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20 个结果
  • 简介:前现代反垄断是指世界各国在1890年之前存在的各种反垄断的法律。在英美法系国家,前现代反垄断以判例为主,也有少量成文法,在欧洲大陆法系国家,前现代反垄断主要体现为民法典和刑法典中的零星规定。我国自唐朝《唐律》开始,直到清朝,在综合性的法典中都包含有反垄断的条款。中外前现代反垄断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主要包括:立法技术均较为原始;目标设定均较为含混;规制对象的范围均较为狭窄;制裁手段均较为单一;执行机构设置均较为简单。与此同时,我国与欧美各国的前现代反垄断也在目标设定、规制对象、执行机构以及制裁手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前现代反垄断与现代反垄断的连接关系上看,一方面,前现代反垄断对现代反垄断发挥了显著的历史铺垫作用,为现代反垄断提供了观念基础和制度基础。另一方面,现代反垄断又实质性地超越了前现代反垄断:现代反垄断更侧重经济目标;现代反垄断的规制对象范围大为拓宽;现代反垄断在实施主体方面有了突出的创新;现代反垄断的制裁手段更为丰富。

  • 标签: 前现代反垄断法 现代反垄断法 规制对象 实施主体 制裁手段
  • 简介:目前国内的习惯研究中存在着严重的概念混乱,为澄清概念混乱,在习惯研究中应慎用“民间”概念,并应对习惯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正确区分。立足于事实与规范二分的研究立场,可将作为默会性知识的习惯与作为事实性规范的习惯进行区分。在理论上厘清习惯研究的概念谱系,有利于为法官在司法实践中提供习惯的识别标准和适用方法。

  • 标签: 习惯法 习惯 惯例 默会性知识 事实性规范
  • 简介:通过对软法国内化演变的追溯可以发现,软法理论的特点在于强调软的实效性。软论者以能否运用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这一标准将扩展后的范畴划分为软和硬,其实质是从保证法实效实现的要素角度对法进行的一种新的划分。但这种划分造成了保证法实效实现中的二要素——认同与强制的机械分离,特别是在软的触角从社会领域延伸至国家法并导致国家法领域“一分为二”之后,更引发了软法理论与既有的国家法理论之间的冲突。在目前我国法治环境质量不够好的情况下,不适当地提倡软对我国法治进步容易产生始料未及的负面影响。如何真正推进法治,包括真正实现“软之治”,是目前软研究首先绕不过去的重要问题。

  • 标签: 软法 硬法 认同 强制 国家法
  • 简介:那些将教义学和的发展相提并论的人,他们明显对教义学从正面作了初步的理解。而且他们也认识到,他们相信教义学影响了的发展——这当然也是从积极的方面认真思考的结果了。但事实上,它们之间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

  • 标签: 教义学 意义 刑法
  • 简介:《刑事判解》创刊于1999年,是由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刑事法治研究中心主办的刑事法学类连续出版物。本刊由陈兴良教授主编,车浩副教授任执行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每年推出四卷。栏目包括但不限于:判例研究、法律适用、社科视角、域外传译、实务见解等。《刑事判解》秉承'以应用与操作的形而下的研究为主题,促使刑事从条

  • 标签: 刑事法判 判解 解征稿启事
  • 简介:在合同条款的内容存在争议或者合同出现漏洞时,适用交易习惯解释合同来确定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内容是各国普遍承认的解释规则。我国《合同》也确认了交易习惯的重要地位,不仅在总则中将交易习惯确定为解释合同的原则标准,且在分则中规定了大量根据交易习惯解释合同的具体条文。但何为交易习惯,交易习惯的法律性质、认定方法以及如何适用交易习惯解释合同,《合同》并未明确规定。审判实务中,对交易习惯的司法认定更是存在诸多争议,交易习惯未能在司法实务中凸显其重要作用,对交易习惯的构成和适用规则进行探讨实属必要。

  • 标签: 习惯 交易习惯 合同解释
  • 简介:罗马是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全部法律的总称。罗马奴隶制统治集团和罗马法学家以先进的法制理念和高超的立法技术,创造出反映当时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各种法律关系和法律原则,其辉煌的法律文化成果影响了人类从古到今的法律,罗马既有其产生、发展的一般发展规律,也有其复兴、继受的特殊历史时期。本文拟以历史演进为线索,浅谈罗马之滥觞与沉寂,重点着眼于其在西欧复兴。

  • 标签: 罗马法 注释法学派 评论法学派 人文主义法学派
  • 简介:武汉大学国际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是我国高校系统最早成立的国际研究机构之一,也是我国法学学科中最早设立硕士点和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2000年9月,该所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任所长为曾令良教授。

  • 标签: 武汉大学 国际法 研究所 博士后流动站 重点研究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
  • 简介:分歧是司法实践中的客观现象,观察这一现象可以发现问题、探寻规律。本文以实证考察为出发点,以点代面,全面展示了司法实践中的这一现象,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探寻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性反思和对策研究。

  • 标签: 检法分歧 样本考察 规律思考 理性审视
  • 简介:《刑事判解》创刊于1999年,是由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刑事法治研究中心主办的刑事法学类连续出版物。本刊由陈兴良教授主编,车浩副教授任执行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每年推出四卷。栏目包括但不限于:判例研究、法律适用、社科视角、域外传译、实务见解等。《刑事判解》秉承'以应用与操作的形而下的研究为主题,促使刑事从条文化的向体现在判例与解释中的转变,实现刑事的实践理性'的编辑宗旨,

  • 标签: 刑事法判 判解 解征稿启事
  • 简介:<正>我很高兴能够来中国并访问交大法学院。今天,我想从不同角度谈谈国际的发展变化,其中许多方面可以从我2006年写的《国家主权与WTO:变化中的国际基础》一书中找到答案。但是从最近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这些变化与三年前这本书出版时相比,它与现在的相关性更大,因为经济危机已经造成一些与国际有关的极其严重的问题。今天,我主要从五个部分来谈,但不会在所有部分都花太多时间,其中有些与书中不同的部分我会详细解释,以便大家能理解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以及我最近的一些想法。

  • 标签: 国际经济危机 国际法 国际经济法 全球化
  • 简介:在风险社会中,风险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核心话题。法律和金融都是制度化的风险管理手段,风险和法律、风险和金融都存在着显见的互动关系。金融是风险管理法,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有必要从金融的理念、金融主体制度构建、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反思和重构。

  • 标签: 金融法 风险 金融创新 法律风险 风险管理
  • 简介:他是个十里八乡闻名的孝子,悉心照顾中风瘫痪的母亲近20年。从未言过半声苦累。同时,他又是个杀人犯,他从街上买回农药,看着自己的母亲喝下后断气。“孝子弑母”一经披露,立刻引发社会关注。2012年5月30日,他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此案背后,“安乐死”作为一个争议话题,引发人们对情与的探讨……

  • 标签: 孝子 故意杀人罪 “安乐死” 社会关注 有期徒刑 杀人犯
  • 简介: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调整婚姻法律关系仅有统一的《婚姻》等法律,并不能完全适应不同地区或者不同民族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的婚姻习惯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解决纠纷方式上,都与现行《婚姻》之间存在诸多冲突。文章从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与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婚姻习惯等相关内容入手,对哈萨克传统婚姻习惯与现行《婚姻》之间进行细致的比较,试图为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少数民族婚姻习惯如何对现行作出变通或补充规定、以及两者以何种方式在二元结构中彼此融合等问题提供合理建议。

  • 标签: 少数民族婚姻 婚姻习惯法 国家制定法 融合
  • 简介:中国《信托》从2001年颁布之後,产生了很多问题,一方面是民法法系固有的概念与信托的冲突的问题;另一方面法律实务对信托的需求很强烈,但是,立法中一些概念、条文的含义不清,模糊领域存在,影响中国信托的应用。以下就中国《信托》中所存在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出解读。

  • 标签: 《信托法》 中国 2001年 理论与实践 法律实务 概念
  • 简介:若发生雇员在执行工作任务中致人损害的情形,均应由用工单位对受害者进行赔偿。应根据死者的余命收入计算赔偿金;在同一事故中是否按"同命同价"予以赔偿应具体考虑,不能一概而论。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应以实际损害为基础计算赔偿数额,并适当放宽其适用范围。《侵权责任》第87条不是关于公平责任的规定,其内容也不具有合理性。

  • 标签: 替代责任 同命同价 惩罚性赔偿 高空抛掷
  • 简介:商人自20世纪中期重新兴起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各种理论中,施米托夫的现代商人法理论最具代表性,得到了广泛认同。对施米托夫现代商人思想中核心问题的评述将有助于对正在兴起的现代商人获得全面的认识。

  • 标签: 商人法 现代商人法 施米托夫
  • 简介:基金这种现代投资理财方式已广为群众所认知。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有69家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资产净值总规模达2.2万亿元,是2003年年底的8.5倍,基金持股市值约占沪深股市流通市值的7.7%。“证券投资基金已成为证券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日益扩大。”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

  • 标签: 基金业 基金法 修订 投资理财方式 基金管理公司 基金资产净值
  • 简介:【摘要】国际私法作为调整跨国民商事纠纷的部门法和其他的部门法一样必须有其价值追寻,只有在正确的价值指引之下才可能保证它是良。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国际私法在正义制度的匡正之下追求利益的协调,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国际私法立法,司法,执法的公正性。【关键词】国际私法价值指引利益的协调一、概述从哲学角度讲,利益是主体给予客体的价值上的肯定。利益反映的是主体(包括个人、集体团、社会)通过客体(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满足的某种需求。利益一般分为主体、客体、需求三要素。理解利益概念,必须充分把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益源于人的主观需求即自我满足的欲望。为了达到这种人性的自我欲望的充分满足,必须对客体进行合理的分配。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利益与分配密切相关。利益分配必须合乎正义。所以,正义和利益又当然相关。关于利益和正义的密不可分性,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大卫·休谟给出了我们经典的分析,在其利益分析论中他认为人类两性之间的性欲,才是社会的最根本的起源。性是男女结合的基础,男女在性的牵引力下,结合成家庭,而家庭也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在家庭的生活中,人类的生活逐渐走向习惯和便利,这就又促使他们更加对社会生活感兴趣,最终以家庭为最小单位的社会形成。“社会的起源是由于另一种有更为明显的弥补办法的需要,即性欲。正是它将男人和女人吸引在一起,而父母间的恩爱继续将它们联合起来,这样便产生了由父母统治的家庭、社会。正是在家庭里,人们从经验知道了社会的好处并且同时去适应它。”①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发现,人类依据感性欲望,通过自发过程,自然而然地走向了社会。社会秩序状态的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了自身的利益。影响社会的因素是人性和财物。首先,社会中的人性和财物有其共同性,两者都不可能处于极端状态。什么是极端状态?就是说,人性有自私自立性。但是人性之中这种恶的一面,不可能发挥到极致状态。如果恶的一面无休止地发展,其个体的生存也将无从谈起。因为社会会因此走向崩溃;人性中也有善的一面,即一般而言的“慷慨”,而这种慷慨也是有限的。一个人爱自己的子女、亲属和朋友远甚于陌生人。人如果是绝对慷慨,人和人之间结成社会的可能性也就没有了。

  • 标签: 之下冲突法 利益视角 浅析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