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传统协商思想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对传统协商思想的融合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继承、内化到逐渐超越的渐进过程.其中,借鉴继承方面,主要体现为发掘传统文化中有重要价值的协商思想;内化吸收方面,主要体现为将传统协商思想与现代协商理论相统一;发展超越方面,则主要体现为对传统协商思想从多层面进行丰富和完善.
简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共同利益和民族国家利益并存,国家作为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并没有改变,作为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合法代表者的地位和功能并没有改变,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不仅是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克服民族自卑感和崇洋媚外心理的需要,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不仅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需要,而且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今世界各国都大力弘扬爱国价值观。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优良爱国主义传统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也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并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
简介:本文从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提出的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的角度,对美籍华人学者余国藩(AnthonyC.Yu)和英国汉学家詹纳尔(W.J.F.Jenner)两个《西游记》译本中佛教用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余译本为了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让更多的西方读者了解佛教文化,主要采用文献型翻译来传译原文中的佛教用语。与此同时,余译本也考虑到了目标读者的阅读需求,常采用梵文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在传递原文信息的同时,也较好地将原文中佛教文化渗透到读者中,使译文读起来更具异国情调。而詹译本为了更加流畅地传递原文信息,使译文可读性更强,倾向于主要使用工具型翻译,如能在译入语文化基督教中找到类似的意象,多采用直接套用法。尽管两位译者所秉承的翻译理念有所不同,但其译作各有所长,受到东西方学术界的高度赞扬与肯定,以及西方读者的喜爱。本文认为以传播宗教文化、为研究者提供研究资料为目的时,译者宜主要采用文献型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普通读者中的可读性为目的时,宜主要采用工具型翻译。
简介: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所强调的“改变世界”,并非一种基于善良意志的非理性冲动,而是合乎历史规律的革命的创造性活动.但由于第二国际一些理论家的哲学诠释,这种革命活动被本体化为一种具有不可置疑的先验原则和实践范式.列宁晚年的新经济政策及其社会主义观的演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这种先验原则和实践范式提出了质疑,并对其进行了变革.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将列宁的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观将在进一步的自我更新中回归生活的固有逻辑,在历史实践中不断提升和扩展自身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本质能力,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理性原则所指示给我们的未来方向.
简介: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梳理,对这一过程的基本特点进行概括,可以给更好地研究和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提供有益的启示。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积极互动、破与立巧妙结合、理论的原始创新与实践的集成创新和再创新有机统一、个人创造与全党集体智慧完美融合、政治家和学者良性互动等基本特点。它启示我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重点应是蕴涵在其中的战略思想,避免把注意力放在搞数字游戏式的碎片化观点罗列或搞空泛的体系建构上;要充分诠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与实践的互动关系,避免把兴奋点放在既违背历史又不符逻辑的文字游戏式的时髦话语堆砌上。
简介:《反杜林论》第一编九、十、十一章,是恩格斯针对杜林提出的永恒真理观、永恒道德观和超阶级、超历史的平等观作出的科学批判,通过分析批判,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道德观和平等观,论述了道德和法的社会历史性。是恩格斯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文献,在《反杜林论》一书中具有重要地位。《反杜林论》第一编九、十、十一章在论述道德和法的历史性部分,论述了批判杜林的形而上学独断论,阐明人类思维的本质性矛盾和发展动力;阐述了道德和法的观念'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阐明了平等观念是历史的产物。恩格斯对杜林主义的批判和关于道德和法的社会历史性的论述,对我们今天有重要启迪和指导意义。
简介:在MEGA^2第2部分出齐之际,穆勒重提所谓的“马克思一恩格斯问题”,并借助第2部分相关卷次所收手稿中的大量实例以及相关学者的证言为恩格斯正名,反驳了各种批评恩格斯的观点,特别是以马克思晚年曾打算放弃而恩格斯在《资本论》第3卷刊印稿中当作重点加以突出的“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为例,指出现在发表的马克思原稿恰恰证明恩格斯完全领会了马克思的意图,没有歪曲他的任何观点,完美地编辑并出版了他生前未能发表的手稿。
简介:在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59年下半年到1960年初,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和"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1960年初,"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完整表述,出现在国务院部委报告中。1961年初,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明确提出"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但全党认识程度和贯彻力度还不够。在全面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关键时刻,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最终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确立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的独创性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简介:通过一个相关研究和一个实验研究探索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的一致性与消费者对仿制商品消费意愿的关系,以及反过来个体在使用仿制商品后对其行为的影响。研究一中,呈现给被试三组同一品牌的正品和仿制商品,让被试评价,相对于正品,其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一致的程度以及对仿制商品的购买意愿,结果发现被试评价其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一致性程度越高,其对仿制商品的购买意愿越高;研究二中,被试被要求使用正品或仿品钢笔完成矩阵谜题任务,并根据成绩自行兑换奖励,结果发现,相比使用正品钢笔,被试使用仿制商品后更倾向于谎报成绩,表现出与仿制商品相一致的虚假欺骗属性。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自我概念的影响贯穿于消费行为始终,自我概念和仿制商品形象的一致性会促进消费行为,而对仿制商品的消费也会反过来作用于自我,使消费者的行为倾向和仿制商品的负面特征趋于一致。