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检验简版成年初期个体化测验(individuation test for emerging adults short version,ITEAS)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方法2021年8—10月对1 778名大学生进行中文版ITEAS、青少年分离个体化测验中分离焦虑与拒绝依靠分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测评;间隔4周后,对其中的90名大学生重测中文版ITEAS。使用SPSS 26.0和AMOS 2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探索性因素发现,修订后的成年初期个体化测验父亲版(ITEAS-F)与母亲版(ITEAS-M)均有寻求支持、联结感、侵入感、自我依靠、担心养育者失望5个维度,共21道题目。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ITEAS-F与ITEAS-M量表的五因素模型均拟合良好(χ2/df=2.27,CFI=0.92,TLI=0.90,RMSEA=0.06,SRMR=0.07; χ2/df=2.38,CFI=0.94,TLI=0.93,RMSEA=0.06,SRMR=0.07)。效标效度检验表明,ITEAS-F和ITEAS-M中的寻求支持、联结感、自我依靠维度都与分离焦虑、拒绝依靠呈显著负相关、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侵入感和担心养育者失望维度与分离焦虑、拒绝依靠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信度检验结果显示,ITEAS-F与ITEAS-M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在0.79~0.90(P<0.01)和0.82~0.92(P<0.01),重测信度分别在0.73~0.86(P<0.01)和0.78~0.86(P<0.01)。结论简版成年初期个体化测验中文版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信效度指标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大学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至2019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放射科实习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60名大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学生。试验组在实习期间采用混合式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场景运用授课教学法、案例教学、问题教学、团队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实习结束时,比较两组实习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并采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出科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方面,试验组为(90.27±5.38)分,对照组为(83.13±7.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P<0.001);出科读片分析考试成绩方面,试验组为(90.07±4.80)分,对照组为(82.13±8.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P<0.001)。满意度调查显示,对教学总体满意度中试验组"非常满意"为76.7%(23/30),对照组"非常满意"为5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37)。结论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大学本科实习生的教学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上呼吸道大学生感染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缓解其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住院的在校大学生(88例),将其分成2组(每组4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并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情绪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实施护理前,两组情绪评分无任何区别;在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情绪显著优于对照组;在实施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任何区别;在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大学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提高疗效,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病人的不适。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封闭管理期间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收治820名大学生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收集其一般资料并应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经调查,820名大学生中,发生不良心理因素占37.68%,未发生不良心理因素者占62.32%,由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发现,性别、年级、专业及恋爱状况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是其影响因素,将上述存在差异指标带入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性别、年级、专业及恋爱状况、家人是否从事医护工作、家人是否在疫情一线工作方面是影响大学生发生不良心理状况的独立因素。结论 COVID-19封闭管理期间的大学生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干扰,需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学生急性单纯性胃炎展开铝碳酸镁和多潘立酮药物展开叠加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抽签法将60例急性单纯性胃炎大学生患者分为两组,即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30例,前者行铝碳酸镁治疗,后者行铝碳酸镁和多潘立酮药物叠加治疗,研究时间在2023年3月-7月,分析其症状持续时间、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临床疗效较高,P<0.05。结论:应用两种药物叠加治疗,可使其病情得到缓解,且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可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讨5+2轻断食结合针刺对痰湿体质隐性肥胖大学生腰围和体脂率的疗效。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取符合病例标准的肥胖大学生28例,分为轻断食组和轻断食针刺组各14例,两组均需接受轻断食和运动干预,干预措施的时间均为8周、1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患者腰围、体重、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对照组的腰围和体脂率变化不显著,实验组结合针刺后疗效显著。实验组16周后80%的参与者腰围减小超过5cm,体脂率下降了2.6。实验组腰围和体脂率显著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5+2轻断食结合针刺可有效改善痰湿体质隐性肥胖大学生的腰围和体脂率,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以及拒绝敏感性和经验性回避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化版(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拒绝敏感性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2nd edition,AAQ-Ⅱ)和渥太华自伤量表(Ottwa self-injury inventory,OSI)对1 13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和Mplus 8.0软件,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相关分析表明,儿童期创伤[(34.64±8.25)分]、拒绝敏感性[(58.02±9.54)分]、经验性回避[(23.90±7.96)分]和非自杀性自伤[0(0,1)分]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163~0.532,均P<0.01)。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经验性回避在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45(95%CI=0.013~0.084),拒绝敏感性和经验性回避在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17(95%CI=0.005~0.035)。结论儿童期创伤能直接预测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还能通过经验性回避的部分中介作用与拒绝敏感性、经验性回避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非自杀性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