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DSA对缺血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和/(或)MRI平扫、头颈CTA和/(或)MRA,颈部、脑血管超声及DSA,170例发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63例无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病史;-22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结果:185例中,颈动脉、椎动脉和/(或)颅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者156例,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51例、53例、32例、20例,其中颈总、颈内动脉狭窄分别为8例、41例,椎动脉狭窄52例,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狭窄分别为19例、24例、12例,43例颅内外血管2处以上存在狭窄,25例并可见大小不同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8例重度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术后供血动脉直径恢复正常.29例DSA检查阴性,颅内外血管均不存在狭窄.结论:DSA能够能准确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位置,评估狭窄的程度,在缺血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脑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确诊的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122例,经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MRA、CTA及DSA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确诊后及时进行溶栓、抗血小板、抗凝、神经保护等治疗措施,并根据个体差异分类型分期给予有针对性治疗。结果122例患者经过早期的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治疗结果有效率明显,绝大部分患者能够达到病情稳定,安全度过危险期。结论在临床上如果能够对缺血脑血管疾病及时诊断并获得适当的早期介入治疗是十分关健和有临床意义的,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因此疾病的造成的致死率和(或)致残率。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诊断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系膜上动脉血运重建对缺血肠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接收的40例缺血肠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为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肠系膜上动脉血运重建。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系膜上动脉血运重建对缺血肠病的疗效较佳,值得临床重视并积极采纳。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血运重建 缺血性肠病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与颈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在脑缺血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脑缺血疾病病患者48名及健康志愿者10名行常规DWI、3D-ASL及颈动脉MRA序列检查,分析DWI、3D-ASL、MRA多种技术显示病变的信号特征、面积大小及与血管关系。结果10名健康志愿者各扫描序列信号无异常;18名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中,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及3D-ASL占比均为100%,在小面积梗塞中,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3D-ASL占比分别为78%、67%。在TIA中,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3D-ASL占比分别为22%、78%。结论DWI和3D-ASL均可用于脑缺血疾病的诊断,其联合应用即可确定是否存在半暗带,又可确定颈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脑梗死 脑缺血发作 动脉标记灌注成像 颈动脉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认识其危险因素,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上医治未病、预防为主等观念自古有之,但在基层医院往往被忽视或宣传不够。故本文针对吸烟、酗酒、肥胖、运动减少、情绪应激等危险因素,普及预防知识。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缺血脑血管疾病应用介入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保守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速度水平、住院总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速度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脑血管疾病应用介入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大幅度改善颈动脉血流速度,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水平提高。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介入 颈动脉血流速度 有效率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治疗缺血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接收的50例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差异将研究样本分为对比组与实验组(每组分别25例),对比组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实验组采取神经介入治疗方法,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及术后复发率几方面对于临床治疗效果展开综合评价。结果临床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低于对比组(P<0.05),且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低于对比组(P<0.05),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结论实施神经介入治疗缺血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愈度,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介入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60例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当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舒适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缺血中风又称脑梗死,是由一些其他疾病引起的脑血管血流量受限的疾病,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神功受限的一系列疾病。脑血管疾病是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本文将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影响缺血脑卒中预后的因素以及为患者预后需要采取的一些护理措施。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护理方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诊断与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慢性缺血疾病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某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80例老年下肢慢性缺血疾病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案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个体化护理干预,包括早期诊断、健康教育、心理支持、运动功能恢复指导和生活方式调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下肢血供改善、步行能力恢复、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组的ABI改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的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干预组为10%(4/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12/40)(P=0.021)。结论:早期诊断与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下肢慢性缺血疾病患者的预后,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早期诊断 护理干预 预后
  • 简介:2010年12月在STROKE官方网站上率先公布了《2011版AHA/ASA缺血卒中及短暂性缺血发作(TIA)预防指南》(后简称《指南》)[1],与2006版(2)及2006版之后的部分更新相比,该新版指南在针对血压控制方面,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血压控制 短暂性 指南 预防 发作
  • 简介:【摘要】远隔缺血适应(RIC)是一种新的脑保护方式,可激发脑对缺血损伤的适应和耐受,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近年来,RIC在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面有一定成果。本文围绕远隔缺血适应的概念和分型、作用机制及在急性缺血脑血管疾病领域相关研究进行概述。

  • 标签:     远隔缺血适应,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再灌注损伤,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溶栓治疗对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缺血脑血管疾病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9月参与就诊治疗的80例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应用动脉溶栓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药物治疗。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出院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恢复较好,总有效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神经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复发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恢复较好。结论对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动脉加入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有效率,对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适合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溶栓治疗 临床效果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技术在脑缺血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收治128例此类患者,均给予介入技术治疗,同时给予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再通116例(90.63%),不通12例(9.37%):术后出现观察处渗血23例,心率减慢10例,血压下降25例。经及时处理,均恢复良好。结论:对脑血管介入术的治疗和护理特点有足够的了解,预防和处理好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能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丹红治疗缺血血管疾病的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血管疾病患者,将8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0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其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缺血血管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血液流变指标。结果观察组缺血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距明显(P<0.05),治疗前上述指标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缺血血管疾病中,丹红注射液可改善神经缺损程度和血液流变学,可行性较高。

  • 标签: 缺血性血管疾病 丹红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缺血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50例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并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到我院行健康检查的受检者50例,纳入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颈部血管超声诊断情况。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狭窄率34.00%、内中膜厚度增厚率94.0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2.00%,均显著高于常规组14.00%、74.00%、50.00%,两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脑血管疾病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疾病预后、风险评分提供有效参考,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普及。

  • 标签: 颈部 血管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