机器准备间的空气净化,有效的紫外线消毒。

  • 标签: 切口感染 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法乐氏四联症 风湿性心脏病 手术切口 手术间
  • 简介:目的探究腹式小切口输卵管结扎术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定在本院接受输卵管结扎的妇女43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对妇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腹式小切口结扎术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手术时间为10-25min,平均(22.43±2.12)min,术中出血量为3-8ml,平均(5.32±2.03)ml,全部妇女结扎手术成功,术后未出现感染情况,1例患者出现轻微出血情况,清理出现膀胱损伤,2例出现子宫角部撕裂情况,5例术后伴有轻微腹部疼痛情况,均未出现肠管等脏器损伤情况。结论针对女性节育工作,输卵管结扎术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风险较小且避孕成功率较高,基本满足女性节育需求,值得推广完善。

  • 标签: 育龄期女性 绝育适应症 膀胱损伤 子宫角部撕裂
  • 简介: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36例,其中17例采用左腋下小切口闭合动脉导管法,疗效满意,方法简单,现报告如下。1临术资料本组17例皆为14岁以下患儿,其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1.5~14岁,其中1.5~3岁8例,3.5~7岁6例,8~14岁3例。体检:胸骨左缘2~3肋间皆可闻及Ⅲ~Ⅳ级连续的机器样杂音。肺动脉

  • 标签: 左腋下小切口 动脉导管 手术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 未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均自2018年8月~2020年3月采用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精细化护理。结果:干预后患者情绪状态均获得改善且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情绪状态更佳,HAMA评分、HAMD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腔镜 小切口 甲状腺切术 情绪状态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价五水头孢唑林对Ⅰ类切口手术期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0例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115例和观察组1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唑林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五水头孢唑林预防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药物使用过程中的费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药物治疗后,均未出现Ⅰ类切口手术期感染现象,预防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药物费用,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预防Ⅰ类切口手术切口感染方面,五水头孢唑林和头孢唑林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但是头孢唑林比五水头孢唑林具有更高的经济性。

  • 标签: 五水头孢唑林 头孢唑林 Ⅰ类切口 围手术期 预防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进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和实验组(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每组各40例患者,对比不同护理方法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做出总结性报告。结果:记录数据处理可发现实验组的切口感染率为2.5%远远低于观察组的30.0%,伤口愈合情况好,且住院时间9.28±1.59天低于观察组的14.38±1.29天。结论: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患者以平稳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搭建患者与医生的联系,使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促进伤口愈合,使患者早日出院。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腹部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某医院I类切口手术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0年7~12月归档病历中I类切口手术患者有关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444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在初次给药方面,术前0.5~2h、2~24h和大于24h用药者分别为12例、122例和63例;术后用药者247例。在持续给药中,术后预防用药时间小于4d者70例、4~7d者193例、大于7d者181例。术后单一用药者占82.43%,二联用药者占17.12%,三联用药者占0.45%。结论该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应用档次过高、无指征联合用药及给药时机不当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 标签: I类切口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月)中,组骨科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无菌手术治疗,以双色球分组法分组后,对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案: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组,n=30),常规护理(对照组,n=3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指标观察组患者3.33%(1/30)高于对照组患者23.33%(7/30),(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92.88±4.56分)高于对照组患者(83.97±3.58分),(p<0.05)。结论:针对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骨科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研讨手术室护理在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60例进行分析,把其分成两组,I组和II组均有30例患者。两组患者都是由同一个手术团队负责手术,所有患者都开展术前访视、术中、术后的康复护理,II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手术室专项护理。结果:II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后第一次排气的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比I组患者更短;II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更快,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比I组患者更低,且数据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得出结论:针对胃肠道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室专项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身体康复用时,加快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减少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全面提升患者的手术护理效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手术室护理 术后康复 切口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额颞颧肿瘤切除术用于海绵窦眶尖肿瘤患者的脑神经保护情况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海绵窦眶尖肿瘤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额颞颧进行肿瘤切除。对患者的病理情况、眼肌运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的行为能力、肿瘤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脑膜瘤(8例)是临床病理中最常见类型,眼肌运动神经功能1级者(12例)显著多于治疗前1级者(4例);Karnofsky表现评分,90分者(10例)和80分者(8例)显著多于术前90分者(0例)和80分者(2例);10例肿瘤全部切除,8例肿瘤近似全部切除,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未出现1种以上;术后随访期出现复发2例,死亡1例,死因在于肺衰竭。结论海绵窦眶尖肿瘤的治疗采用额颞颧肿瘤切除术可以最大程度保护脑神经,为了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额颞颧入路肿瘤切除术 海绵窦眶尖肿瘤 脑神经保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行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采集2021年01月至2022年06月期间于本院诊治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对照二组,对照组行外踝外侧手术,观察组行后外侧手术,对照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信息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中伸展、屈曲、旋转、内翻、外翻角度与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行后外侧手术较传统方案的踝关节功能恢复结果更佳,且手术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后外侧入路 外踝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研究青霉素类过敏反应的机制,探讨青霉素过敏反应与食性、气源性致敏过敏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放射过敏吸附试验(RAST)检测219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8种普通过敏(包括4种食性和4种气源性)和8种青霉素主、次要抗原决定簇。结果:青霉素过敏病人中,至少一种青霉素类药物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为62.10%,至少一种普通过敏IgE抗体阳性率为42.92%,食性致敏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和气源性致敏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23.29%。青霉素抗体阳性病人组中,食性致敏IgE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抗体阴性组(P〈0.05),且食性致敏IgE与青霉素IgE呈正相关(r=0.213,P=0.002);气源性致敏IgE抗体阳性率在两组问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气源性致敏IgE与青霉素IgE无相关性(r=0.119,P=0.08)。结论:食性致敏对IgE介导的青霉素过敏病人的致敏性较高。

  • 标签: 特异性IGE抗体 青霉素过敏反应 致敏原 病人血清 食入性 源性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阴道手术对女性性生活的影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发现经阴道手术可能会对女性的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手术后的恢复期间。但是,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这种影响也逐渐减小。因此,女性在选择阴道手术前,应该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影响,并在术后积极采取措施,以保持良好的性生活。

  • 标签: 经阴道手术 女性 性生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强化护理管理对常规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康复科接治的 68例常规手术患者为实验对象,并根据是否接受手术室强化护理管理进行分组,并命名为对照组(不接受)和实验组(接受),每组均录入 34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对于接受手术室强化护理的实验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 5.88%,而未接受手术室强化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 20.59%,组间差异显著( P< 0.05)。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进行手术室内护理管理时,应用手术室强化护理管理,能够保证各项护理操作按规章制度进行,而想要进一步提高感染的控制率,医院内部还需要不断优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并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强化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这样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手术护理服务。

  • 标签: 围手术期 手术室强化护理 常规手术 切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